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更新: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與雲端平台資安新創Wiz談判收購,交易總額最高可達230億美元。如果談判底定,這將是Alphabet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案。
外部推測,Alphabet高層將這筆交易視為強化Google雲端業務的一種方式,以此迎頭趕上競爭對手微軟與亞馬遜在雲端市場的布局。
知情人士表示,雙方目前尚未達成協議。Alphabet與Wiz代表也都尚未回應媒體提問。
以下為《創業小聚》2024年5月14日的原文報導:
一群曾在以色列情報機構服役的科技天才離開軍隊後,一同創立一家網路安全公司,短短幾年內便成為矽谷最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估值高達數百億美元。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Wiz創始團隊的真實故事。
Wiz是一間能夠幫助企業大規模地保護其雲端基礎架構的公司,企業能夠透過Wiz隨時評估所有存在雲端中的內容,即時發現程式漏洞、惡意軟體等可能造成安全風險的問題並快速修復。
這種一站式的雲端安全解決方案,讓Wiz得以在一片紅海的資安市場中脫穎而出。近期,Wiz宣布完成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億元)的E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889億元),成為當今資安領域中最具價值的新創之一。
究竟是什麼樣的技術和策略,讓他們如此獲得投資者青睞,更在去(2023)年入選《Forbes》雲端公司前100強?
企業雲端就像一棟大樓,Wiz雲端安全平台優先找出沒上鎖的門窗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把應用程式和數據轉移到雲端,也間接創造更多被有心人士用網路攻擊的機會,而這也導致雲端安全的需求急遽增加。
在競爭激烈的雲端資安市場中,Wiz提供了一種無需長時間下載即可運行的軟體,幫助客戶即時解決雲端的資安漏洞。
客戶只需花幾分鐘提交他們的AWS、Azure、Google Cloud等雲端的憑證,Wiz便能藉由掃描存放在雲端中的軟體、數據等內容,檢查每一個連接到外部的路徑,並以「風險圖」儀表板優先標出最關鍵的安全問題,讓用戶直觀了解雲端環境的安全狀況,辨識出最應該集中精力解決的地方。
「想像一棟擁有數千扇窗戶和數百扇門的大樓。」Wiz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技長Ami Luttwak說,Wiz會掃描建築的每個地方,特別是那些靠近地面或緊鄰消防梯且未上鎖的門窗,並將它們列為優先處理的安全風險。
目前Wiz已經與全球數百家企業合作,其中包括知名汽車大廠BMW、全球家庭與消費性產品集團高露潔(Colgate-Palmolive)、客戶關係管理服務供應商Salesforce等40家入選《財星》雜誌(Fortune)財富100強的大型企業。
以色列部隊出身,賣公司給微軟後再度創業
Wiz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有賴於一個經驗豐富且執行力強的創業團隊。
Wiz總部位於紐約,在美國和以色列均有辦事處。四位共同創辦人Assaf Rappaport、Ami Luttwak、Yinon Costica和Roy Reznik都曾在以色列「8200」部隊服役,這是一個專為軍方負責情報搜集的科技單位,以培養頂尖資安專才而聞名。
退役後,他們於2012年創立了Adallom,這是一家專門透過查看員工在SaaS應用程式中的活動,來預測和防範潛在資安風險的公司。2015年,Adallom被微軟以3.2億美元(約新台幣103億元)收購,不過他們的創業之旅並未因此結束。
「現在企業內部資安團隊的工作非常艱難,因為他們需要為自己並不真正擁有的東西負責。」Ami Luttwak在接受《Forbes》專訪時表示,在雲端,即使是看似無關緊要的連結,也可能成為駭客攻擊的突破口。
因此,在賣出Adallom後,四位創辦人認為現有雲端平台的技術不夠成熟,導致企業在使用時仍出現許多安全風險,因而決定於2020年再次攜手創立Wiz。
目前,Wiz的平台涵蓋了13個企業所會遇到的資安問題,包括用於建立軟體系統或應用程式的原始碼資料庫、人工智慧等功能的安全。此外,團隊還計畫透過收購增加新功能,以「前獨角獸」或規模較小的雲端資安公司為收購目標,能讓這兩類新創強強聯手,建立一個完整的雲端安全生態系統,例如今(2024)年4月,Wiz就以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收購以色列雲端安全公司Gem Security。
因此,為了從根本解決每個雲端使用階段所會遇到的資安問題,Wiz採取了併購與內部研發的雙管齊下策略,以全面應對企業所會面臨的雲端安全風險。Ami Luttwak補充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客戶能充分了解他們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以及何時該採取行動。」
「我們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計劃發展成為一家大型企業。」當談及未來公司的發展計畫時,Wiz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Assaf Rappaport表示,「我們致力於在同行中擁有名列前茅的毛利率、銷售效率與研發實力,這樣我們才能專心推動公司的創新和成長。」
Wiz的野心:透過併購加速擴張,搶攻雲端安全市場
Wiz的快速崛起也引發了業界的關注,而Wiz在2023年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更達到了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可見公司的高度發展性。
近期,Wiz更宣布完成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億元)的E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889億元),估值幾乎是美國社群媒體Reddit在今年3月IPO時的兩倍,成為當今網路安全領域中最具價值的新創之一。
此輪融資由Andreessen Horowitz(a16z)、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Thrive Capital領投,Greylock、Wellington Management以及現有投資者Index Ventures、星巴克前執行長Howard Schultz、Salesforce Ventures和紅杉資本皆有參與。
此次融資將用於加速產品研發、擴大市場規模及進行策略性收購,以鞏固Wiz在雲端安全領域的地位。值得一提地是,此次融資距Wiz上一輪3億美元(約新台幣92億元)的融資僅相隔8個月,彰顯了投資者對Wiz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
至於未來的計畫,Assaf Rappaport說,Wiz的最終目標是在美國IPO,但目前沒有上市壓力。「惟有公司的年經常性收入達到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億元),我們才會推進IPO計畫。目前,我們打算繼續推動產品創新,為客戶帶來最大的價值。」
在人工智慧、雲端服務日益普及的趨勢下,企業雲端的安全重要性與日俱增,而Wiz無疑抓住了這個時代際遇,憑藉著創新的技術、經驗豐富的團隊和策略性的擴張策略,在短短幾年內便崛起為雲端安全領域的佼佼者。Wiz的野心和實力,讓他們成為雲端安全領域最值得關注的企業之一,未來能否改變全球雲端安全市場的格局,值得期待。
參考資料:《Forbes》、《Wall Street Jornal》、《Tech Crunch》、《Reuters》、《Quartz》、《AXIOS》、《Wiz Blog》

遊走在人文與科技之間,雖然是個J人,但卻熱愛各種跳出框架、叛逆的人事物。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lauren.lai@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