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放完假感覺更累?人資專家靠這4招協助團隊跳出「工作倦怠」

放完假感覺更累?人資專家靠這4招協助團隊跳出「工作倦怠」
First Round Review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作者:戴羽,原文標題:連假越長、心卻越累?用這-4-招來避免自己陷入工作倦怠!

本文獲First Round Review授權進行編譯,原文為《A Manager’s Guide to Helping Teams Face Down Uncertainty, Burnout and Perfectionism》。

創新點:休假是無法「治癒」工作倦怠的!

本文4大重點:
1.留意倦怠的警訊。
2.深入的討論並提供協助。
3.設定明確的目標並聚焦於進展。
4.每天找出時間「休息」。

連假過去了,大家有好好休息嗎?還是覺得放完了假,感覺更累?那你就要小心「工作倦怠」了!在人力資源新創公司「Humu」負責內容與溝通的Liz Fosslien認為,很多人覺得工作倦怠只和工作量有關,只要放個假充電一下,就能煥然一新。 但Liz表示,休假是無法治癒倦怠的!

在2019年,Liz與Mollie West Duffy共同出版了《No Hard Feelings: The Secret Power of Embracing Emotions at Work》之後,兩人又在2022年推出了《Big Feelings: How to Be Okay When Things Are Not Okay》,討論如何面對常在工作上面對的「巨大」個人感受,如絕望、和別人比較、及憤怒等。

其中一種我們常面對的感受就是對工作的倦怠。倦怠不僅與我們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有關,它還與我們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以及處理工作的方式有關。 事實上,很多人在辭職又投入新工作的六個月後發現自己雖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同樣感到精疲力盡。

於是,Liz提供了4個訣竅,讓我們可以協助自己甚至工作夥伴們跳出倦怠中。

留意倦怠的警訊

Liz提醒我們倦怠會有很多跡象,但我們常會忽略它們因為覺得慢慢就會好轉。因此,Liz提醒我們要留意下面幾個跡象,當發現時就要認真的思考我們是否承擔了過多的責任。

  • 在工作時,我們常發現不知從哪裡著手好,因此選擇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上,並且減少那些對我們有有益的活動,例如:獨處、運動。我喜歡這觀念:獨處是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 在週六就開始為週日到來而恐懼擔憂。
  • 即使已經負荷滿載,我們還是會接下新任務。
  • 認為生病時被逼在家休息是很好的事。
  • 患上「報復性睡前拖延症」,因為白天沒有自己的時間而開始不停熬夜。
firstround-FRR_Liz.png
工作倦怠的感覺。 First Round Review

深入的討論並提供協助

不管有上述症狀的人是我們自己還是工作夥伴,深入的討論都能夠幫助彼此走出困境。Liz在Humu進行的調查顯示,員工對於願意主動關懷他的人,滿意度會提升13倍。所以我們需要排除自己的偏見,在和夥伴討論時仔細聽取他們所說的,然後思考自己能幫忙些什麼。

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夥伴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問題。這是,Liz建議我們發揮一下偵探的能力,畢竟很多人對於「有什麼我可以幫忙」這樣廣的問題,是不願意提出實際的要求的。於是,Liz常用這幾個問題來挖掘夥伴們陷入倦怠的原因並找到可以協助的地方。

firstround-FRR_Liz2.png
很多人都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問題。 First Round Review
  • 你工作中哪一部分讓你徹夜難眠?
  • 你對現在的工作量有什麼看法?
  • 如果我能幫你做一件事,哪一件會對你最有用?(要強調「一件事」是因為這會比問「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得到更具體的答案。)
  • 你這週的目標是什麼,面對什麼樣的挑戰?

Liz也提醒我們不要讓問題停止在討論而已,要積極去尋找能為對方解決的事。就算因為某些原因做不了什麼,Liz也建議我們要讓對方知道「這件事因為X我目前沒法幫忙,但在了解過程中我做了Y和Z」。 這樣才不會讓夥伴們覺得找我們聊沒用。

如果我們是陷入倦怠中的人,也可以用上述的方法找到可以協助跳脫那個狀況的夥伴。

設定明確的目標並聚焦於進展

Liz也提醒我們設定目標是避免倦怠的好方法。當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時,我們常會因為不確定將精力投入到哪里而煩惱。為了要確保自己「有價值」,我們只好處理大量的工作,期望這些能夠對團隊有幫助。於是,Liz建議我們可以每個月初就設定5個與團隊共同使命相關的目標,然後朝著那些目標邁進。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將設定目標和定期檢核連結起來,以確保我們能夠感受到「進步」。Liz指出,感覺停滯不前,沒有成就是導致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人喜歡付出努力但卻完成不了任何目標。於是,他認為我們可以每個月底空出一些時間來思考和終結我們完成的事。Liz也建議可以從這幾個方向切入:

  • 我們在過去幾週學到了什麼?
  • 我們遇到什麼困難,基於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處理它?
  • 我們取得了哪些進展?

Liz提醒我們要專注於思考「學到什麼」而不是讓自己困在「我們不能這樣做」或是「我們應該先想清楚才做」。這樣,我們就會將自己視為有能力往前推進的人,而不只是在追悼過往的失敗。同時,我們也可以回顧一下走了多遠,完成了多少事。避免我們過於著眼於未來,以至於忘記反思已經取得的成就。

每天找出時間「休息」

我們都知道工作與生活平衡非常重要,但如果我們每天的行程都被會議或工作佔滿,那又怎麼能夠安心的「休息」?Liz提醒我們不要將休假當成是對工作的獎勵,反而要思考唯有保持健康我們才能做有意義的工作。所以,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每天的例行活動可以做什麼調整,以找到平衡的生活方法。

還要提醒您的團隊,這不僅僅是關於那個假期,而是培養一種照顧自己和彼此的日常習慣。 “我們常常認為,作為對工作的獎勵,我們可以休假、休息並照顧好自己,但反過來想一想——只有健康才能讓你從事有意義的工作。 您的幸福是生活中其他一切的基礎。 這在極端水平上很容易看出——如果你的偏頭痛嚴重到只能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不可能工作——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自己過度勞累,考慮一下你可以在日常和每週的例行活動中改變什麼,以找到恢復平衡的方法。

firstround-FRR_Liz1.png
應該休息和真正休息的時間差。 First Round Review

特別是當我們成為主管後,更要注意團隊成員是否有需要額外的時間處理私事。Liz永遠記得在他公公去世前幾天,他因為中風而導致無法坐起來或說話。Liz請假在家照顧他,同時也和主管進行了視訊會議。 在他主管如常的以「你好嗎?」開始談話時,Liz開始不停抽泣,最後不得不關掉麥克風和視訊。

Liz的主管立刻終止會議,並請Liz晚點再用簡訊聯繫。當Liz情緒平復後,主管明確的告訴他那週剩下的時間都沒有安排工作給他,之後Liz需要休喪假也不會影響團隊。對Liz來說,他非常感謝那位主管在他生命中壓力最大的時候,不需要Liz額外的鼓起勇氣去尋求幫助。主管確保Liz得到了他顯然需要的支持,讓Liz可以覺得安心。

Liz認為,這就是主管避免團隊成員陷入倦怠的最好方法。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創新拿鐵》戴羽 《創新拿鐵》戴羽

《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發起。分析全球的企業創新和新創公司,把他們的做法歸納成個人可應用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職場能力」、「人生能力」。啟發讀者「四」項全能,打造拿鐵般濃郁、香醇的人生。
更多創新案例:https://startuplatte.com/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