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生成式AI衝擊,後Google時代的「零點擊搜尋」是什麼?新玩家有誰?

生成式AI衝擊,後Google時代的「零點擊搜尋」是什麼?新玩家有誰?
Unspl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搜尋引擎市場發生變革,包括Google面臨的反壟斷挑戰和AI驅動的「Answer Engine」崛起。社交媒體平台和電商網站在產品搜尋和購買中的日益重要,尤其影響著年輕消費者。

隨著傳統搜尋引擎流量預計到2026年將大幅下降,品牌需要調整數位策略,以適應包括AI搜尋、社交商務和不斷演變的電商平台在內的多元化搜尋生態系統。

今(2024)年8月,美國司法院初判Google壟斷搜尋市場,並表示考慮出手「拆分」Google。Google除了面臨美國司法的挑戰,其實還有生成式AI、社群平台的技術或應用,也逐漸改變消費者的「搜尋」行為,改變原本Google主導流量的遊戲規則。

無論最後判決結果如何,新的「後Google時代」好像悄悄來臨。

Google的判決與分拆

此案件的關鍵在於:Google向Apple等公司支付費用,取得在這些公司的產品裡,預設搜尋引擎是Google的協議。其他包含Chrome瀏覽器,以及遍及全球的Android操作系統,因為都是Google的產品,也都有預設且還無法移除的Google搜尋。目前,Google在搜索引擎中有91%的市場份額。

美國司法部因此考慮「拆分」Google,目標可能是Android或是Chrome的業務,或者是關鍵字廣告業務AdWords。司法部也在討論一些比較温和的手段,例如,要求Google將搜尋引擎的數據剝離,並且開放授權給第三方使用,例如競爭對手DuckDuckGo。

20多年前的「微軟分家案」成為Goolge案件很重要的參考範例。當時為微軟利用Windows作業系統的市場優勢,推廣IE瀏覽器,排擠了其他競品瀏覽器,後來司法部判決壟斷,結果是將微軟的「作業系統」與「軟體業務」部門拆分。

Google很可能取消Android系统和Google搜尋的強制綑綁,並终止和Apple、Samsung、Firefox等公司的搜索引擎獨家協議,並開放自家的搜尋數據,讓第三方可以使用。

但也因此,必然會開放出了搜尋市場的新機會。

搜尋新玩家的機會

傳統的搜尋引擎的競爭對手,像是DuckDuckGo在Google壟斷案中,出庭指控Google的壟斷事實。

不過,如果Google真的面臨拆分,新的機會可能也不是來自於傳統的競爭者,而是完全不同的玩家。新玩家來自於AI搜尋,像是OpenAI的SearchGPT、Microsoft 365的Copilot和Perplexity這樣的新玩家。

Perplexity
Perplexity透過AI一次搜尋多個網站,並整理成容易閱讀的圖文內容,直接回答消費者想了解的答案,並附上的延伸的問題跟參考連結,使用體驗更好。 Perplexity官網

生成式AI的出現,創造了新的「Answer Engine」而不是「Search Engine」。

類似Perplexity這樣的應用,透過AI一次搜尋多個網站,並整理成容易閱讀的圖文內容,直接回答消費者想了解的答案,並附上的延伸的問題跟參考連結,使用體驗更好。
使用者搜尋就是為了想尋找某些問題的答案,而透過生成式AI,等於讓使用者更有效率的完成目的,而不需逐個搜尋結果網頁,點進去瀏覽閱讀。

延伸閱讀:AI搜尋引擎Perplexity每月活躍用戶數破千萬!不收廣告費的情況下如何盈利?
Google AI Overview
Google在2024年5月推出了整合AI生成的搜尋方式,名為「Google AI Overview」。 Google官網

Google自己也沒坐以待斃,在2024年5月推出了整合AI生成的搜尋方式,叫做「Google AI Overview」。

AI Overview由短段落、項目列表、圖片和產品輪播組成,這些內容是Google使用生成式AI生成的,以精練的方式總結搜索結果,並直接給予使用者答案。它們出現在搜索結果的頂部,位於大多數付費廣告之下和自然列表之上。到目前為止,AI Overview預設會部分以折疊狀態顯示,用戶要點擊才能閱讀完整內容。

無論是SearchGPT、Perplexity、或是Google AI Overview,這類生成式AI的「Answer Engine」,最終帶來了更大比率的「零點擊搜尋」(Zero-click searches),對於傳統的SEO的操作影響越來越大,也就是說,開始影響網站進站的自然搜尋流量(Organic Search)。

零點擊搜尋:對SEO的影響

ChatGPT、微軟的Copilot、或是Perplexity這些玩家,都用新的生成式AI技術,一點一點的搶奪Google搜尋的市佔率。

但因為這些服務,都是一種AI Agent,都是透過AI搜尋、AI閱讀、AI總結,等於使用者是「零點擊」,也逐漸開始影響品牌網站的搜尋自然流量。

據Gartner公司稱,到2026年,傳統搜尋引擎(最主要是Google Search)的流量將下降 25%,進而影響品牌網站的Organic Search流量,將減少50%或更多。

這項預測依據是在2023年8月,對299名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查的結果,其中79%的受訪者預計在未來1年內使用人工智慧增強搜尋;70%的消費者至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搜尋結果有一定程度的信任。

社群平台的購物閉環

「有趣的是,世代間最大的差異不是購買什麼,而是如何購買。」Amazon電子商務洞察總監在Amazon Prime Day後,接受美國《Glossy》訪問時表示:「Amazon的調查中,最明顯的差異是消費者購買的路徑。」

年輕的購物者雖然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發現商品,但在購買商品時,更傾向在Amazon上購買。所以Z世代的消費者者在使用Amazon時,已經準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X世代的消費者則習慣直接在Amazon上搜尋商品類別或品牌。

「年輕世代傾向於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商品,然後前往Amazon購買,而年長世代則更傾向於在亞馬遜上發現商品。」

既然社群平台,已經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主要尋找和發現商品的主要平台(而不是搜尋引擎)。那如果,消費者可以在社群上發現商品後,在社群平台上直接購買呢?

TikTok
用戶如果將他們的 TikTok 和 Amazon帳戶連結起來,可以在TikTok內完成購買。整合將顯示即時價格、Prime資格、交貨預估和產品詳情。 TikTok官網

TikTok現在將Amazon直接整合到其平台中,使用者可以在不離開TikTok的情況下,在Amazon進行購買。這個購物體驗是由Amazon提供的,但透過在TikTok上投放的廣告,使用者可以在TikTok的原生環境中完成購買。

也就是從發現商品到購買商品,都在TikTok上完成,但背後的商品銷售、物流履約,則是透過Amazon來服務。

用戶如果將他們的TikTok和Amazon帳戶連結起來,可以在TikTok內完成購買。整合將顯示即時價格、Prime資格、交貨預估和產品詳情。

Amazon也正在擴大其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影響力,已與Pinterest簽署了類似的協議,並與Instagram、Facebook和Snapchat也有類似的合作夥伴關係。

後Google搜尋時代

在當今零售業品牌的數位策略中,搜尋、社群和購物平台流量構成了3大核心支柱。這些渠道不斷演進,要求品牌保持敏銳和適應性。

社群流量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中,新興平台不斷吸引新一代消費者,迫使品牌持續調整策略以保持相關性。購物平台雖相對穩定,但新興平台的出現也為品牌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而長期以來被視為穩定的搜尋流量,主要依賴Google的SEO優化,如今也面臨變革。隨著新型搜尋引擎和AI技術的崛起,未來幾年內,搜尋流量的格局可能發生顯著變化,品牌需要擴展視野,為多元化的搜尋生態系統做好準備。

參考資料:《Search Engine Land》12《Gartner》《DIGIDAY》《ifanr》《AdExchanger》

本文授權轉載自《零售的科學》,作者:李昆謀,原文標題:後Google搜尋時代?

TAGS: # Google # AI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零售的科學》李昆謀 《零售的科學》李昆謀

大家好,我是 91APP 的產品長,2013 年以來一直在發展協助零售業數位轉型的工具,累積下許多零售業的想法,陸續整理在「零售的科學」裡,希望這些文章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