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幫人身傷害律師做搜尋引擎最佳化的公司,為什麼可以連續五年躋身《Inc.》美國5000大企業榜單?原因很簡單:它找到自己的利基!本文作者克里斯2021年入選美國知名科技產業雜誌《矽谷評論》(The Silicon Review)的「30位最佳執行長」,他也是Rankings.io的執行長和創辦人。他打破了選擇特定目標市場的迷思,並分享他如何透過精準分眾消除恐懼、學會拒絕,反而在更多、更好的可能性中賺到更多收入。
我在成立代理商之前,曾替許多利基市場做過諮詢—任何你能想得到的產業都有。我嘗試過五花八門的領域,只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我過去的合作對象包括律師、水電工、空氣調節公司(HVAC)、電商、甚至馬術行銷(儘管當時我根本沒騎過馬!)。我接觸這些領域後,才明白他們真正的需求,覺得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看到了做生意的機會。
我在累積這些很棒的經驗之後,決定自己應該專攻一個利基市場⋯⋯但是哪一個才好呢?
每個人都知道Google對大多數企業都有幫助,但我認為它對法律產業的幫助尤其巨大。我先前讀到一些文章提到,每年有越來越多律師畢業—而這些律師需要工作,進而會產生競爭。競爭一多,我知道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然而,我和許多人一樣,曾非常害怕律師,覺得他們的教育程度比較高,老實說,也覺得他們的態度刻薄。後來,我在一家法律圈的數位行銷代理商工作,在那裡認識的律師多半都很好相處。整體來說,他們個性都非常好,我也很喜歡和他們共事。假如我沒有在那家數位行銷代理商工作過,就可能完全不會考慮與律師合作。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幫上律師的忙。
我成立了attorneyrankings.org,也是創業之初的名字,提供律師需要的所有數位服務,包括網站設計、SEO、社群媒體和關鍵字點選付費廣告(PPC)。
在鎖定法律圈的SEO後,我坐在商業顧問公司偉事達的一間會議室裡進行我的商業評估。每個人都對公司讚不絕口,給我許多建議,部分成員建議:「你要把服務範圍擴大到醫生、居家服務和整骨師呀。」
起初我想:「說得真好!」
於是,我不明白這個利基市場的好處有多大,就冒然拓展到其他領域,導致公司成長緩慢。我低估了自己專攻單一產業的收穫:了解各種細微差別、學會文案撰寫和掌握消費意向,最重要的是,提供價值。
有了這份全新的覺察,我很快就回到了原本服務的法律產業。不久後,我進一步鎖定人身傷害的利基市場。一旦我正視鎖定利基的好處,就能明白自己喜歡與誰共事,以及對誰的幫助最大。在我看來,人身傷害律師的名聲很差,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電視上的形象。整體來說,我發現他們執業的目的是幫助人,而不是救護車的追逐者。任何領域都不乏酸民和負能量的人,我自己就曾被人說,專門追逐「救護車的追逐者」!
持平來說,我以前對這個產業和從業人員也有一些誤解,後來真正和他們共事、累積了個人經驗、有所覺察,想法才改變。我學會如何幫助自己的特定受眾(人身傷害律師)、從較高的視角更加深入了解,我也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量身打造SEO服務。
真正擁抱利基市場,就需要「選邊站」。你一定只適合特定客戶,但不適合其他客群,這是你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在專攻利基市場之前,你得先實際去體驗,嘗試看看它是否適合自己。不要光是空想著自己想嘗試的事,而是要沉浸在自己想要完全投入的情境中。
依據經驗得出的資料來做決定
我成立代理商後,有次在聽podcast節目訪問賽斯.高汀,他聊自己的著作《紫牛》。高汀在書中探討如何服務最小可行市場,以及如何在市場中表現卓越。大多數人認為,《紫牛》只在討論鎖定利基,但其實不止於此。《紫牛》問的是:「你要如何變得卓越?」嗯,當然要有專注力,而且常常得打入小眾市場才能有專注力。
那集的podcast促使我去分析我們的客戶集中度、檢視我們替哪些客戶提供了最大價值。結果發現,我們70%的營收來自不到40%的客戶,清一色是人身傷害法的律師。我先前就猜想人身傷害會是利基市場,但需要有經驗和資料才能真正做出決定。
這些廣伸觸角的經驗帶來更多的數字與資訊,幫助你決定要鎖定哪個利基市場。看看手邊的資料,確定哪些客戶利潤最高、你最喜歡與誰共事。然後,運用這些資訊來幫助你做出決定,就不必憑空猜測。
我們發現其中自然出現相關性:我們可以透過客戶公司的成長,衡量我們服務所提供的價值。我們發現70%的營收成長來自不到40%的客戶,不用動腦都知道要鎖定利基,專門為人身傷害律師提供SEO服務。
我開始接觸法律圈時,並不知道有人身傷害律師這個高收益的小眾市場,直到真正開始縮小焦點才發覺此事。如今我在人身傷害的領域,就知道人身傷害在集體侵權行為中有利基市場。你可以繼續深入利基市場,但在真正擁有這些經驗之前,你不會清楚地看到這些機會。
一旦我找到了自己的利基,就感到更加自信。俗話說:「能力會建立信心。」所言不假。我可以自信地與潛在客戶交談,因為我很了解他們。我仰賴過去經驗,清楚他們的身分與需求。
這份信心直接促成了更漂亮的銷售轉換率,以及更多客戶介紹來的工作,我也就更喜歡自己的工作了!
能力固然會建立信心,但也能創造熱情。假如你打籃球的表現很差勁,動不動就被推倒在地,也許就不會愛上籃球。但假如你很擅長籃球—投進一顆顆三分球,觀眾加油聲就不絕於耳,你可能就會熱愛籃球。
人身傷害這個利基市場帶給我更多樂趣,也提升了自己的成就感,因為我可以創造大多數人無法創造的價值。你在銷售一項服務時,會想要符合客戶的需求,不想騙他們的錢或搞砸工作。你可以服務他人,又可以提供價值,工作就會帶來滿足(當然,你得持續提供一流的服務。假如你表現欠佳,客戶就不可能繼續埋單)。我發現自己在目前利基市場的工作,正好位於自己的文氏圖中心,也就是使命、熱情和獲利的交集。
想更了解文氏圖,可參照詹姆.柯林斯的《從A到A+》一書中提到的「刺蝟原則」。
我終於覺得自己找到了一條路。你行銷的對象是所有人,就等於是在往牆上潑油漆,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或者要如何改善你的事業。一旦我找到自己的利基,就可以專注於幫助這些人,進而創造了自然的成長軌跡,就像漫威影集《洛基》中的原始時間軸一樣。
想用經驗來決定利基市場,就要看看以下資訊:
- 誰是你的主要客戶?
- 誰帶給你最大的獲利?
- 你最喜歡與誰共事?
你或許會發現,根本毫無可能性—大多數人都不會購買你的服務,或者市場其實不夠大。你研究統計資料時,還必須考慮:
- 有沒有足夠的買家?
- 這些買家是否願意購買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 市場上有哪些競爭對手?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才能脫穎而出?
現今我具備過去沒有的知識,因此會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尋找全新利基市場:我會上census.gov網站,研究特定利基市場中已有的企業數量,評估競爭有多大,看看自己可能賺多少錢。
舉例來說,我一度考慮過另一個利基:殯葬業行銷。只要是人,早晚都會翹辮子,沒有人逃得了一死,所以殯葬業蘊藏著巨大的財富。這個產業有經常的開銷,不全是承包工作,這代表了保障與平衡。
然後,我上了census.gov網站,看看殯葬業者的數量。競爭對手是誰?他們的營收多少?這些業者會花錢做數位行銷嗎?
我發現這真是欠缺服務的市場,但不屬於強大的利基,因為一般人不喜歡談論死亡這個禁忌。因此,雖然有許多人想要開設合法的殯葬社,但殯葬業者的行銷面臨的競爭極小—幾乎可說是沒有競爭。
但最後,我和幕僚長決定不進入這個產業,因為我想到棺材內的往生者就毛骨悚然,而且我們喜歡在法律圈工作的社會地位。這真的無意冒犯任何殯葬從業人員,但我們對這個利基市場缺乏必要的熱情。
一旦你有足夠經驗,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就可以利用公開資料來幫助你做決定。(當然,假如你還沒有累積經驗,仍然可以看看相關資料,但你也許不會知道該怎麼解讀,或接下來的行動方案。)這就是試辦計畫和beta測試存在的原因:了解是否有需要或需求,針對可以改進的地方獲得回饋。
本文摘自:《鎖定小眾:市場越窄,獲利越大》
作者:克里斯.卓爾
出版日期:2023/03/28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