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it,一個讓大眾在線上協作寫程式的工具,加入了生成式AI後,已經成為一個讓程式小白也能寫出軟體AI代理。這讓Replit用戶突破3,000萬,過去半年營收成長了5倍,是一隻扎扎實實的獨角獸。
創業初期,Replit被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以下簡稱YC)狠狠拒絕了3次。
創辦人放蕩不羈的個性可能是個原因:從小在網咖自學程式,甚至還在申請YC時放上了迷因「瑞克搖」。
從網咖創業、駭入學校系統,到Replit的成立
這間公司的出現並不是因為偶然或是靈光一現,而是從創辦人還小的時候就開始萌芽。「網咖」是一切的培養皿,叛逆的型格是催化劑。
約旦長大的Amjad Masad從小就喜歡惹麻煩,逃學、煽動同學、騷擾老師都是他的童年。後來年僅13歲的Masad迷上線上遊戲,後來成為網咖常客。
由於他想要編寫軟體讓網咖的電腦更安全,他需要走到最近的網咖,設定程式後再回家解鎖。這個繁瑣過程經過了2年,Masad在吵鬧的網咖自學程式,最終成功寫出這個軟體,把軟體賣給網咖賺了一大筆錢。
Amjad Masad在大學期間延續他對程式語言的興趣,並開創「瘋狂科學實驗」,也就是後來估值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7億元)公司Replit的起源。他研究各式語言、閱讀《Hacker News》以及YC創辦人、矽谷創業家Paul Graham的文章,除了加強能力外,更讓他更了解創業生態圈。
Amjad Masad在嘗試不同程式語言時,發現每次都要下載、安裝並設定對應的開發環境,不僅麻煩,還會佔用大量電腦空間。他希望能有一個地方,讓他可以不用安裝任何軟體,就能直接在瀏覽器中撰寫和執行程式碼,但當時市面上並沒有這樣的工具。
這時,剛問世的Google Docs給了他靈感:如果人們可以直接在雲端編輯文件,為什麼不能有一個類似的雲端程式開發環境,讓開發者無需安裝任何東西,就能即時撰寫、執行程式碼,甚至與他人協作呢?
於是,他花了一週時間做出了一個簡單的原型:一個網頁,只有一個文字框和一個「運行JavaScript」的按鈕。使用者只要輸入程式碼,點擊按鈕,就能立即在瀏覽器中執行,而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或設置環境。
雖然最初版本只支援JavaScript,但它證明了這個概念的可行性——未來,這個平台可以擴展支援更多程式語言,真正成為一個「一站式的雲端程式開發環境」。
Amjad Masad回憶道:「事實證明,這個原型真的非常簡單。」但沒想到,他將這個作品發佈到《Hacker News》後,竟引起了開發者圈的轟動。他分享,「我馬上收到了許多回饋,大家都覺得這個工具很有用,這是每個開發人員最想聽到的話。」
Replit的影響力甚至傳到了JavaScript的發明者Brendan Ike,他還特地在Twitter上分享了這個新工具。
從這個最初的概念開始,Replit持續進化,逐漸支援多種程式語言,提供完整的雲端開發環境(IDE),讓開發者能夠隨時隨地在瀏覽器中編寫、執行和分享程式碼,真正解決了原本「下載與安裝開發環境很麻煩」的問題。
被YC拒絕3次,還在申請欄位放上迷因
2016年,Amjad Masad和他的妻子Haya Odeh,以及Faris Masad正式創立了Replit。
為了加速成長,Amjad Masad的加速器首選是加入大學時期深受其影響的加速器YC。
然而YC合夥人認為他們的產品只是玩具,而非真正的新創,甚至建議Amjad Masad加入其他公司。Replit就這麼嘗試了3次都遭到拒絕,甚至未獲面試機會。當時的YC傾向與名校出身的創辦人交流,但Amjad並不符合這個標準。直到YC創辦人Paul Graham和當時的負責人Sam Altman地出現,才成為扭轉契機。
Paul Graham最初在《Hacker News》上看到Replit,對他們的理念感興趣。2017年底,時任YC負責人Sam Altman主動聯繫Amjad Masad,他們透過電子郵件長談,討論程式設計的未來,以及Replit的潛力。Altman安排他與Paul Graham交流。最終,Paul Graham建議Amjad Masad再次申請YC,告訴他,需要聚焦核心產品、提升商業化速度。
當Replit決定再次申請時,YC申請雖然已經截止,不過Altman特許他們能遲交。Altman也在「YC W18計畫」開始前一天通知他們面試。由於時間倉促,他們在申請影片欄位填了歐美世界的整人迷因——Rick Astley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導致面試時被質問:「為什麼要瑞克搖(Rick Roll)我們?」YC面試官因此再次質疑Replit的獨特性與獲利模式。
就在他們返回舊金山時,YC合夥人Adora Cheung來電,通知他們的錄取消息。幾個月後,YC負責人Micheal Seibel坦言,他們原本打算拒絕Replit,但Amjad Masad當時展現的自信改變了決定,促成了一段特殊的「YC故事」。
2018年冬天,Replit得其所望進入YC,迎來快速成長。Python的崛起更使Replit成為開發者首選,因為Replit在早期就將Python納入雲端寫程式環境,成為唯一一家與Python相容的平台,為日後的成功奠定基礎。
「賦予每個人創造力,讓軟體開發變得民主化」
加入YC一年後,Replit在僅有4人運作的團隊下突破100萬用戶,並在a16z領投中募得450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元)的種子輪募資。2023年的D輪募資則籌得1.074億美元(約新台幣35億元),估值達11.6億美元(約新台幣379億元),正式晉升獨角獸。
如今,Replit不但擁有來自200多個國家的3,000萬用戶,還累計創建超過2.35億個專案,每月為託管的應用與網站帶來250億次外部訪問量。
Replit也正在從單純的寫程式平台,進化為AI驅動的軟體開發環境。隨著AI技術的突破,Replit去年的收入在過去6個月內增長5倍,並推出名為「Replit Agent」的最新AI代理程式編寫助理工具,即使不會寫程式的用戶,也能透過AI生成軟體。使用者再也不需要問ChatGPT,只要輸入期望生成的文字,就能自動生成程式,進一步發展軟體。
看到喜歡的網站設計,也可以截圖、上傳,讓Replit Agent幫你分析並建造模型。Replit希望透過AI代理,將軟體開發者的數量從數百萬擴展至數十億人。
Replit不僅是一個開發平台,更是一場全球運動,吸引學生、教育工作者與專業開發者。其AI工具(如Ghostwriter)正在顛覆軟體開發的可能性,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創造自己的應用程式。Masad深信,未來在於賦予個人創造力,讓軟體開發真正民主化。
參考資料:《Today in AI》、《Review Firstround》、《Medium》、《Replit》、《Tech Crunch》、《Venture Beat》、《The Hindu》、《Semafor》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