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想進入日本市場?Sony、LINE創投、東京證交所狂提2個關鍵字:併購、CVC

想進入日本市場?Sony、LINE創投、東京證交所狂提2個關鍵字:併購、CVC
曾令懷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日本岸田政府於2022年訂出「日本新創產業5年發展計畫」,喊出10倍成長目標,包含新創公司由1萬家增至10萬家、獨角獸新創(估值超過10億美元)由10家增至100家、2027年新創投資金額要達到2022年的10倍等等,另外還降低新創掛牌市值要求(新台幣4億元以上)等等。

轉眼過去4年,計畫已經來到尾聲。

根據Crunchbase的資料統計,日本新創數量約為2.4萬家、總募資額為3,725億日圓,都遠未達到預設目標,而這和市場變化、地緣政治以及各國政策影響有關。不過在這些影響中,日本新創環境仍透露出新的積極訊號。

株式会社東京証券取引所上場推進部長荒井啓祐,在Startup Island Taiwan舉辦的「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表示,目前日本企業有60%是海外投資人,代表日本和國際連結已經越來越深。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TIB(東京創新平台)、Sushi Tech與此次高峰會就扮演重要的橋樑角色,讓台日交流更為熱絡,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則具體提到,國發會在東京設立的東京基地將是台灣新創落地日本的第一站,「現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新創的全生命週期,也就是出場機制,才能讓資金回流、人才回流,新創發展更能生生不息。」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_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JPG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現在不只是要思考新創的成長,也要思考新創的「出場」。 曾令懷攝影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_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JPG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期待台日之間有更多合作。 曾令懷攝影

「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就以「併購(M&A)」和「企業創投(CVC)」為2大主軸,探討台日之間的下一步。

日本M&A倍增是為了刺激新創繼續成長,也是海外新創落地的方式

近年來,日本新創的出場機制發生了顯著轉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併購活動的急遽成長。

瑞穗銀行創新新創協調部門聯席總經理國仲邦浩表示,若回溯2020年至2024年的數據,新創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和併購的出場數量在5年前大致相同,然而到了2024年,併購的數量已是IPO的兩倍之多,達到178間。

瑞穗銀行創新新創協調部門聯席總經理國仲邦浩_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JPG
瑞穗銀行創新新創協調部門聯席總經理國仲邦浩分析了日本併購出場增加的原因。 曾令懷攝影

為什麼會這樣?

東京證券交易所(TSE)所祭出的新政策是主要推手。為了刺激日本上市公司持續成長並吸引機構投資者,TSE計劃從2030年起,對在「成長市場」(Growth Market)上市的企業,設定「上市五年後市值須達100億日圓」的新持續上市標準。這項政策對新創的上市動態產生了深遠影響,預計有約七成的新創恐無法達到此標準,因此透過與大企業合作或被併購,以運用其資源,成為新創更為可行的發展方式。

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場推進部課長後藤潤一郎也表示,日本發現不少新創上市後成長陷入停滯,這對流動性帶來了不良影響,這項新政策正是為了刺激上市公司成長,並期望透過併購促使新創持續發展,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上市公司擁有的能力,二來也是希望刺激新創透過互相併購的方式持續成長。

日本新創可以是併購的主動方,也可以是被併購的角色——換句話說,台灣新創以併購的方式進入日本,或許是一種更有效的成長策略。

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JPG
91APP財務長高儷玲(左二)、U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宋捷仁(右二)和Appier開發總監陳英瑋(右一)認為併購是進入新市場的絕佳方式。 曾令懷攝影

2024年併購日本智慧共享停車場品牌「軒先パーキング」(軒先Parking)的U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宋捷仁說,「關係」是日本市場最重視的要素。透過併購,新創可以直接獲得被併購企業過去所建立的既有關係,避免從零開始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

延伸閱讀:台灣新創跨海併購:預估營收成長100倍,USPACE的日本停車「領土戰」

「創業家在考慮國際市場時,一定要清楚了解自身的競爭對手是誰,並評估哪些人是潛在的合作夥伴,這樣才能透過併購創造雙贏局面。」宋捷仁說。

91APP財務長高儷玲則以自身經驗補充,並不是只有準備上市(Pre-IPO)的新創可以考慮併購,就算是在早期階段,同樣可以透過併購補足自身缺乏的技術、人才或市場關係,進而快速成長,到了晚期,併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落地市場,「91APP曾收購一家香港公司70%的股權時,就是為了實現在地化。」

Appier開發總監陳英瑋也指出,後期併購通常是為了搶占市場,並加速產品的本土化,因為亞洲與歐美市場在使用者體驗(UI/UX)上的需求可能大相徑庭,這也是為什麼Appier併購法國新創AdCreative.ai。

延伸閱讀:Appier 2025第二季財報揭曉,執行長游直翰:收購新創AdCreative.ai是營收創新高關鍵

日本一站式碳管理平台新創ASUENE創辦人西和田浩平就表示,ASUENE透過5次併購進入日本市場,甚至併購了三井住友銀行內部同樣試探盤查的事業體後,反而被三井住友銀行投資。

CVC的助力:新創前進海外市場的另一扇窗

大企業投資,也是新創落地陌生市場的一大利器,台灣新創應該盡可能爭取合作。

達盈管顧日本合夥人今野寿昭表示,由於CVC所屬的企業深耕於當地市場,對其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能為新創提供寶貴的市場洞察和資源。Sony Ventures資深投資總監Takamasa Tokuda就以Sony Ventures為例,該公司已在全球投資超過150家新創企業。其支持方式多樣,包括:將新創介紹給Sony集團旗下的公司成為客戶,促成合作機會;將新創的技術整合到Sony的現有業務部門中;甚至與新創共同開發硬體產品。

Z Venture Capital投資經理Daniel Song則指出,對於希望進入LINE生態系的台灣新創,若能先與LINE台灣團隊建立成功的合作案例,將能更容易地將其解決方案導入到LINE在日本、泰國等其他國家的市場中。這種「從小型成功案例做起,逐步擴大」的策略,是與大型企業合作的關鍵,甚至是日本市場相當看重的方式。

然而,CVC與新創的合作也存在諸多細節需要注意。

在企業端方面,創新管顧總經理郭大經提醒,企業自身必須做好與新創合作的準備,包括建立單一窗口、標準化的合作流程,並明確設定合作目標,才能有效加速導入流程,使合作更加順暢。他進一步強調,單一企業可能缺乏足夠的服務廣度來吸引新創,因此結合多家公司共同建立「開放創新系統」變得至關重要。

2025台日新創高峰會.JPG
Sony Ventures資深投資總監Takamasa Tokuda、Z Venture Capital投資經理Daniel Song、創新管顧總經理郭大經和達盈管顧日本合夥人今野寿昭共同提出CVC對新創的幫助。 曾令懷攝影

對新創來說,則必須找到對的人。今野寿昭和Alchemist Japan管理總監Ryoko Manabe強調,找到對的人、而不僅僅是對的公司,是成功合作的關鍵。這意味著新創需要耐心與毅力,與能夠理解雙方文化和目標的關鍵人物建立信任。日本企業在決策上傾向謹慎,並高度重視信任關係,新創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耐心來應對。

延伸閱讀:對話達盈管顧日本合夥人:你想到的題目日本100%有人做,台灣新創該怎麼切入?

日本Deep Tech熱潮,是台灣值得借鏡的領域。

從上面2大趨勢的變化,看得出來日本新創環境發展已經悄悄轉向從追求量變到引發質變:過去希望大量資金與人才進入日本,現在則是希望新創藉由併購成長、與CVC合作創造新的可能性。

然而這裡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Deep Tech(深科技)。

JETRO協理Hyoung-il Moon表示,日本面臨人口老化和人口減少等諸多挑戰,而Deep Tech通常能提供更具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以應對這些國家級的挑戰,例如減碳、數位轉型、健康科技和生技等領域等等,這與日本文化中一貫強調的「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力」相同。

瑞穗銀行創新新創協調部門聯席總經理國仲邦浩指出,大學往往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深度技術的發源地,這為Deep Tech的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基礎和人才庫,而大學新創的數量正在增成長,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2014年有超過5,000名學者參與了大學發新創,且2024年數量已超越此數字。

Crunchbase的資料統計也證實了這點:自2014財年以來,日本大學創辦新創數量連續8年增加,並且以東京大學,其次是慶應義塾大學、京都大學和大阪大學為主。

不過Deep Tech創業,就像要把科學家變成創業家,需要讓懂技術的人也懂商業、市場與客戶,因此準備週期相當長,與產業夥伴進行持續的對話和驗證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找到能理解技術的商業人才,更需要建立一整個價值鏈來將技術商業化。

以台灣的優勢來說,機會絕對是半導體,這也是日本正積極發展的領域。日本和台灣存在互補的供應鏈合作,這是台灣可以利用的優勢:與日本或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共同發展深度科技,進而進軍日本,乃至全球市場。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資深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