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每月百元有機會跟周子瑜、Jisoo聊天,追星神器bubble市值飆破165億元

feature picture
Meet創業小聚自製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詢問XX團體成員泡泡使用頻率」、「XX公司藝人泡泡推薦」、「泡泡使用券問題」⋯⋯在Dcard追星版上,經常會出現與「泡泡」相關的話題,並且受到粉絲熱烈討論,究竟粉絲們口中的「泡泡」是什麼?

這個泡泡,是一款名為bubble的軟體。2020年由韓國新創DearU推出,專為粉絲打造與藝人之間的一對一專屬聊天室,許多知名韓星像是BLACKPINK的Jisoo、TWICE的周子瑜都是bubble的使用者。自bubble上線以來,已經有超過200萬名用戶訂閱,而DearU目前的市值更是將近6,920億韓元(約新台幣165億元)。

到底粉絲經濟的力量有多大?

創造粉絲與藝人「雙贏」,續訂率超過90%

在bubble上,粉絲每月需要支付4,500韓元(約新台幣110元)才能與喜愛的藝人進行對話。藝人可以向訂閱的粉絲集體發送文字、影像、語音等不同形式的訊息,與粉絲分享日常生活。

訂閱的粉絲則會像是收到來自朋友的訊息一般,透過專屬聊天室接收到訊息,並且可以進行回覆,每次最多可以向藝人發送3則回覆。bubble還會依據訂閱天數,限制粉絲可以回覆的字數,這也讓bubble的用戶黏著度極高,續訂率超過90%。

Bubble 介面示意圖
在bubble內,訂閱的粉絲可以接收藝人的訊息,並進行回覆。 DearU 官網

本來想說平常已經有看不完的訊息了,為什麼還要花錢請別人傳訊息?結果訂閱了之後,看到藝人們為你打氣,和你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點滴,真的覺得很療癒。

一位粉絲在Dcard上分享他訂閱bubble一個月後的心得。對於粉絲而言,bubble是「低成本」就能與喜愛的藝人進一步交流的方式。

對於藝人而言,使用bubble不僅可以獲得訂閱費的分潤,還可以從其中獲得情感支持。「在藝人公開的社群軟體上總是會有惡意評論,不過由於bubble內只有粉絲,藝人們覺得在bubble中發送訊息是一種治癒的方式。」DearU副執行長李鶴熙說。

連續失敗陷入赤字,轉型粉絲社群平台

事實上,bubble並不是DearU的第一個產品。

2017年,DearU原本以Everysing作為公司名成立,並在2019年與通訊軟體開發公司Brinicle合併。Brinicle曾針對年輕族群推出通訊軟體Don Talk,吸引超過200萬名訂閱者,最終卻因為被KakaoTalk取代而終止服務。他們也曾經與韓國友利銀行合作,推出過該銀行的專屬即時通訊服務Webee Talk,卻又因用戶數量過少而告終。

當Brinicle因連續失敗而陷入赤字時,機會悄悄找上門來了。身為韓國四大娛樂公司之一的SM娛樂邀請Brinicle為他們開發專屬於SM娛樂的粉絲社群Lysn,後來因為舉行了能夠在社群內與藝人聊天的特別活動,意外引起了廣大迴響,便將其擴大為現在的bubble服務。

「在創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失敗時果斷放棄先前的業務,並利用自己擁有的力量和優勢進行轉換。」李鶴熙說。

娛樂公司相繼推出服務,藝人粉絲互動是否該商業化?

bubble在推出一年內訂閱人數就超過了120萬,每月訂閱費可以達到54億韓元(約1.28億台幣)。從SM娛樂開始,DearU逐步拓展服務至JYP娛樂、Starship娛樂等娛樂公司。根據DearU官網,至2023年9月為止,bubble已經為114間娛樂公司、570位藝人提供專屬聊天室服務。

bubble App 示意圖
DearU 目前已經與多家娛樂公司合作,推出專屬App。 DearU App Store

bubble的崛起改變了藝人與粉絲之間的互動模式,將藝人與粉絲互動轉為商機的做法,也引起了相關討論。藝人到平台內的交流頻率成為評價藝人的標準,有些粉絲甚至會指責藝人上線的次數不夠頻繁。「當付費平台出現,會讓我產生一種必須付費才能成為粉絲的義務感。」一位bubble的訂閱者說,「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正確的改變方向。」

除了bubble之外,韓國娛樂公司HYBE旗下的Weverse粉絲社群、專門為粉絲錄製客製化影片的美國網站Cameo都是看準粉絲的消費力而相繼誕生。雖然將藝人與粉絲互動商業化有反對聲浪的出現,但粉絲經濟顯然已經成為一大趨勢。

參考資料:DearUThe Korea Economy Daily한국경제매일경제The Korea TimesWikipediaDcard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邱楷涵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邱楷涵

有點矛盾的ISFJ,喜歡用巧克力牛奶開啟新的一天。沒事喜歡聽聽歌,颳風下雨都還是要打排球。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