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家精神怎麼用在職場?內部創業3階段、9步驟,有系統地開發新業務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曾經也有過一股創業的衝動?據統計,大多數創業公司在一年後的存活率僅有10%,而經過五年的考驗,仍然繼續經營的公司只有1%。這句話想必很多人也都聽過,但還是有很多人義無反顧地決定出來創業。我和妹妹也是其中的一員,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遺憾的是,我們未能成為那1%的精英之一。

當時對於這樣的情況我還是感到很慌張於無力,但當時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改變了我的想法,「創業不是職涯的終點,而只是一種選擇」,很顯然我們的故事並不會在這裡就走到盡頭,是該好好重新整理自己,繼續我的旅程,於是乎我和妹妹都告別了自己原本的事業重新回到職場。

本文大綱
創業經歷帶給自己的寶藏
企業為什麼需要內部創業?
自行創業與內部創業的比較
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心態?
內部創業的三階段與九步驟

創業經歷帶給自己的寶藏

重新盤點過去經歷過的事情之後,發現自己收穫了很重要的三個寶藏:數據化營運方式、面對不確定性的抗壓力與經營者的思維方式。

在創業過程中,習慣性地會利用數據與指標來評估公司的表現以及事業運行的情況,在發現數字的變動時分析原因並調整策略以應對變化。再來,可以從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訊息,制定計劃,並實際帶領我們的小夥伴們實施執行。經歷了從數據收集、分析到執行的各個階段,能夠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專案,確保目標的實現。

再來是這段經歷增強了面對不確定性的抗壓力,回想在以前曾經應對過的各種極端情況(例如用在捷運上手機自拍照當廣告素材,被檢舉沒有向台北捷運申請商業攝影),在這些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當下雖然會覺得很頭大,但處理各種難以想像的疑難雜症,讓自己變得不怕事,流程上哪裡有洞需要解決就先下去幫忙。

最後是經營者的思維方式,可以不僅侷限一部分部門職能的範疇,而是用更廣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待手上的工作。也因為更多懂得一些商業邏輯,在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可以更游刃有餘,同時也可以擷取主管與經營者們更關心的重點事項回報給他們,一起思考什麼是真正對公司的長期利益有幫助的事情。帶著這三個寶藏重新回到職場之後,發現對於現在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數據為王的時代,少不了這3種思維!看Netflix、Canon怎麼靠數據做好決策

企業為什麼需要內部創業?

在新事業開發所負責的工作範疇來看:做為事業開發,期待這個角色可以主導及企劃新的服務內容,同時也可能與外部的企業共同合作設計出新的服務,為公司的進一步成長做出不可或缺的新解決方案。

可以依據市場與客戶的需求提出新的企劃,同時要能夠主導解決方案從開始到推出市場之間的各個環節,需要與公司內部不同部門協作(包含法務、財務)。仔細想想,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內部創業」,但這次很棒的是不再是發薪水而是可以變成領薪水的人,這點實在是太棒了。具體來說為什麼企業需要內部創業呢?其實不外乎就是為了以下的這些目標:

  • 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新事業開發部門負責探索新的市場機會、產品或服務。他們的目標是推動創新、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

  • 多元化經營:新事業開發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多元化經營策略。通過拓展不同的業務範疇,企業可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性,減少風險,並獲得更穩定的收益。

  • 適應市場變化:市場環境經常變化,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技術革新、法規變更等因素都可能對企業的業務產生影響。新事業開發部門可以幫助企業及時調整策略,應對變化,保持競爭優勢。

  • 投資回報:通過專門投資於新事業開發,企業有望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一些新的業務可能成為未來的主要利潤來源,因此在早期投資和培育這些項目可能會帶來長期收益。

  • 風險管理:新事業開發的過程涉及一定的風險,包括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等。通過專門的團隊來管理這些風險,可以降低對整個企業的影響。

提案
企業內部創業可保持競爭優勢、獲得更高投資回報等優勢。 Pexels

自行創業與內部創業的比較

回到公司內任職當然還是與原先自主創業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自主創業者擁有全部或大部分公司的股權,承擔對公司的最終決策權和全部責任。他們需要自行籌集資金、自由地設計管理結構,並面對更大的財務風險,但也可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內部創業者是公司的員工,分享資源,受公司結構約束,通常需要在現有的管理體系中運作。他們通常承擔較小的風險,因為可以利用現有資源,但也需要面臨既有產品線爭搶資源的難題。

公司需要維持穩定的收益但又需要挑戰新市場或產品時,在有限的資源下也必然需要取捨,而能夠做這個決定的與安排的,也就需要經營者審慎思考公司接下的布局與規劃,才能妥善安排,而作為員工能做的也就是盡可能提供更多參考資訊,或是進行小規模的測試驗證,讓經營者能夠做更好的決策的參考。

內部創業與自主創業的不同.png
內部創業與自主創業的差異。 Taisa的對策

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心態?

既然了解了內部創業會比起自主創業有比較小的風險,但也不表示就會有更高的成功率,應該要抱持怎麼樣的心態,才能夠比較順利從內部企業推動新的事業或服務呢?

  • 創新意識: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保持對創新的敏感度,不斷尋找改進和優化的機會。他們應該鼓勵和支持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並願意嘗試新方法解決問題。

  • 企業家精神:即使他們是在公司內部工作,公司內部創業者也應該表現出類似於自主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這包括激情、決心、勇氣和對成功的渴望。

  • 自主性:公司內部創業者需要展現主動性和自主性,不依賴於他人給予的指示,而是主動尋找機會並行動。他們應該能夠自我管理,設定目標並積極追求實現這些目標。

  • 積極樂觀: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面臨挑戰和困難,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接受失敗: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失敗和挫折,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能夠從中吸取教訓,並且不畏懼失敗。他們應該願意冒險嘗試,即使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

  • 團隊合作:成功的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能夠有效地與不同的團隊成員合作,包括跨部門合作。他們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並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開放性和學習心態: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成長。他們應該願意接受反饋,並願意改進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 耐心和毅力:創業過程往往需要時間和努力,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保持耐心和毅力,堅持不懈地推動項目的實現。

  • 與公司願景一致:公司內部創業者應該確保他們的創業項目與公司整體的願景和戰略相一致。他們的創業活動應該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有正面的影響。

內部創業的三階段與九步驟

我自己還只是一個沒有太多工作經驗工作人,說實在也應該還沒有足夠的分量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是好的,但就單純整理自己的經驗與筆記,來與大家分享我對於企業內部創業或是要推動一個新產品或新市場可以參考的流程。我認為可以將內部創業的三階段與九步驟。

內部創業的三階段與九步驟.png
內部創業的三階段與九步驟。 Taisa的對策

第一個階段是「定向期」,在這個階段,內部創業者需要確立新事業的方向和目標。首先,他們必須確保新項目與公司的願景相關,並能夠提供價值。這有助於保持公司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確保新項目符合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其次,調查當前市場是至關重要的,這包括瞭解競爭對手、市場需求和價格敏感度。最後,確立目標和產品服務的定位有助於明確新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期望成果。在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執行的工作任務如下:

  • 定義公司願景和戰略目標,評估現有產品服務與公司願景之間的關聯性和適配度。

  • 確定現有產品服務的強項和不足,找出可能需要進行調整或創新的領域。

  • 進行市場研究,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和趨勢。

  • 分析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弱點,找出差異化機會。

  • 研究市場的價格敏感度,確定市場對新產品或服務的接受度和價格範圍。

  • 確定新事業的戰略目標和長期願景。

  • 定義新產品或服務的獨特賣點和市場定位。

進入第二個階段「規劃期」,內部創業者需要更深入地瞭解新項目的可行性。這包括進行財務試算和解決法律問題,以確保新事業的可持續性和合法性。此外,盤點現有資源,包括內部和外部資源,以確定哪些資源可以為新事業提供支持。同時,構想新產品或服務的流程,從推演實際推出服務的工作流程,以確保運作的順暢性和效率。在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執行的工作任務如下:

  • 進行財務試算,包括預估新事業的收入和支出。

  • 分析新事業的盈利能力和回本周期。

  • 處理法律事務,確保新事業的合法運營。

  • 盤點公司內部現有的技術、人才、設備等資源,評估是否可用於新事業。

  • 尋找外部合作夥伴,擴大新事業所需的資源網絡。

  • 建立新產品或服務的流程,從研發到生產或提供服務的全過程。

  • 評估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尋找優化機會。

最後,進入「執行期」,內部創業者需要將計劃付諸實踐。這包括向現有組織或外部合作夥伴提出提案,並積極溝通新事業的目標和價值。進行測試運行後,需要做好靈活應變,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最後,必須進行微調,以實現長期化、規模化和穩定化,確保新事業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執行的工作任務如下:

  • 向公司高層管理層提出新事業的提案,解釋其潛在價值和市場前景。

  • 與公司內部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獲取支持和合作。

  • 與可能的外部合作夥伴洽談,確立合作關係。

  • 開展測試運行,測試新產品或服務的可行性和實際效果。

  • 制定應對緊急情況的應急計劃,確保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應對。

  • 收集並分析新事業運行中的數據和反饋,對新產品或服務進行改進和優化。

  • 計劃和執行長期發展策略,擴大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

這三個階段和九個步驟共同形成了一個內部創業流程,確保內部創業者在推動新項目時有清晰的方向和計劃,同時考慮了風險和機遇,並最大程度地發揮現有資源的價值。

以上僅是依據我自己歸納整理的工作筆記,說實在我也還沒有工作太多年,經驗也還不是很夠,很希望有在企業內創業或是負責推動新事業非常有經驗的前輩們可以一起交流分享您的看法。

本文授權轉載自《Taisa的對策》,作者:Taisa,原文標題:從創業者到新事業開發:自主創業與企業內部創業的不同?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Taisa的對策》 《Taisa的對策》

大家好,我是Taisa,熱愛收集資訊的日本產業資訊搬運工,目前任職於一間日商顧問科技公司擔任事業開發。對於日本市場的變化與發展有濃厚的興趣,2022年10月開始以「#Taisa的對策」為標題在個人FB上連載日本企業的介紹文章,整理日本市場各產業、企業的最新資訊與案例分析。 透過搬運、彙總及加工一些個人的觀察與洞見,期望可以透過這些資訊,給對於日本市場有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歡迎您追蹤「#Taisa的對策」,一同探討日本市場的最新脈動。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