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觀點]網路事業的設計資源錯置與調整

吳姓網友
吳姓網友 2016-05-09
[觀點]網路事業的設計資源錯置與調整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作者吳姓網友,原文刊載於他的Facebook,《數位時代》獲授權轉載。

「想法錯了,資源就放錯了,連帶著整個產業都錯了」是我這段時間以來的體會,尤其是網路事業。

我發現很多人對於網站設計的方法與流程,認知與專業者落差非常巨大,若是小型網站也就算了,但這個社會連創造新平台、大型商業網站也都如此想像時,就會懸殊到徹底阻礙這整個產業的進步。想一想,勢必要把它寫清楚。

傳統設計流程

一般公司,甚至包含現在的網路新創公司,對於網站設計的想像,就是請「網頁設計師」從平面設計開始,畫出這個網站的 look & feel(看起來、感覺起來如何),甚至要你多設計幾個樣貌、比稿之後,挑選中意的設計,再送給前端工程師切版、後端工程師套版,網站就上線了。我們暫時把這種流程稱為「傳統設計流程」好了。

那為什麼我們台灣的商業網站,多數設計還是不到及格邊緣呢?即使一開始設計不錯,但為什麼品質就是會慢慢向下變調呢?

其實問題就在於前面提到這種製作方法與流程,已經不符合時代了。一般大家認知的「傳統設計流程」也就是大概距離 15 年前、網路泡沫時代的「我的第一個 Homepage」的作法。當時的企業非常勇敢,我也參與其中,無論任何公司都要搭上 .COM 的潮流。作法確實是直接從 HTML 跳到 Adobe 軟體去製作所有的網頁。而其中 Adobe 軟體就包了好幾個項目:Photoshop、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 等等,主宰了大概快十年的網頁設計市場。

不過也因為這種「傳統設計流程」模式固定下來很久... 很多網頁設計公司經營到最後,變成專門供應廣告代理商製作「活動網站」,這種案例並不少見。而也常常有人去應徵「網頁設計師」,搞到最後都在做線上 EDM 或活動網站,更慘一點還有幫忙做廣告 banner... 連尊嚴都沒了。

最慘的是連現在 2016 當紅網路新創事業的公司,常看 104 徵才的內容就能知道,仍然是一樣的狀況。如果「網頁設計師」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在社會上一直是混亂的,代表這個市場看待網站就有根本上的問題:網站普遍在企業內被視為是次要的、替補的,企業對於網站設計的想法,就不會與時俱進。

這樣的流程早在 2010 之前淘汰了,而我們還在呼籲這件事。

時代改變後,如果「品牌、傳播媒體」或「平台」還使用「傳統設計流程」來製作,悲劇就會不斷的重複發生

首先,用「平面」來設計網站,就好像在一張紙上畫圖,既不能互動,又不能想像在各種不同寬度上的模樣。平面對我們的用途,僅能確認一個大概的方向。再來,如果一開始就在平面上模擬到最後的模樣,到最後切版、套版、上線之後,經營幾個月,風格一定會脫離一開始設計師模擬的畫面。然後過一季面臨各種文章更新、或新增功能、需求,整個風格就開始崩壞。

上面一段短敘,我們就能發現幾個現代要因應的問題:

  • 要求更豐富的互動操作
  • 面對多樣化上網裝置
  • 工程品質:永續營運、品質的一致性

1. 更豐富的互動操作

網站如果只是從平面設計搬到網路上,那就不叫網站,那只能稱做 EDM,就像是你在服飾網站訂閱的電子報一樣,那也是 HTML 寫成的,但完全不能操作。你頂多只能點選連到該去的地方而已。而台灣有許多網站就是這樣設計完成的,前端工程師必須讓互動成真,必須修改幾乎要砍掉重練的 HTML 原始碼。另外,我們現在的輸入裝置除了滑鼠以外,可能還有觸控版、滾輪、或是觸控螢幕等。這是平面設計階段完全體會不到的。

2. 多樣化上網裝置

我們現在上網的方法變多了,從桌上型電腦開始到筆記型電腦,就有著各種不同的大小,但還好他們螢幕都還算大,在2000年的網站設計觀念,如果視窗放的太小,無法看到網站的全貌,就算他活該。可是我們現在2016年,有平版電腦、手機電腦(其實現代的手機應該叫做隨身手持電腦附屬手機功能)、甚至還有全螢幕分割模式、TV 瀏覽器等,你不可預期的各種尺寸大小。這也是平面設計階段完全體會不到的。

3. 工程品質:永續營運、品質的一致性

從平面思考的網頁設計,其結果再怎麼讓人「眼睛一亮、哇、不得了」,都是一時的激情。等到交給前端工程師開始切版、套版之後,就不再是那麼熱血的事。因為純平面網頁設計師不知道程式的限制在哪,而純前端工程師也不知道程式能夠突破的設計限制在哪裡。

歸結上面三點,你就會知道到底為什麼公司為了因應那麼多活動,往往就得勞師動眾,把整個開發團隊、設計師的產能都吃光,完全就是因為缺乏系統觀念。開始惡性循環後,你的產能也都調度去做臨時的專案,在沒有人力的情況下,也誤會覺得設計一套系統是浪費錢。加上 RWD 觀念興盛,這些工作難度又再度雪上加霜。

我們需要的是「設計系統」本身,而不是只有設計頁面長相。這就是目前台灣商業網站設計品質遇到困境的主因。事前做了妥善準備,在有設計系統的狀況下,完成一個新專案就不再是那麼艱辛的事,也許還可以把重複浪費使用的精力,拿去挑戰更困難或更高收益的內容。

設計系統

做產品前,先做這個產品的系統。做一整套事業之前,先做這整套事業的系統。分子化元件之後,使用設計系統來完成你的前線產品,其中可能包含(不限於):

  • 跨媒體視覺識別系統(平面版、數位版)
  • 跨平台 UI 元件系統(HTML/CSS/JS/或其他平台相關格式之 Style Guide)
  • 商業邏輯分子化系統

設計系統確實需要額外的計畫、預算

案例:

當想法對了,就會產出額外要做的事,也會省下事後不必要的浪費。不過... 若要問自己企業是有沒有認真?從計畫與預算就能夠看出。如果只是多一件事,交代設計師與工程師在完成手上的專案壓力下,剩餘時間又多做一個系統設計,相信只會提高離職率而已。

不同規模的事業體、不同產業,製作設計系統的規模、範圍也就不同。我們不一定要花非常多的預算來做這件事,僅需求合理、合乎自己的需要即可。

其實,只要先透過調查、診斷,無論是內部自己來做、或是請外部專業公司評估,先確認企業 1–2 年之內的野心、佈署、未來可能計畫,就能統整出適合自己事業的規模,需要做出的設計系統範圍。有了大致的範圍後,根據製作量的多寡,少至一個禮拜只挪一天,多至成立三個人的小組來專門做這件事,也都是比完全不做來的更好。而人月時間就是你的預算,若真的規模龐大,委託專業的設計公司來做也是很好的方法。

其重點就在於真正的面對這件事,是高於第一線業務的層級,非做不可,安排企業菁英的決策者來下定決心、計畫、安排時間與預算下去執行。設計系統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結果,設計系統也需要時俱進,當事業、產品線有擴展後,再回饋自己的系統,長久以來就能夠發揮對產業的影響力。


唯有這麼做,網路事業本體才能有品牌的樣貌,品質才能依據設計系統的變化而不斷累積,面對人事變動、設計人才的需求,也變為使用真正的高階人才,而一般業務的進行,也變得更容易有規則。網路產業才會開始樂觀、令人嚮往了。

本文作者 吳姓網友 吳姓網友

吳姓網友,本名吳逸文,相信使用工程思維是實現完美設計的唯一途徑。目前主要任職於 UNFOLD 技術與創意總監。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