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校園網貸幾乎遭遇滅頂之災而紛紛轉型之時,中美兩國呈現出「同此涼熱」的景象。
近日,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校園網貸巨頭SoFi(social finance)集團首席執行長Mike Cagne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原定的上市計畫將會延遲。
而就在去年5月, Cagney還曾對外宣稱,該公司將在未來12個月內完成上市。2015年8月,SoFi公司獲得36億美元估值,自創立5年以來,共獲取超過17億美元融資,一時炙手可熱。
不過,這樣的熱度遭遇了一場寒流。Cagney表示,投資環境趨冷是SoFi做出延遲上市決定的一大原因。
2015年,大批創投資金湧入美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然而,從2016年開始,整個行業出現了降溫。據統計, 2016年金融科技行業累計獲得創投資金42.5億美元,相比去年的61億美元已有所下滑。
畢馬威發佈的《科技金融脈動》報告也顯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風險投資金額連續兩個季度下跌,跌至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值。其中,2016年三季度,金融科技創投總額環比下降17%至24億美元,案例數量環比下降12%至178例。
昔日領頭羊Lending Club在寒流中第一個遇挫。2016年,LendingClub的前任CEO因貸款銷售違規而被迫辭職,公司股價也隨之大幅下挫50%,接著,另一家巨頭Prosper也曝出裁員28%的消息。
2016年6月零壹財經發佈的《美國網貸市場的動盪與反思》指出,受近年來美國經濟下行以及2015年12月開始的美聯儲加息影響,2016年美國資本市場回報率繼續走低,對沖基金的撤回率大幅度上升,大量P2P網貸資產被賣掉,P2P網貸資產證券化的活躍程度也大幅降低。
美聯儲資料庫顯示,在收益方面,P2P資產收益率的提升幅度也不及其他資產,難以吸引到更多資金的注入。一味提升利率會增加P2P貸款的違約率,反而進一步減弱了市場對其信心。
在寒流中倉促上市,可能很難獲得不錯的估值,這使得SoFi的上市道路充滿變數,也為美國科技金融的整體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但SoFi的主打人群和模式頗有創新之處。SoFi成立於2011年,創始人Cagney畢業於史丹佛大學,創業之初,Cagney發現了高信用學生貸款市場的潛力: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高失業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上大學或繼續修讀研究生,這催生出一個龐大的美國學生貸款市場。
2011年9月,Cagney從40位史丹佛商學院MBA校友處募集了200萬美元,借給100個通過信用審核的斯坦福商學院學生,利率為6.24%,低於當時的聯邦學生貸款利率6.8%,完成了第一筆交易。隨後,他將此模式複製到哈佛、哥大、MIT、杜克等知名高校。
針對P2P網貸普遍存在的高違約率風險,SoFi模式頗為獨特,其通過校友的社會關係降低違約率,資金源來自校友,SoFi經常舉辦的社交活動拉近了學生與放貸人距離;而校友資源也可以幫助在校生未來找到合適的工作,獲得穩定收入,避免壞賬的產生,這種模式和中國校園網貸鼓勵學生過度消費並獲取較高利息的情況本質上不同。
學生市場進展順利,隨後SoFi又將市場拓展到房屋貸款、汽車貸款、消費貸款等領域。但是歷經Fintech投資寒冬後,SoFi下一步會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本文授權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