You are now offline.

日本新創LayerX完成日本最大B輪募資,點燃企業數位轉型新引擎

日本新創LayerX完成日本最大B輪募資,點燃企業數位轉型新引擎
LayerX官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日本新創LayerX近日宣布完成一筆高達150億日圓(約1億美元)的B輪募資,此輪由美國成長型股權基金TCV領投,日本金融企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 Bank及MUFG Innovation Partners)、日本本土創投Jafco Group,以及Coreline Ventures、Keyrock Capital和JP Investment等機構也加入投資。

TCV曾投資過Airbnb、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和Facebook,而這次投資LayerX更是TCV首度押注日本新創,而LayerX估值與募資規模更創下日本不到10年內新創的B輪募資紀錄。

除了資金外,MUFG Bank也與LayerX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數位轉型。TCV普通合夥人Michael Kalfayan在聲明中表示:「LayerX正在改變日本企業管理財務營運的方式,他們的AI原生平台不僅大幅減少了手動開銷,還為財務團隊帶來了卓越的透明度、速度和合規性。」

LayerX:7年磨一劍,解鎖日本企業流程桎梏

成立於2018年的LayerX是一家總部位於東京的AI SaaS新創,希望用AI提升企業的財務流程自動化。

這個痛點源自於LayerX創辦人暨執行長Yoshinori Fukushima。Yoshinori Fukushima是個連續創業家,2012年成立如Yahoo那樣的新聞聚合平台Gunosy,並於2015年在日本上市,不過一直以來,他對日本企業大量紙本發票處理的低效率感到不滿,進而成立了AI SaaS新創LayerX。

LayerX CEO Yoshinori Fukushima.jpg
LayerX創辦人Yoshinori Fukushima(右)認為紙張不夠有效率。 LayerX官網

日本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較慢,印鑑文化和大量的紙本作業帶來的不便,在日本老齡化人口、勞動力短缺以及2023年實施的電子發票制度下變得更加突出,促使企業急需自動化財務、稅務、採購和人力資源流程。儘管如此,日本的數位轉型成功率僅16%,傳統產業甚至只有4~11%,主要障礙在於管理層拒絕轉型、僵化的企業文化和缺乏數位人才。

LayerX的AI雲端服務平台產品Bakuraku,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自動化企業支出工作流程,包含費用管理、發票處理和企業信用卡操作,目前已服務超過15,000家公司,包括一風堂、IRIS Ohyama、帝國飯店和積水化學等知名客戶。

從AI護城河到多元化的投資服務,成為LayerX吸引投資人關鍵

LayerX吸引一眾知名企業客戶,可能是吸引投資人的原因之一,但是LayerX並不只有這些成績。

為了協助企業再從數位轉型進入AI時代,LayerX還開發了生成式AI解決方案「Ai Workforce」,希望讓企業可以活用這些數位數據,並作為發展企業內部AI的基石,包含MUFG Bank和三井物產都已經導入Ai Workforce。

LayerX Ai Workforce.jpg
三菱使用Ai Workforce處理供應商的報價,只需上傳報價,AI 就會提取詳細數據,自動將項目分類和代碼分配。 LayerX官網

另外,LayerX還跨足區塊鏈技術應用,與三井物產合作推出的「Alterna」,一款用手機就能參與房地產投資的新產品。Alterna把不動產或基礎建設這類穩定型資產,轉換成好幾份「數位證券」,只要10萬日圓就能參與投資,比起傳統投資門檻低得多,特別吸引年輕族群。

從財務自動化到消費者端的應用,可以看出「技術」是LayerX的護城河。

但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還是LayerX與策略性合作夥伴的緊密關係,而這是在日本市場成功的重要資源。

像是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中的MUFG Bank不僅自己使用產品,還將Bakuraku推給自己的其他客戶,LayerX與三井物產共同開發Alterna,也帶來了信任感。

LayerX將利用新募得的資金擴大其工程師和銷售團隊,進一步擴張日本市場的發展。

資料來源:《TechCrunch》《MUFG》《The Tech Buzz》《Forbes》

TAGS: # 日本 # AI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