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華:低碳轉型不是選項,而是入場門票——青年永續職涯零碳論壇點出台灣產業關鍵課題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供應鏈重組與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產業轉型已是勢在必行。近期在台北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行的「青年永續職涯零碳論壇」上,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以〈百工百業的低碳永續〉為題,直言「低碳已非選擇,而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入場門票」,並從政策、技術到價值觀層面,全面剖析台灣產業在全球永續浪潮下的挑戰與機會。
呂正華指出,台灣產業正承受兩大壓力:其一是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再定位,其二是國際碳規範與永續治理的急速升溫。他以歐盟 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為例,提醒企業若未掌握產品與服務的碳足跡並制定減碳策略,將面臨出口受阻與市場流失的風險;歐美大型品牌更已要求供應鏈全面碳中和,轉型已不容延遲。
自 2021 年台灣宣示 2050 淨零排放並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後,政策面已與國際接軌。為將目標轉化為行動,工總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目前已集結 103 個產業公協會,並成立石化、食品、紡織、機電、金屬等六大執行小組,推動政策交流、技術對接與資源媒合,協助產業導入碳盤查制度、減量技術與標準對接,全面加速低碳轉型。他強調,台灣擁有眾多世界級隱形冠軍企業,唯有具備永續治理能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中維持競爭力。產業轉型必須從「技術驅動」邁向「治理驅動」,並從單點減碳擴展到全價值鏈碳管理,才能真正提升長期韌性。
除了政策與技術,呂正華更談到「轉型中的人」。工總作為代表 12 兆產值、逾 350 萬就業人口的組織,已將「創新、服務、關懷」定為永續推進的三大核心價值——創新是對未來的責任,服務是對夥伴的承諾,關懷則是對社會的回饋。他鼓勵青年將永續視為共同的夢想與行動,並以漫畫《海賊王》作比喻,指出「夢想、冒險、信念」是迎向轉型挑戰的三大關鍵。
論壇在執行層面,也貫徹呂正華所強調的「將低碳目標化為具體行動」。活動全程導入「CHAP-E 會議一站式碳管理平台」,協助與會者即時量化交通碳排,並透過國際認證碳權進行抵換,實現全場碳中和。這是國內青年論壇首度應用碳足跡盤查與碳權抵換機制,不僅讓參與者親身體驗 ESG 實踐流程,也為青年活動樹立永續新標竿。
本次論壇由櫛構科技主辦、臺北市政府青年局指導和台灣數位永續協會協辦,首日聚焦政策制度與技術轉型,集結產官學界觀點,第二天則由青年分享創業與實踐經驗。櫛構科技執行長李緯明表示,呂正華以高度產業視野與治理實務,精準點出企業在全球變局中面對永續挑戰的核心思維,論壇透過雙日七場分享與現場碳盤查實作,讓青年不僅聆聽,更能參與行動,成為雙軸轉型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