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急救」?看似在大眾媒體、災害現場當中,經常被提及的「行動」,背後有著一套縝密運作邏輯與專業團隊共同協力,支撐急救行動得以實踐的關鍵則是「救護醫療」(Paramedicine)知識。
透過教育影片,推廣「救護」專業
「我們在做的事情是『醫院外』發生的醫療救護行為。」安妮怎麼了?創辦人楊翔文坦言,台灣專業救護員的職能都十分頂尖、優秀,一個專業領域要能長期發展,更需要仰賴夠持續累積的專業知能與人才。
大學期間楊翔文曾學習「緊急救護訓練」,在他支援救護的過程中,目睹一位等待突然昏厥父親的女兒在急診室外大哭,有一瞬間感到手足無措,從而親身感受到工作現場分秒必爭的急迫,也理解到課堂知識不足以應對可能超乎想像的突發危機。
要能夠掌握臨機應變的能力,必須實務經驗結合更深厚的救人知識;因此,不滿足台灣救護員教育技術訓練,僅於教科書的文字跟照片練習的他,開始在課餘進修救護知識,並利用自身擅長的影像敘事能力、加上YouTube日趨蓬勃發展的外在環境。終於在2018年成立急救教育網站「安妮怎麼了?」,這裡集結救護技術員、醫師等跨領域專業團隊,期望能升級台灣國內的急救教育系統。
為救護人員量身打造教育網站,由淺入深建立專業知識
「救護工作就如同其他專業工作者一樣,需要仰賴不同面向共同發展。」楊翔文認為,就如同護理專業一般,除了臨床工作外,也需要有教學、研究、品管等其他工作支持,方能讓此項專業發展更長久。從台灣的救護醫療發展中,他觀察到多數的救護技術員分布在國軍或是消防體制內,教育及養成方式多屬於職業技能性質的訓練,也因此教學設計與發展上,相對欠缺類似於外國具學位、知識體系化的「救護醫療」。
一開始,安妮怎麼了?著力於教材內容的開發、學術知識類型的轉譯提煉,並依照國內救護員分級,分別推出1.0系列「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及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單項技術及作業流程影片」,以及2.0系列的「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技術影片」。
除了線上教學影片外,也搭配實體的實作課程。「我們會先讓參與實體課程的學員,先看過線上課程後,通過基本知識門檻,再進入教學現場進行實際演練。」此外,考量到實體教學教具的數量及品質,每次的實體課僅收4位學員,確保每個人都能有自己操作的安妮教具,且每具安妮皆為最新款,能與電腦平板連線,讓學員在練習時可獲得即時回饋。楊翔文希望透過這類的「混成式」教學,讓專業救護人員能獲得更好地學習,也能讓實務經驗持續傳承下去。
「在救護車抵達之前,我們還能做什麼?」
急救,除了倚賴專業救護人員外,在救護車到達以前,民眾的自我急救也是拯救生命的重要關鍵步驟。其中,我們最常、也最熟悉的急救方式是「心肺復甦術(CPR)」,即便在Google搜尋中能找出上百篇相關資料,但卻未能有一個網站將CPR完整且有系統性地介紹。
「如何讓看似艱難,卻在緊急時刻卻一定會需要用到的救護知識,更加普遍被認識?」楊翔文試圖將這些分散、零碎的知識訊息重新統合,透過影片、大眾倡議、教育等方式,如全民學急救的3.0系列影片或是2023年的「世界急救日」與台北市捷運公司合作,舉辦「閃電CPR挑戰」,期盼民眾重新認識,「對於急救,我們並非束手無策。」
向下扎根,救護知識的養成從學校教育開始
推廣專業救護知識上,安妮怎麼了?還想做得更多。
「台灣的國高中其實都有醫療救護知識的教育,例如國中的健康教育課、或是高中的健康與護理課。但事實是,大約只有30%的健康教育課是由專門教師進行教學,而剩下的70%則是配課給非醫護專業的教師。」楊翔文坦言,這讓整個醫療救護知識十分不足。因此,2023年安妮怎麼了?將實作課程深入學校,展開「校園急救教育支持計畫」。光是2023年上半年就與7所學校進行合作,影響2,300名學生;下半年則有4所學校進行,以國中為主要服務對象。
雖然經常會遇到舉辦活動時經費、器材的不足,但此計畫除了有台中教師輔導團的大力支持外,楊翔文也分享,與學校共被時活動時面臨「安妮」器材不足時,有位校長在了解教學現場因軟、硬體限制會讓教學品質下降後,毅然決然願意挹注經費與資源,讓活動能順利結束。這也讓楊翔文堅信自己正在「做對的事」、「朝對的方向前進」。
拓展合作,讓救護醫療專業能更被重視
談及下一階段的安妮怎麼了?楊翔文表示,在技術操作影片上,將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並納入更多在實務教學經驗上的反饋,針對專業救護員教學訓練推出4.0系列影片;此外,也開始向外拓展更多可能,如安妮教具租借、企業合作等也正在積極拓展中。
從無到有逐步開發專業救護教材,透過一次一次擬訂計畫來著手解決問題,並結合群眾募資、籌備大型倡議活動,嘗試接觸更多潛在受眾,楊翔文期盼安妮怎麼了?接下來能積累更多教學內容,並專業分眾,讓每個需要相關專業知識的人,來到這裡,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內容,也讓專業救護醫療知識建置的更加完善。
本文授權轉載自《社企流》,作者:陳威儒,原文標題:用創新技術翻轉教學、普及緊急救護知識——專訪安妮怎麼了?創辦人楊翔文

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創新創業推動平台,致力於透過推廣、連結、支持社會創新創業的精神與行動,促進永續發展。透過媒體、專案、育成 3 大服務,讓此概念在台灣從一個相對陌生的名詞,到如今 3 人中就有 1 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