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再忙也要跟員工進行「個人會議」!9大要點讓員工認同公司理念

再忙也要跟員工進行「個人會議」!9大要點讓員工認同公司理念
fizkes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剛結束與員工的個人會議,每次開完都會有不同的心得。自己大概在兩年多前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說到個人會議的事情,就開始執行到現在,有些想法想要分享給還未執行,或是有興趣執行的朋友。

我基本上會每一到兩個月就安排與員工個人會議的時間,首先,我設定的個人會議目的是:讓員工更了解公司,對公司產生認同感。個人會議的目的不是要讓員工了解老闆,也不是要秀老闆多麼平易近人。在此前提下,有幾個我自己認為注意的點:

1. 不要設定主題

不要預設要跟員工聊什麼,個人會議的主角不是老闆,而是員工,讓員工自己來決定要跟老闆聊什麼。我的最近員工開始會聊很多五花八門的事情,比如塔羅、感情、如何當一個主管、減肥等等。

2.「個人會議」不是「個人績效會議」

很多時候,員工擔心跟老闆一對一,是因為他覺得又要被老闆挑剔、詢問績效,覺得壓力很大、很煩,所以要充分跟員工溝通這不是考核,而是一個彼此了解的過程。不要主動去檢討員工,讓員工試著自己提出改善方案。

shutterstock_1110306626調5.jpg
shutterstock

3. 先讓員工開口

初期很難讓員工願意跟老闆開口說實話,甚至是連客套說話都很尬。所以我初期會請員工做一份自己的工作報告,先讓員工願意開口說。其實重點不在這份報告的內容,而是先讓員工願意說話,報告只是一個開啟對談的媒介,所以我甚至沒有嚴格設定報告的格式,另外這份工作報告也提供員工一個自我省視的方式。

4. 打造一個對等的說話環境

我之前看文章,提到他們做個人會議的方式是可能外面約個咖啡廳、散步時閒聊,我覺得有些麻煩,不過我認同他的說法。我在個人會議時,會約會議室、請大家喝飲料、穿不那麼正式的衣服,另外坐在員工的對面,用輕鬆的方式與員工對談,而不是像平時坐在主管位,一副要人報告的樣子。這些小細節都有助於員工不要那麼繃緊情緒。

5. 主動提出上次個人會議時員工提出的內容

不管是員工的閒聊,或是對工作的想法,若是老闆可以在每次的會議中都聊到上次的內容,員工會覺得老闆不是只有走形式,而是真的有在聽員工說話,如此他們下次就會更樂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6. 試著探索員工平時的行為

我用探索這兩個字,是因為有時候員工的行為值得稱讚、有時候需要檢討。不要一味的只是稱讚員工,也不要只是責備員工。跟員工共同討論行為的好壞,才能讓員工真正了解這件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另外我建議一次探索一個行為就好,不要一個會議下來講好幾個,員工只會覺得你小心眼每件事都記得。

7. 不要避諱回答問題

有些員工會直接在個人會議上要求加薪、福利。直接了當的回答,不要閃避。若是無法馬上決定,可以誠實的回答再評估,但不要等到下次會議才解決,而是後續再找時間私下溝通。

angry-boss
xFrame

8. 試著不要設定時間多寡

老闆很忙,會覺得會議時間很寶貴,但我想奉勸朋友,你再忙都應該要把員工的時間擺第一,尤其像我們這種小公司,每個員工都很重要。我都會安排一個下午時段,儘量讓員工暢所欲言,而不是一坐下來就跟員工說我只有半小時。不過老闆要收,不要讓會議變成一般閒聊拖很長。

9. 試著讓員工了解自己在公司的定位

回到一開始的目標,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讓員工更了解公司,那怎樣才是更了解呢?我自己的定義是讓員工了解自己在目前公司目標裡的定位。例如可能公司明年要衝多少營業額,在這樣的目標下每一位員工可能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還有對他們的期許,都可以在這樣的會議裡充分溝通,可以減少員工在公司設定目標下對自身的茫然,更可以減少事不關己的心態。

結論

我自己開始實行個人會議後,很神奇的是公司也開始成長,也很神奇的是自從實行個人會議後,我需要進公司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卻覺得員工對公司的方向越來越清楚,溝通也更明確,更減少了員工做出無法理解的行為。

尤其在現在的環境裡,員工普遍自主性很強,反倒有時候老闆要轉換自己的角色,來協助員工在公司表現得更好。

我自己對於這件事蠻有感的,希望可以提供給想要執行、或是剛開始執行的朋友一些想法,祝福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與員工交流的方式。

本文為授權轉載,作者為元初豆坊創辦人蔡明儒 Terry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蔡明儒 Terry 蔡明儒 Terry

雖然創業題目很多,但鍾情於餐飲、食品相關領域,致力於推廣好的食物與為吃發聲。
- 「Dauling 元初豆坊」粉專
- 「員工編號001」Podcast
- Terry Tsai (蔡明儒) Facebook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