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再造第三階段策略出爐,宏碁董事長陳俊聖27日出席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邀請至工研院「高階經營講座-他山之石」講座時,第一次分享宏碁逆轉勝的企業轉型策略第三階段重點:全球「造局」 (Intrapreneurship;又可稱作內部創業)、 企業邁進。
宏碁今年前10月營收2200億元,年增率15.5%,創6年來新高,這也是陳俊聖接掌大位的第七年,翻轉企業成績顯著,而他也在公開演說中首度披露,到任宏碁第三個三年期轉型計畫:全球造局,對內部核心事業上將力求創新,在新事業上則全力以赴打造全新艦隊。
首先他指出,為鼓勵內部創業,宏碁企業管理風格將轉向「冒險及創新」的精神,在已逐步成熟的組織中制訂創業計畫,觀察市場趨勢及微趨勢的變化,藉由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創新產品研發、焦點團體訪談,確認市場可行性後,成立新專案,評估商業模式及潛力,進而培育全新產品線。
先前宏碁已經有電競、創作者、強固型電腦及符合市場期待的抗菌電腦等核心產品,同時也延伸周邊設備及結合信仰與文化的智慧穿戴裝置,另成立飲料部門經營能量飲及美容飲品,建立多元品牌。
除此之外,宏碁持續培植創新事業,發展多元化事業版圖,運用AI人工智慧、物聯網、資訊安全、及系統管理等多方技術,孵化多重事業引擎,目前許多子公司名列宏碁旗下上市櫃公司的排程中,
「內部創業」關鍵在機制,宏碁打造「企業發展部」
Intrapreneurship又稱為內部創業家,最早由Gifford Pinchot提出,指在企業體制內由一群想像力高,有膽識冒個人風險的人促成新事業出現的管理者,這多半來自企業中間主管主導,因為這也是連結上部最高管理者與基層的關鍵單位,為支持這樣的創新,制度跟管理機制都要改變,過於官僚的獎酬跟管理方式,只會讓員工不願冒風險,避免喪失升遷或既得利益。
為此宏碁3年前成立一個企業發展部門(corporate Develop BU),打造一個平台造就很多新機會,陳俊聖強調,這個部門探索的:不是生意發展,而是企業發展,探討公司方向在哪裡?走到哪裡去?更多是擴展業務的思維,加上宏碁本身管理文化自由,員工何時上下班不必打卡(後來勞動新制後,改為下班補卡),更易促成此文化。
陳俊聖指出,領導者必須建立革新視野,將宏碁發展成為一個生活風格品牌,創造新藍海的經營策略,才能成為真正的「造局」企業,如此也能提升及拓展科技產業能力,影響力廣觸及社會。
創業第一天就要賺錢!宏碁三階翻轉見穩健
不過宏碁也非一味鼓勵內創,陳俊聖指出,內部創業團隊必須有第一天就開始要賺錢的信念,對於「做這個生意要虧三年,要宏碁先投資,」陳俊聖也笑說,這種提案聽得可多了!在台灣生態沒辦法,在國外可能可以做,但台灣投資人不吃這套。
回顧宏碁第一階段轉型:轉虧為盈(2014~2016年)。陳俊聖接下執行長後,為扭轉虧損局勢、穩定組織,走遍全球與各地主管面會制定新策略,專注財務數字、設定100天計劃,積極尋找隙縫市場,優化電腦本業強項,推出全新電競品牌Predator,藉由研發創新及佈局全球的業務殺出重圍。
第二階段轉型:雙重轉型策略(2017~2019年),在核心事業及創新事業上力求突破。宏碁電腦產品過去多以OPP(Open Price Point)打出高市佔率,但利潤有限,轉虧為盈後,宏碁核心事業接著朝「生活型態的挑戰」與「創新研發」雙路線發展,透過觀察微趨勢及經營生活風格品牌,建立不同類型的市場品牌,後勤部分也整合內部資源及全球後援。
本文轉自數位時代,作者:王郁倫、責任編輯:錢玉紘。原文標題:Day 1就要獲利!陳俊聖首度公佈宏碁轉型第三部曲,逆轉勝要靠「內部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