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攬對的人才是每間公司的積極目標。但對於新創來說,找到對的人才加入公司是至關重要的事!成為一個成功的新創公司的重要一環,就在於創辦人能不能公司創立初期就能帶進適合的人才,一起協助公司成長茁壯。同時,初期招募的人才特質更奠定了公司前進的方向與風格。
當然,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人都想要找「超級明星」這種全能人才加入,他們擁有業務及戰力、可以馬上在他所擅長的業務領域帶來立即的幫助。
然而,這些能完全符合公司眼前所需的及戰力人才不僅非常稀少,要如何在招募的過程中辨識出這樣的超級人才則是另一個挑戰。
我們公司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經歷快速的成長:六年前我們兩個創辦人在新加坡創業、我們在這六年當中拓展至13個亞洲市場、員工人數增長超過1,000人。而這些成長有一部分必須歸功於我們在創業初期所招募建立的團隊,為我們公司剛開始營運的前幾個月立下強而有力的基礎,並從此將公司拓展至新的市場、開發新的產品並進入新的產業當中。
對於當時在草創初期的我們來說,什麼是我們招募人才的重點?有什麼地方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而這些付出是否都得到回報呢? 以下是我們的分享:
公司草創期更需積極接洽人才,給予新員工發揮空間
在新創公司草創時期,沒有什麼人聽過公司名字、可能只有創辦人的社交人脈圈中才知道這間公司的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創辦人需要使用更積極的方式來主動與有潛力的人選接洽、而不只是將徵才訊息貼在人力銀行上等人才來主動投遞履歷。
畢竟在公司沒有名氣、大家也不清楚這間公司在做什麼的情境下,很少優秀人才會願意一試。然而,創辦人則可以轉往與新創相關的媒體或人力銀行中找尋潛在人選:這些人關注新創議題、充滿好奇心與熱情,且更有興趣與機會想要在新創公司中工作。
無論創辦人選擇哪條道路去尋找人選,最重要的是如何與人才清楚溝通你對於你的事業的願景、理想和想要達成的目標;這會遠比你寫在工作描述上的內容來得更吸引人才。當然,在談話過程中也需要為這些人才找出加入新創公司的動機、進而說服人才加入你的新創公司。
大多數的人們會選擇加入新創公司的原因不外乎:
- 找到可以證明自己的舞台
- 參與一間公司的成長
- 嘗試新事物、追求自己的熱情所在
而身為創辦人,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這些願意在公司草創初期就加入的員工能夠實踐這些目標、給予他們挑戰和發揮的空間,與公司一起成長。
尋求富有熱情、具備強大意志力的人才,共同形塑公司文化
對於人才選擇上,最重要的部分在於你想要什麼樣的人才。每個新創公司因為從事不同的業務,對於人才的需求可能會因著產業、產品、營運目標等而有些不同,但還是有些特質是無論身在哪種產業都同樣重要!
這些特質是:對於這個新創公司在做的事情充滿熱情與信心、全心投入在協助公司茁壯、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在公司成長到不同階段時願意靈活調整工作內容、以及能夠長期投入在追求目標的強大意志力。
我相信,以上這些人格特質不僅能塑造出新創公司早期的招募與雇用風格,同時也會對公司長期發展有幫助。他們與創辦人一起面對、克服各種挑戰,在這過程中,他們也會共同型塑出公司的文化。
當我面試人選的時候,我都會在面試當中詢問他們:「如果你可以當我公司的CEO一天,你會做些什麼?」而人選的回答可以讓我評估他們是否了解我的公司在做什麼、他們是否熟悉這個產業、對於這個產業是否充滿熱情、以及其他重要的資訊。
舉例來說,若一個人選可以對於我們的現有產品提出富有邏輯的優化想法,答案不精準也無仿,這表示他其實是富有潛力、對於商業洞察力,只是需要更多的產業知識的累積。同時,這也可以看出這個人選是否擁有「Be Open」、「Stay Updated」等公司核心價值,可以共同打造公司的文化與風格。
對於台灣新創公司該如何吸引國際人才,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將公司的資訊都轉換成不同語言版本,包含網站、工作內容描述以及公司資訊等。
到這些內容都到位時,可以將求才需求放在LinkedIn或其他國際求才網站上,讓全世界的人才都能看見、搜尋的到你的公司。最後,無論是在國內或海外,都需要快速建立一個充滿熱情、吸引人的創業故事來吸引你的潛在人選、提升他們的興趣和想要加入公司的動機。
新創成長各階段所需人才特質也相應改變
當然,在新創公司成長到不同階段時,所需要的人才和人才的人格特質也會隨之改變,但我上述的人才人格特質不僅可以在公司草創時期協助奠定公司的風格與文化基礎,更可以在公司成長時給予支援,而這些方向更可以為公司建立將來2~5年的人才招募風格。
讓新創公司開始順利營運是所有創業家遇到的第一個挑戰,而找到對的人才、在初期建立好的團隊會是決定公司能發展到哪個程度的關鍵。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對的夥伴一起實踐目標、共同成長。

年僅 25 歲即擔任 CyberAgent 旗下 MicroAd 公司的海外拓展主力,2016 年與小堤音彥共同創立 AnyMind Group 並擔任CEO;2021 年被 Endeavor 選入創業家網絡、並於2022 年被 Forbes Japen 選為日本前十名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