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創團隊營運穩定,進入到國際拓展的同時,除了原本的員工跟著一起前進國際市場外,當事業體越來越大,雇用當地的員工、建立國際領導團隊是讓跨境事業能穩定發展營運的必要一環。
AnyMind Group從創業之初就瞄準著國際市場,更在公司營運的第一年就跨境到泰國、印尼、台灣、越南等四個不同市場,並在當地建立辦公室、招募當地團隊。當然,如何管理如此國際化的團隊成為我們在營運初期的挑戰之一。在過去的六年中,我們也累積了許多跨國管理經驗,讓有計畫拓展至國際的創業家們,能了解國際團隊的營運與管理方式,帶來更有效的成長。
該怎麼選擇國際團隊的管理架構
國際團隊到底該如何管理,是許多新創公司要跨海之際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每個新創所面臨的狀況不同,但基本上可以根據公司的產品屬性與服務來做初步規劃,而常見的管理架構有:
Centralised 集中管理:以總部為中心,而所有的重要決策都從總部出發,而當地市場則依照總部的方向與架構執行 - 這是以實體產品為主的新創公司所使用的管理方式,總部負責產品研發、行銷等,而當地市場通常是負責銷售業務。
Decentralised 分權管理:每個在地市場都可以依照市場環境設定自己的方向和架構 - 這通常適用於以服務為主的新創公司,讓當地市場可以掌控銷售、營運、行銷等事宜。
Matrix 矩陣管理:將總部與當地的都向專案負責人回報,並在營運方向和策略上有同樣的決策權 - 這是最適合同時擁有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所採用,可以依照職能的不同的劃分哪些部分需要以總部為主、哪些部分要由當地市場主導。
Hybrid 混合管理:總部和當地市場其中一方擁有比較高的決策權,而通常都是讓部門自己決定要以哪一分為主。
國際團隊領導人的能力與特質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無論是在團隊大小、商務規模以及國際拓展上都經歷了快速的成長,這也表示我們擁有來自各個市場的領導團隊。而這些國際領導人們不僅需要了解他們直屬主管的性格與管理風格,同時也要有效掌握不同市場的商業狀態以及團隊風格。
當然,這些能力都需要經過時間累積經驗,但有些特質和方向是創業家們可以預先了解的:
高度同理心:能把自己帶入當地市場,以當地領導人或員工的角度來處理衝突與做出重要決策。而這個同理心可能是以主動培養(主動研究當地市場的商業文化)或是後天養成(透過與當地成員頻繁相處接觸而成),但最重要的是能理解不同文化差異、並將它帶入國際市場的決策中。
擁有或建立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團隊:在AnyMind,我們的國際領導團隊大多是透過公司收購延攬而來,所以組成的成員多半擁有相似的產業背景或同為創業家的角色,而這也讓整個領導團隊擁有相同的知識背景。此外,我們的公司文化建立在「商務」這個根基之下,這也代表著領導團隊可以用同一個基礎溝通;我們以「如何讓公司內外部的人都獲得成長」作為我們決策的依歸,讓我們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中,都能以同樣的準則行事。
管理團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要進行跨國界、跨文化的管理時,溝通的效率將會影響在地的決策速度。雖然需要適應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當地的團隊成員所提出來最接地的建議與策略,將會大幅幫助事業的發展,讓市場拓展更加順利!
《創業小聚》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mee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創業小聚》的立場。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年僅 25 歲即擔任 CyberAgent 旗下 MicroAd 公司的海外拓展主力,2016 年與小堤音彥共同創立 AnyMind Group 並擔任CEO;2021 年被 Endeavor 選入創業家網絡、並於2022 年被 Forbes Japen 選為日本前十名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