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無微不至的台達大家長

Bnext 數位時代 2001-01-02
無微不至的台達大家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過了石碣大橋,順著主要聯外道路東風路直行約5分鐘,就可以看見路上方的「台達工業區」指示牌,這也是石碣鎮內最具規模的工業區,不少業界人士私下稱石碣為「台達鎮」。
台達目前在東莞有5個廠區,土地面積約140萬平方公尺,分別生產變壓器、電源轉換器、顯示器、電池以及網路集線與相關元件,員工數量超過2萬人。至2000年10月份為止,台達在大陸投資總額約為20億台幣,2000年上半年大陸地區營收約為205億台幣,扣除回銷的部份,大陸營收佔全體比重約70%。

**自給自足的小世界

**
台達廠區內除了工廠之外,從員工宿舍、餐廳,到銀行、郵局、小型超市、醫務所、球場、KTV場地一應俱全,就像個自給自足的小世界。而這一切,都是現任東莞台達電子副總經理曾紀堅,及幾位早期幹部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大量的外來員工,發展出東莞地區特有集體生活的管理方式。比起過去管工廠的經驗,曾紀堅說,現在不僅要管好產能品質,還必須照顧員工生活各層面,「很多是少小離家的年輕小女孩,自然要多替他們著想。」
像曾紀堅、人事經理李韋成等主要幹部,所扮演的不光是老闆的角色,有時候更像是員工的親人、朋友,從工作狀況、日常生活到休閒娛樂,每個環節都有一套管理的原則,「有時候覺得自己真像多事的老媽媽,」李韋成說。
談到跟員工相處的經驗,曾紀堅對教員工打躲避球印象深刻。躲避球是許多台灣人兒時重要的運動項目,但在中國,沒人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曾紀堅除了教員工打球,還經常親自下海示範。
訪談當天晚上,正進行躲避球的冠亞軍之爭,加油討論之聲不絕於耳,最後由三廠員工所組成的隊伍,以直落二的成績打敗對手。
進入台達超過20年的曾紀堅,在1992年被賦予建新廠的任務之前,從沒料到他的後半生,會跟中國這塊土地有如此緊密的關連。
曾紀堅還記得當初剛到的情景,「真的是什麼都沒有,連吃住的地方都找不到,眼睛看到的不是田就是土。」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曾紀堅吃住都在石碣當局機關內,也因此培養出極佳的互動關係。需要用車,當地政府會從僅有的三部車中,調撥一部供他們輪流使用;建廠初期的電話,還是當時石碣鎮副書記的自家號碼,甚至連工廠物料進出不順,石碣官員都願意替他們向中國海關做擔保。

**不斷成長變化的中國

**
8年的時間說長不長,卻讓曾紀堅深切感受到中國市場的變化與成長。
最明顯的是人力素質的提升。台達從1993年,就積極在中國各大學招募人才。面談的經驗,讓曾紀堅大感中國進步之快,「以前應徵者在意的是薪水、工時及福利,現在他們更關心公司的技術、願景、以及個人可發揮的空間。」
人才素質提升,加上台灣幹部難求,東莞的台商都已經落實本土化政策,台達也不例外。
29歲的趙曉衛,來自甘肅蘭州,1993年畢業後就進入台達,從生產製程做起,1999年接任台達一廠的廠長。趙曉衛覺得自己是一個本土化很好的例子,「有助於彼此的相互了解及信任,」他表示,公司與員工間的相互信任,是台商成功的關鍵。
「他們缺的只是經驗及機會,」曾紀堅說,「但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幹勁,還有觀念、能力進步的速度,」曾紀堅不諱言,台灣累積30年的管理經驗,不出三、五年,就有可能被追上,「不僅是企業本身,連工作者都要想清楚自己優勢在哪裡?」
為了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台達正在華東吳江地區,已開發第一期三大廠區,面積高達1,350萬平方公尺,將於2001年6月完工,規模與設備產能將會是台達電東莞廠的1.5至2倍大。
曾紀堅指出,東莞仍將保持生產電源供應器等台達既有產品,並以外銷市場為主,而吳江地區則將支援台達新產品的生產,著眼內銷市場的開拓,「中國市場也許短期內沒有那麼大的市場,但已經開始起飛。」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曾紀堅除了一股成就感,還有更多的責任。

TAGS: # Computex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