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今年初,台灣是極少數能辦線下展覽的地區之一。」AI 公關新創 SparkAmplify 創辦人李健群說,但疫情狀況瞬息萬變,台灣從 5 月開始宣布防疫三級警戒,線下活動也全數歸零。
對許多廠商來說,線下展覽是最重要的商業社交機會,根據國際展覽業協會 2020 年的調查顯示,45% 以上的參展商都表示,業績和曝光度因活動取消而大幅降低。
特別是出國參展,是許多國內廠商與國外買主接洽、陌生開發的機會,卻因疫情不得不喊卡,「沒有辦法出國參展,但媒體曝光需求沒有減少。」李建群說。
手握8萬筆記者名單,用AI爬梳每個人的報導範圍
2020 年,SparkAmplify 和外貿協會攜手合作,利用 AI 和數據技術專業,帶領百家台灣中小企業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開始建立媒體關係、爭取媒體曝光,幫助企業嘗試突破疫情限制、時間和預算成本,找尋品牌外銷的出路。
SparkAmplify 是利用爬蟲,爬梳英語系記者的資料,再利用 AI 分析記者的撰稿內容並進行分類,找出每個記者感興趣的領域建立資料庫,讓客戶的新聞稿可以寄送到對的人手上,增加曝光的可能性。目前 SparkAmplify 手握 8 萬筆以英文報導的媒體記者資料,不只美國,也包含其他國家的英文媒體。
與外貿協會合作不到一年的時間,SparkAmplify 已服務 164 家企業完成新聞稿曝光,橫跨機械、電子、科技、汽車零配件、化學、紡織等產業,共計獲得 10 萬次以上的媒體觸及,並在超過 120 家媒體網站上獲得 417 篇報導露出。
成立於 2015 年的 SparkAmplify,也隨著不斷發展加深記者資料庫的範疇,從一開始的瞄準科技產業記者,現在也加入了時尚等領域。舉例來說,今年三月的台北時尚週,SparkAmplify 也協助聯繫義大利、紐約、日本的時尚媒體報導。
利用同樣的技術,SparkAmplify 也在建立「買家名單」,將資料庫的搜尋對象從記者轉為採購。但採購或買家不像記者有公開的文章能夠查詢,只能利用 LinkedIn 或 Twitter 等社群媒體來尋人,「買家的身份比較不公開、身份模糊,找到之後我們替客戶用廣告投放的方式來增加轉換率。」李健群說,現在客戶也包含國內的電子大廠。
AI來執筆,協助企業寫出「70分」的英文新聞稿
此外,SparkAmplify 也在去年推出「AI新聞稿」撰寫的服務。「台灣廠商技術很強,圖片、素材也都有,但他們很多不會寫新聞稿,要用英文來寫就又更難,甚至企業內也不一定有公關的職位,如果沒辦法用國外媒體能接受的方式呈現,成效就是零。」李健群說。
SparkAmplify 先透過 Q&A 的方式引導客戶敘述新聞稿的內容,找出客戶新聞稿的重點主題,像是是活動稿、產品稿還是公司訊息,再透過 5,000 篇的新聞稿分析列出新聞稿中每一個區塊該寫什麼。
以產品稿為例,第一個區塊可能要著重於產品本身與目標,接著談論產品為企業帶來的綜效等,最後附上公司說明。SparkAmplify 還會在每一個區塊內,提供常用的關鍵字、片語等,協助企業寫出國外媒體能夠接受的形式。
「這是一個輔助的功能,一定還需要潤飾,但至少可以獲得一篇 70 分的新聞稿。」目前透過 SparkAmplify 製作新聞稿及發佈共超過 700 封,根據內部數據,活動相關新聞稿發布的開信率高於平均 40%,包含 Jetro(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在內都是客戶。
談起日本客戶,是因為 SparkAmplify 在 2019 年獲得日本 NHK 的訪問後開始接觸,也受到邀請至日本發展,所以現在 SparkAmplify 除了台灣、美國辦公室之外,也預計在日本將設立辦公室。
AI仍不會取代公關
而雖然疫情來襲,看似所有需求轉往線上,SparkAmplify 的業績應該會大好,但李健群表示,的確企業的需求有增加,但大多數的企業的發稿期仍是活動期間,因此全球線下展覽的暫停並沒有想像中帶來爆發性的成長數字。但目前註冊的企業數橫跨 20 個國家、約 2,500 間,在採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SparkAmplify 在確保客戶數的成長與續約率的平衡下,也達損益兩平。
雖然不斷協助企業媒合記者,甚至提供 AI 新聞稿的服務,但李健群認為公關不會完全被技術取代,SparkAmplify 更像是一種武器,就看使用者如何善用,「媒體關係維護還是有很多需要『人』來處理的,任何的 AI 科技只是把繁瑣、例行性的工作自動化。PR 應該去做危機處理、關係維護等,更有價值的事情。」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