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工程師CEO一樣要懂財務!一張「關鍵指標」模板,教你做出可行的財務預估

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布蘭登觀點 087] 資本市場悲觀的年代,創業者該做好什麼準備裡面有提到遇到現在市場狀況的變化,創業者可以透過預算或是財務預測(Financial Forecast)來調整與因應,透過幾個重要假設數字的變動,可以讓你對於未來12~18個月或以上的時間,有個大致上的感覺。但我也知道很多創業者對於「預算」、「財務預測」這些字有點抗拒,因為財務、會計這領域對許多創業者(特別是理工背景的創業者來說),因為過去在這邊的經驗不多,所以選擇迴避。但如果你想讓你的事業越做越大,那這件事情是作為創辦人的你得要去面對與學習的。

上週寫到[VC 101] 早期投資人與晚期投資人的差別,裡面有提到早期投資人就是在協助創業者能夠變成一個CEO,而我們過去也一直分享基石創投作為一個早期投資人,我們很常協助創業者們建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關鍵指標」,可以參閱[布蘭登觀點 042] 創業者的每月健檢報告 – Key Metrics 範本[布蘭登觀點 032] 從數字找細節[布蘭登觀點 009] 透過管理報表來看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建立與利用管理報表突破 1-100 的挑戰等文章。這篇文章其實就是要把管理報表跟上面的「預算」、「財務預測」連結起來,其實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建立屬於你的關鍵指標模板

如果你有按照上面文章的引導,試著做出你自己的關鍵指標,那你可能可以得到類似下面的表。

Key Metrics
布蘭登觀點提供

這張表的目的就是你可以很快速的看出你在意的幾個關鍵指標,以及他們的表現如何,每一列應該都可以對應到你組織中的某個部門別、單位、產品,而這就是該負責人得要產出的目標,而作為整個公司的CEO,你則是對整個表負責。

如果你在此時需要募資了,那麼這個表往後延伸到未來就會變成是你的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的關鍵指標

Key Metrics
布蘭登觀點提供

在你做財務預測的同時,因為有過去的關鍵指標作為基準,所以做出來的財務預估通常會是比較有個底的,而不是憑空而來。舉例來說,有很多人的財務預估都是用上個月的營收,每個月成長10%,最後把五年預測做出來。但我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是10%?他背後的邏輯在哪?後來細問基本上就是拍腦袋,通常是我想要在五年後做到多大的營收,所以回推這個成長率。但如果你是基於你的關鍵指標的現況,往後幾個月因為資源的投入有不同的變數,所推算出來的營收就會更可行。

例如:有些人透過增加公司業務的數量,每個業務可以帶來多少的用戶數目,每個用戶數可以帶來多少的營收貢獻,上述的變數為他的關鍵指標,人的增減可以透過僱傭來調整,相對可行。每個業務現在一個月談兩個客戶,但因為你採用了什麼方式,所以變成三個客戶,也許也是相對可行。每個用戶貢獻的營收,因為你推出了什麼新功能,有機會在六個月後,讓ARPU(每使用者平均收入)上升,也許也是相對可行。到最後你就堆出了你想做的數字。前後兩個版本相比,我會認為第二個比第一個拍腦袋,至少有細節、行動方案,可執行度就更高一些。

Tether (3)
做財務預估時加入更多資源投入的變因、增加細節與行動方案,相對而言更能提高執行的可行性。 Pixabay

「預算」的關鍵指標

上面講的那些流程,如果是有待過大公司升遷到部門的負責人,通常你就會需要編列年度的預算,你也會從不知道怎麼下手,到你做了幾年之後,慢慢發現預算就是這麼一回事。但作為創業者,有些人是沒有這類的工作經驗讓你快速的上手,但只要從關鍵指標出發,我認為會是個比較容易上手的方式。從財務預測的角度來看,你在估算未來幾年的成長,把他縮短到一年來看,那他就會是你明年度的預算。你是基於對於今年的可見度作為基準,發展出來的財務預估,通常應該是第一年的誤差比較小,第二年之後的誤差就會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在新創,可能下個月的誤差就很大了。

但我看到多數的創業者是沒在做預算了,一方面可能是他們的本職學能不足,所以會閃躲不去做預算,另外一方面則是商業模式尚未成熟,可能都還在隨時都會「Pivot」(編按:為符合市場需求而轉換方向)的階段,所以會有做了也隨時都要大改的想法,所以選擇不去做。不過我的建議還是從關鍵指標出發,你先記錄,如果商業模式有改變,你的關鍵指標也會跟著修正調整。 一直到你覺得好像找到穩定的PMF(產品市場媒合度)後,關鍵指標短時間那也不會大改,你也覺得是個可以開始募資的時候,這時候就可以做成財務預測來準備募資。

如果順利募資完成,那財務預測就會是你的初版預算,這時候我就會建議你可以順著每年做出預算來。因為上面提過的,第二年的誤差就會更大了,所以經過了你財務預估上的第一年(已經變成實績了也記錄關鍵指標上了),到了你的財務預估的第二年,你應該會發現上面的預估數可能會距離實際狀況差了越來越多,你反而應該以第一年的實績往後去做一版新的預算,這樣才會是個有機會可以達成的目標,而不是放在那邊越差越多,全公司都覺得達不到的目標。一但你有了關鍵指標的模板,你會發現財務預估跟預算也就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stairs
從不斷隨商業模式修正調整的關鍵指標模板出發,財務預估與預算會更容易。 Pixabay

「組織管理」的關鍵指標

一個公司的銷售總額(Top Line)最重要的還是透過業務單位的衝刺才有辦法達到,而業務有時候是很績效導向的,如何透過良好的目標與獎勵機制設計,來讓業績有效率地達成也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從關鍵指標出發也是個很好個方式,因為他就是公司要成長的Key,每個Key應該對應到公司裡都要有負責的單位,而這可以延伸就變成是他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或是OKR(目標關鍵成果)的項目。透過每月的關鍵指標回顧,你就可以知道你哪邊做不好,是誰做不好,甚至可以比較明確的知道是哪個項目做不好,就可以針對那個項目發想出行動方案去執行,看看下一個週期的結果有沒有改善。 有些有經驗的業務,你只要給他目標,他就會自己去想辦法達到這些目標 (這讓我想到之前寫的文章[創業者這樣說 002] 好人包袱扼殺員工成長,有些創業者會覺得我可以手把手教同事把問題找出來,設定解決方案。但有時候這樣做反而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夠找到有經驗的業務,反而是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上面就是我對於關鍵指標後續在管理上可以延伸的管理工具,配合前幾週提到,要去修正預算與財務預估的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者一個調整的方向,可以去因應未來一兩年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若覺得基石創投這類的文章有幫助,可以幫我們基石創投的粉絲頁按讚與關注,也順便幫我們分享給更多的創業者與投資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原文標題:[布蘭登觀點 088] 要怎麼做財務預估與預算,從 Key Metrics 開始吧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布蘭登觀點》江旻峻 《布蘭登觀點》江旻峻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