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公司,不是認輸,是為了換條活路
賣公司,不是認輸,是為了換條活路
我是謝銘元,我想跟你談談「賣掉公司」這件事
很多創業者來找我,不是要募資、不是要擴張,而是低聲問我一句:「老師,我想賣掉公司,這樣是不是代表我失敗?」
我的回答一直都很一致:「你如果真的想賣,那就要先想清楚——這不是放棄,是換一條活路。」
【最難的不是流程,是放下】
我處理過很多創業者來談「公司轉讓」,最難的從來不是交易流程,而是心理關卡。以下這三句,我幾乎每週都聽到:
「我花了那麼多年做起來,現在這樣賣掉會不會太便宜?」
「我怕別人說我認輸」
「我寧願收掉,也不想讓別人撿便宜」
但我都會回一句:「你留下一筆資產去下一局,總比什麼都不剩強。」
賣掉不是丟臉,是有判斷、能止血、懂得為自己爭取下一輪的籌碼。
【再不賣,你就只剩下債】
我最痛心的,是看到明明還有機會轉讓的公司,因為拖太久,最後什麼都不能談:
一開始還有品牌價值
到中期剩下營運數據
到後來連團隊都走光、設備也貶值
到那個時候,別說買方,連「能談的人」都沒了。
撐到底,聽起來像硬漢,實際上只是把轉彎的機會撕掉而已。
【不是每個人都能呂元鐘,但你可以讓自己退場有價值】
呂元鐘破產之後東山再起,的確是很激勵。但我要誠實講,那樣的逆轉劇是少數中的少數。
大多數創業者的選項不是「翻身」或「成功」,而是「用剩下的資源做一個乾淨的收尾」,然後再決定是不是還要開始下一段。
我常做的,是幫創業者整理「還能談的資產」,包括:
剩下的品牌聲量
會員資料與客戶清單
現金流資料、技術資源或現有合約
有機會留任的團隊成員
這些都可以被包裝、被計價、被談判。只是你不能拖到它變成「只剩殘值」。
【賣公司不是結束,有時是更成熟的開始】
很多人問我:「什麼時候才該認真考慮要不要賣掉公司?」
我會說:當你每天都在掏自己的錢進來撐現金流,當你知道團隊信心已經撐不住,當你對未來已經沒有明確方向——那就該坐下來,好好算一次。
不一定要馬上賣,但至少你要開始面對這個選項,而不是一味地撐。
我是謝銘元,如果你現在正在考慮轉讓、談條件、甚至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公司還剩下什麼可以談——我願意陪你聊聊。
我不是來鼓勵你放棄,我是來幫你看清你還有什麼、能怎麼談、值不值得留。
這裡是我的線上諮詢連結:
https://link.xmy.tw/fpXo
你不需要立刻做決定,但你需要一個可以討論現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