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美通社台灣區總經理解答:缺錢、缺人力、缺資源,新創如何經營公關?

美通社台灣區總經理解答:缺錢、缺人力、缺資源,新創如何經營公關?
wellphoto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個剛起步的新創公司需要做公關嗎?

答案是肯定的,「就連Facebook(Meta)這種大公司都會花錢做公關了,如果你還不做,要怎麼在市場上爭取曝光度?」美通社台灣區總經理顧春英就自己的經驗提醒台灣新創,千萬不要因為自己還小,就以為公關不重要。

但是,新創該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公關?又該怎麼經營自己的聲量與曝光度?如果創辦人失言、產品出問題使得公司被「炎上」,又該怎麼處理?美通社台灣區總經理顧春英和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唐源駿在大南方的創業小聚上,為新創們解答公關經營與公關危機處理的各種心法。

子彈有限的情況下,新創該怎麼經營公關?

幫助品牌曝光以及接觸客戶的美通社,其亞洲業務也就是台灣企業相當熟悉的「PR Newswire」。光是2022年,美通社在亞洲就發布了將近70,000份的新聞稿,客戶包含微軟、亞馬遜、Meta等等。

美通社從這70,000份的新聞稿中調查,最終有79%的品牌公關表示「受眾意識」是公關經營裡面最重要的元素。

何謂受眾意識?就是「在對的管道給對的人看對的訊息」,才能驅動最後的商業運作,「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想到:為什麼他要在乎這篇新聞?內容跟他有何關聯?」顧春英說,並分別從受眾、管道、時機拆解新創如何經營公關:

受眾:目標市場是首要考量

對新創來說,最簡單也最基礎的判別的方式就是「目標市場」。可以從國家、地區或語言來區分,同時也要思考這些受眾關注的議題,例如說智慧城市與智慧農業,給東南亞的媒體絕對比給歐洲的媒體更有用。

管道:官網是最重要的發布管道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宣傳管道包含官方網站、社群、影音平台、部落格等等,但是這當中 最重要的、也是台灣新創最常忽略的,其實是官方網站

「因為社群上太多假消息,官網才應該是正式的消息發布地點。另一方面,官網也是外部流量的承接地,在做流量分析時可以形成一個閉環。」顧春英提醒,官網裡面應該要有一個專門給媒體用的Press kit影音素材包,以及發布官方消息的News Room專區,而且這個專區千萬要跟創業家本人的個人部落格分開經營。

顧春英也建議台灣新創千萬別只經營一個管道,各個管道的多元經營才能帶來加乘效果,「例如臉書宣布改名時,他們先是在社群官網預熱,接著在官網正式宣布,然後透過公關公司發布新聞稿,最後這些新聞又在社群上因為轉貼而二次發酵。」

美通社台灣區總經理顧春英
美通社台灣區總經理顧春英提醒,官網是所有溝通管道中最重要的。 曾令懷攝影

時機:定期曝光才能刷存在感

「台灣新創常常以為募資成功或是新產品上市才能發布消息,國外新創的發稿積極度則比台灣高很多。」顧春英分享自己的觀察,並且以一個真實案例說明發稿積極度的差異:「疫情前有個台灣生技公司在做防疫相關的產品,可是他們覺得產品還不夠成熟、不能太早發布,同時另一間新加坡新創的狀況也差不多,卻發了很多稿,馬上受到許多媒體關注,贏下了這場戰爭。」

顧春英分析,新創的發稿時機可以分為「定期」與「隨機的話題性」2種:

  1. 定期曝光,告訴媒體你還活著
    一些週期性的活動例如節日、展會等,或者是年初時發布年度目標設定、年尾時的年度回顧、季度回顧,其他像是跟國外的合作、獲獎、行業趨勢觀察、新技術研發的突破等等,都是可以定期曝光的內容,持續發稿才會讓媒體或受眾知道你還活著,保持熱度。

  2. 搭上話題,才有機會一飛沖天
    現在的流行趨勢與話題,或者是國際媒體關注的議題,只要是能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產生關聯的,顧春英也強烈建議一定要做新聞發布,「雖然可能淹沒在訊息海當中,但不做等於沒東西給人看,可能就少了機會。」

顧春英最後也就「付費宣傳」給了小建議:「千萬、千萬不要討厭付費宣傳,因為你定期做,也是跟媒體打關係,尤其是重大消息,用付費宣傳就是曝光保證。另外現在在歐美的Podcast付費宣傳,還沒有規定一定要標示sponsered content,大家如果要去歐美市場,可以試著用Podcast採訪這個管道看看。」

不幸被炎上該怎麼辦?千萬別急,要讓子彈飛一會兒

「雖然我很不希望你們碰到公關危機,但是危機處理真的又是親身經歷學得比較快。」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唐源駿笑著說,身為「公關危機處理專家」常常陷入這種兩難的情緒,但是為了幫助新創有備無患,唐源駿就自己過去的處理經驗整理出了應對的心法以及具體作法。

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唐源駿
捷思整合行銷創辦人唐源駿提到危機處理的5大心法:PRSOS。 曾令懷攝影

發生危機時該具備的5大心法與觀念:PRSOS

  1. 追本溯源、掌握事實(pursue the fact)
    先釐清狀況,再做行動,而且建議做實體產品的新創要先做好產品批號(產品的編號,代表產品入庫、出庫和產品登記入賬的依據),才可以快速追查事實。

  2. 利害關係人的關係(relationship of stakeholder)
    如果跟股東的想法與處理策略上有差異,一定要去調適與溝通。

  3. 「聰明」的回應(smart response)
    所有公關危機最忌諱的就是「急著回應」,因為真正能澄清的機會其實只有第一次,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事實,然後不同的高度來回應對方,最好是導回官方客服

  4. 組織戰——危機小組與操盤手(organizer & operator)

這對新創來說是最難的,考驗的是組織能力與韌性,要非常快速分配好大家的職責,包含誰負責客服、誰應對媒體問答、誰應對競品的回應等等,而且要統一口徑對外發聲、統一方式對內溝通。

如果創辦人本身是風暴核心,請讓他退居二線,並找相關的人當作操盤手,「例如之前有個發生職場性騷擾的公司,創辦人位處風暴核心,所以我就建議找個女性高層當作發聲者。」唐源駿舉例,而且千萬不要用公司的公關資源來回應創辦人個人的危機。

  1. 偵查變化並自省改變(scout & review)
    吸取教訓,將危機處理流程SOP化,然後絕對不要再犯第二次。

危機發生時,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應對之道

除了應對的態度要沈著冷靜之外,在危機爆發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應對之道,「但是大家千萬要記得,這個發展不是線性的,也可能是個循環,所以要不斷動態調整自己的策略。」唐源駿說,具體來說的發展階段與應對之道如下:

階段 應對辦法
風險管理 管理利害關係人、危機教育訓練、內部流程SOP、官方媒體的經營,平時做好這些,危機就不會發生
星火醞釀 如果還沒上正式媒體(電視、數位或平面雜誌等),只出現在社群媒體的話,千萬不要親自回,而是用其他帳號或是官方帳號導回官方客訴管道。
危機爆發 要先評估危機類型與程度,例如創辦人的個人風波,絕對不跟品牌或公司有關,就不要用品牌帳號去回應;然後要制定分工,而且要統一口徑對外發聲、統一方式對內溝通。
媒體監測 觀察危機在媒體上擴散的狀況。
執行計畫 決定對外發聲的管道與方式,並徹底執行計畫。
善後重建 執行行動方案後,記得檢討與更新危機處理的SOP與資料庫

「大家也千萬不要以為公關危機一下子就會過去了,然後就急著開始做行銷,新創該專注的是全力執行危機處理策略、觀察媒體聲量,你才會迎來翻身的機會,記得:一定要讓子彈飛一會兒。」唐源駿提醒。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