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工作中,加班已成為許多職場上常見的現象,如何準確計算加班時數及薪資成為了員工和雇主都需要重視的課題。本文將介紹加班的定義及加班費的計算,理解加班的基本概念及計算方式後,不僅能保障員工的勞動權益,也能讓公司了解勞基法的規定並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 (此篇不適用變形工時及勞資自行協商工時等特殊狀況之加班計算)。
一、計算加班費前,先計算時薪為多少
首先,我們需要先釐清員工領取薪資的方式是「月薪制」還是「時薪制」,計算出時薪後才能接續計算加班費。
「月薪制」
- 當月薪資÷30(不分大小月) =日薪
- 日薪÷8=時薪
「時薪制」
- 以雇主與員工約定之時薪計算
- 2024年最低薪資(時薪)為183元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因此不管名目為何,只要屬於「經常性報酬」,都稱為工資,計算薪資時皆需計入。
舉例來說,若員工底薪為30,000元,另會再給予伙食津貼3,000元及交通津貼2,000元,那麼計算時薪的薪資會是35,000元。
二、加班費的定義及費率計算
接著,我們先來定義何為「加班」(以下只討論月薪、時薪制勞工的加班情形及加班費計算方式):
根據 《勞基法》第30條 規定,勞工每天正常工作時間為不能超過8小時、每週不能超過40小時,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繼續工作、提供勞務,就算加班。
根據 《勞基法》第32條 提到:雇主如果有需要讓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經過工會或勞雇雙方約定同意,可以把時間延長,但每日延長時間加上正常工作時間不可以超過12小時。
上方為一般情況的規定,但是如果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有例外規定。
而《勞基法》的加班費該如何計算呢?加班費有固定的計算基準,雇主給的加班費必須不低於此計算結果才合法,其中又分成「工作日」、「休息日」、「例假日」及「休假日」加班費率,先確認員工是於哪一日加班,才能接續計算其加班費喔!(請參考圖中計算費率)
休息日:
根據 《勞基法》第36條第1項 提到:「勞工每七日中應有二日之休息,其中一日為例假,一日為休息日。」通常休息日都是星期六,不過勞雇雙方也能協議安排在其他日子,例如將休息日改成週五,只要符合每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就沒問題。
例假日:
例假通常都是星期日,不過就跟休息日一樣,只要勞雇雙方有協議,也能安排在其他日子。
例假日只有在遭遇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並且雇主認為有必要繼續工作的時候,才能夠要求員工回公司上班。因此如果是合法上班的情形,薪資就應加倍發給,並且需要多給一天假;但如果是違法上班的情形,除薪資一樣要發以外,可能會面臨主管機關的裁罰,需要特別留意喔!
休假日:
依據勞基法第37條以及第38條,包含了12天的國定假日、特休假、選舉罷免投票日、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等。
加班費率計算:
小提醒:「例假日」及「休假日」出勤,即使工時未滿8小時,加班時數仍要以8小時計算。
勞基法規定,加班費須按平日每小時工資加給1/3及2/3以上,但若以1.33及1.66計算會不足,因此會以1.34及1.67計算,才不會踩到勞基法規範的加班費率唷!
員工有意願選擇補休並經雇主同意者,始得依同法第32條之1規定實施補休,但雇主不得片面要求勞工僅能換取補休。
情境舉例:員工每月薪資為30,000元,另加給伙食津貼3,000元,於「休息日」加班5小時,其加班費為何?
- 先確認員工計算加班費的薪資為何,再換算成時薪 →33,000÷30÷8=137.5元
- 於「休息日」加班,其費率參考上圖→前2小時x1.34,後3小時x1.67
- 加班費→(137.5 x 2 x 1.34)+(137.5x3x1.67)=1,057元
三、小結
相信大家對加班費的計算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除了上方的計算方式外,也可以參考勞動部提供的加班費試算系統,但此系統較適用於一般週休二日(週六、週日)的公司,對於排班制、輪班制這類型的公司較難直接套用計算,因此會建議參考文章說明自行計算。
本文授權轉載自《Simpany簡單開公司》,原文標題:加班費怎麼算?時薪、費率、時數全攻略!

Simpany 簡單開公司提供創業者「無痛起步、一站搞定」的開公司與財稅解決方案,致力於提供專業、數位化且貼心的服務,協助新創團隊讓 「開公司」變得更簡單!
曾獲 2021 臺北市亮點企業創業菁英獎,並具 ISO 27001 資安管理系統認證。擅長以創業者的角度思考,以白話文解釋稅務知識、分享部落格,並自行開發簡單好上手的電子發票、勞報小幫手、雲端帳簿等獨特數位工具,幫助創業者數位轉型、提升效率,並保留數據用以輔助決策,更健康的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