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YouTube、TikTok百萬點閱也賺不了錢!為何VC仍看好「創作者經濟」起飛?

YouTube、TikTok百萬點閱也賺不了錢!為何VC仍看好「創作者經濟」起飛?
科技新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社交媒體公司享受疫情紅利後,在2022年過得並不好,像是Meta、Snap等股價一蹶不振,公司大規模裁員,Twitter大刀闊斧改革,YouTube廣告收入下滑,培育人才在Pinterest等平台發展的創作者基金也幾近枯竭,對於仰賴社群媒體的創作者蒙上一層陰影。

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近年帶起短影音熱潮,加上競爭對手如YouTube、Instagram、Snapchat等紛紛加入,已經席捲全球。有趣的短影音儘管有龐大點閱量,但創作者難以從TikTok獲利,可說是公開的祕密。因為符合TikTok創作者基金資格的創作者越來越多,大家的分潤只會更微薄。

tiktok
unsplash

假設上傳一支短影片並成功達到100萬點閱量,但實際分潤也只夠買一杯拿鐵。上億美元的創作者基金看似是指引創作者的燈塔,實際並沒有提供太多幫助。受歡迎的創作者是透過接業配或直播的「抖內」(Donate)贊助賺錢,而非透過他們短影音的高點閱量。

TikTok在2020年夏季宣布成立2億美元的創作者基金(Creator Fund)支持美國在地的創作者,並計劃在接下來3年擴大至10億美元,規模是最初的5倍,看似頗有賺頭,但與YouTube 3年支付給創作者多達300億美元的廣告分潤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不過短影音創作者並不絕望,YouTube在2022年的重大宣布帶來好消息,即放寬合作夥伴計畫(YouTube Partner Program)資格限制,從2023年初開始,只要頻道擁有1千名以上訂閱者,且製作的Shorts在90天內累計超過1千萬次觀看的創作者,便能申請加入合作夥伴計畫,符合資格者透過在Shorts播放之間插入的廣告可賺取45%分潤。

YouTube已有一定規模的用戶基礎,新政策勢必吸引創作者利用Shorts分享豐富的短影音內容,並為這個生態圈帶來正循環。

創作者經濟正在起步

近年來越多越多人投入影片創作,中小學生甚至將YouTuber視為未來的理想職業,也代表所謂「創作者經濟」,不再只是口號,從短影片、正規影片、生活記錄甚至是未來的元宇宙內容,都是創作者經濟的範疇。

嗅到創作者經濟的龐大潛能,風險創投公司也開始對創作者進行投資。但根據TechCrunch旗下Crunchbase資料庫數據顯示,外部投資人和新創公司在2022前三季對創作者經濟的相關投資逐季減少,這並非代表他們看壞市場,而是投資人發現,過度投入資金,經常會帶來反效果。謹慎投資,當個理性的「乾爹」,讓金主與創作者共同成長,才更有成功的機會。

觀察國內外大受歡迎的YouTuber、TikToker、直播主以及網紅等,創作者們的成功劇本大致上是一樣的,都是讓自己與粉絲建立長期信任,並使收入來源更加多元,歸根究底,創作者經濟的基礎還是粉絲經濟,但要拓展粉絲基礎,還是需要社群平台的助力。

眾多社交媒體公司在2023年還未看到逆勢再起的跡象,但人們的注意力依然在這,對於有趣的內容的需求也不會減少,廠商也同樣需要借助創作者的影響力推廣產品,儘管面臨挫折,創作者經濟仍將持續蓬勃發展,真正值得觀察的,是哪個平台能替創作者變現,而不是替平台打工。

資料來源:What to expect from the creator economy in 2023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作者:陳冠榮,原文標題:社群媒體跌落神壇,創作者經濟在 2023 年還能期待嗎?

TAGS: # YouTube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科技新報》陳冠榮 《科技新報》陳冠榮

報導有價值、有意義的資訊,同時也會有具備全局觀點、個人觀點的意見或評論刊載,為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