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新創環境不成熟,現行法規無法吸引國際人才,而政策上的限制,也讓國際投資跳過台灣,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國發會在去年9月提出「創業拔萃方案」(HeadStart Taiwan),經過將近一年的醞釀,6月初草案出爐,國發會主委管中閔3日指出,下週將會送交行政院,期望該案能促成全球人才、資金、知識重回台灣。
管中閔認為,創新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政府要扮演協助的角色,而非控制及分配資源。這個想法似乎呼應4月份產學意見領袖站出來,組成創新創業論壇的主軸:希望政府能重視創新創業發展,在政策上扶植中小企業與新創企業。
在4月中的國發會與財政部的會議中,具體形成六大共識:技術入股緩扣所得稅、提供研發替代役、鼓勵引入國際人才、公司控制權模式與國際接軌、國發基金積極投入、提供創業團隊孵化器。
創業拔萃方案,是國發會為了優化台灣創新創業環境,整合既有計畫的資源,在2013年9月所提出的方案。方案以促成全球人才、資金、知識重回台灣為主軸,6月初草案出爐,規劃出三大方向如下:
一、排除創新創業法規障礙:
國內仍有許多法規制度不利新創企業發展。例如,企業引進國際人才,資本額必須在500萬或營業額1,000萬,對新創企業而言是不容易達到的高標準。此外,國外常用的可轉換債(convertible note)、創投運用的特別股(preferred stock),國內適用不易。
於是,國發會欲以「創新創業」為主題,主動蒐集不利創新創業發展的法規障礙,進行協調並鬆綁,希望逐步降低創業者的法規遵循成本。目前包括引進外籍專業人士及研發替代役名額運用等議題,近期可望鬆綁。
二、引進國際資金與知識
台灣新創企業普遍缺乏早期擴展的資金,國發會將透過國發基金扮演點火的角色,促進國際創投與國內創投的合作,借重國際創投的專業知識,提升國內創投的投資能量。此外,國發基金也將設計新的誘因機制,引導更多資金投資國內早期新創事業。
三、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群聚
國發會參考新加坡BLK71及英國倫敦Tech city創業群聚園區的概念,將在臺北市花博公園會館打造國際創新創業園區,引進國內外加速器、創投、專業業師等資源,提供國內外新創團隊一站式的服務,並特別強調與國際的鏈結,藉此塑造臺灣創新創業的品牌形象。
此外,為鼓勵青年創業,國發會欲整合目前各部會現有的創業資源,將既有的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計畫」、經濟部「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等各計畫,都納入「青年創業專案」。
目前看來,提出的這三大方向的確是目前創業圈最常見的問題,只是,方向畢竟只是方向,國發會是不是真的能跳脫「扶植產業」的思維,真正打造一個健全發展的創業生態體系?而不只是以舉辦創業競賽花錢了事、以KPI標準檢視創業成效,或是一貫的產業輔導思維找來較成熟的公司,當作創業成功的案例家數,具體的計畫是什麼?實際執行的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恐怕國發會也得先具備創新創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