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前LinkedIn數據總監成立「資料科學社群」,盼拉近台、美企業觀念

feature picture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Data Science Meetup)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1世紀是資料科學的決勝時代。」矽谷知名資料科學家、台灣資料科學社群(Data Science Meetup)理事長管其毅說道,儘管資料科學家愈來愈受重視,但他發現,台灣與美國對於資料科學家的想像截然不同。

在台灣,人們對於資料科學常有個誤解——認為資料科學等同於AI,但資料科學其實橫跨多個領域,包括統計、科學方法、AI和資料分析,目的在於從資料中發現價值,解決企業痛點

「在美國,資料科學是每個公司必備的部門。」他強調,不論行銷、業務、技術研發等團隊,都會納入資料分析人員。反觀台灣,大部分公司的資料科學人員多只能應聘最初階的職位,無法像美國的資料科學家可以一路往上晉升到高階主管的位置,甚至可同時橫跨多個領域、部門。

為了推廣台灣企業在資料科學上的應用與交流,管其毅在臉書上成立「台灣資料科學社群」,透過定期舉辦線上、線下活動,邀請矽谷資料科學家分享資料分析最新技術與企業實戰攻略,目前已經累積了超過18,000人在其中。管其毅期望藉此改變台灣企業的數據思維,解決人才缺口與企業的痛點。

shutterstock_big data_319414127.jpg
ESB Professional via Shutterstock

少數會說中文的資料科學領導者,管其毅創辦社群、建立人才庫

一個完整的資料科學團隊,主要由以下三種角色組成: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資料分析師(Data Analyst),及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

資料科學家發現問題、思考解決方案,並且對可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資料分析師配合完成統計工作,如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而資料工程師則進行程式實作,如大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算法部署等,「資料科學家就是用資料解決真實問題的人。」管其毅強調。

曾任職於ebay、LinkedIn、OYO,擁有20多年數據科學經驗的管其毅,回首他在LinkedIn擔任大數據分析與資料探勘總監的數年時光,接待過許多來自不同企業、國家的參訪團,「我不斷跟他們分享資料科學,像中國就有不少汽車生產公司來到矽谷取經,但15年下來,我發現台灣企業很少來到美國訪問,也很少有資料科學的交流。」

Chi-Yi Kuan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理事長管其毅 管其毅LinkedIn

2017年,管其毅恰好來台參加Google Meet活動,接觸到不少台灣資料科學領域人才,向他吐露在台灣難以施展拳腳的心聲。秉持著LinkedIn的精神——「協助人才成為各領域的職場達人」,管其毅便決定於同年4月成立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協助台灣企業建立資料科學的概念,並創造更多相關工作機會。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從社群到成立協會,將矽谷資料科學家引進台灣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每個月會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的版聚活動,廣邀資料科學工作者分享各產業領域經驗、專業技術、實務案例等。「我們做版聚最主要是為了幫助人才技能提升,成為這個領域的職場達人。」常務理事徐上雯說道。

從2018年開始,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在美國舊金山、加州及台灣工研院舉辦實體活動,「講者來源主要是美國房地產企業、手機製造公司、非營利組織等,之後也會有天氣資料科學領域的新創團隊來進行分享。」管其毅提及,參與者有20%為在美的台灣留學生,他們希望可以藉由活動將所學銜接職場;因此,每次活動團隊都會盡量尋找不同公司,讓參與者可以在一年下來,成功認識12家公司,未來投遞履歷時就可以有12種選擇。

「以前在美國加州周末活動結束後,大家(參與者)還會一起去咖啡廳討論演講內容、資料科學新趨勢等等,什麼都聊。」版聚負責人王致輝分享道,社群讓參與者間的互動關係不止步於演講結束那刻,活動後的聚會有時反而更能激發成員們對於資料科學知識的碰撞。

台北版聚
資料科學社群去年九月舉辦台北第三季版聚。 Data Science Meetup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 臉書社團

除了協助人才探索職涯發展外,社群也為台灣新創及企業籌備實體活動,針對公司開設資料科學部門,或引入資料科學團隊,提供更技術導向的引導,例如員工的職涯道路如何安排、公司如何數位轉型等。雖從去年起因疫情,活動全面轉為線上,但每場皆有超過100人參與。

「社群如果要有一定的成果,就必須產出內容。」管其毅指出,為了讓每場活動並非曇花一現,團隊討論由幾位成員志願擔任筆記手,將版聚上講者分享的內容撰寫成文章,系統性的整理至社群所創立的Medium上,「沒辦法參與活動的人也可直接觀看文章內容,吸收新知。」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Medium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將各場版聚的精華,整理到Medium供眾人閱讀。 Taiwan Data Science Meetup Medium

疫情致使在美留學生求職無門,社群推出Mentorship計畫回響熱烈

目前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共舉辦了超過40場版聚,並累積了約12,619名成員,規模的擴大讓團隊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成立更有制度與組織性的協會。

管其毅坦言:「一開始我們其實不曉得社群該怎麼經營,但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很多人願意來分享,也收到不少企業、人才的邀請。」因此決定在台灣轉型成「資料科學協會」,藉此沉澱人才庫,成為台灣企業聯繫美國資料科學領域專家的窗口。

提及社群帶來的影響,管其毅說道,KKday的CEO陳明明便曾向其詢問能否推薦AI及資料科學相關人才,「當時我們就有推薦了社群裡能力不錯的成員過去。」此外,他指出,在新加坡和印度,也有不少資料科學領域的工作機會,「台灣人才完全可以到新加坡和印度,去做資料科學顧問的工作。」

shutterstock_693112105_data.jpg
REDPIXEL.PL via shutterstock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很多至美國念書的台灣人找不到工作,透過Linkedin、臉書聯絡管其毅,於是,協會便開始構思如何解決這些學生的求職困境。

經過討論,協會最終選擇推出Mentorship計畫,邀請前輩和新人每月進行關於面試技巧、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一位導師帶領4~7位學生,以半年為期每月舉辦聚會,「協助學生在半年內能夠藉由Mentor的引導找到工作。」Mentorship計畫負責人郭芳佐分享,去年收到100份申請表後,計畫反響熱烈,今年擴大規模,邀請超過50位導師,更暴增700人報名參與。

「這個社群有很多人脈資源你都可以找得到。」郭芳佐笑答,在籌備Mentorship計畫的過程中,讓他短時間內結識許多資料科學領域專家,獲得不少關於面試技巧、職涯規劃、資料科學實務應用等經驗分享。

資料科學將成趨勢!學習善用數據說故事

「資料科學世代是個趨勢!」管其毅強調,矽谷各大企業近年來正積極透過資料科學改善產品和服務,將資料轉化為競爭優勢。例如,分析從客服中心升級的資料判斷客戶流失率,以便行銷部門採取行動來留住客戶;分析交通模式、天氣狀況來提升效率,以便物流公司提高交貨速度並降低成本;根據之前的購買項目建立客戶的推薦清單,以提升銷售量等。

open data_shutterstock_416615107.jpg
Shutterstock

徐上雯也指出:「參加資料科學社群的人也不一定要是資料科學家。」她身為AR新創公司Phiar的產品PM,因為擁有資料科學背景,讓她可以有效、快速地與公司工程師溝通產品的設計。

隨著AI、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得資料科學家的需求有了顯著的增長。

「資料科學家到了不同產業後,無論是進入新創團隊,或是以數據服務起家的新創進入客戶的場域後,難免都會遇到『溝通』的問題。」台灣資料科學社群監事曾怡寧認為,「職場人際能力」很多時候比資料分析更加困難,「如果沒有和老闆、其他部門的合作夥伴溝通好,他們就不知道你資料科學在做什麼,也就看不到你的部門前景。」因此,資料科學家們應該學習善用數據講故事,說服他人相信你的結論。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團隊照.jpg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Data Science Meetup)團隊,上排左起分別是王致輝、徐上雯、管其毅、曾怡寧與郭芳佐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Data Science Meetup)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李宜恬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李宜恬

「你必須要參與,最壞的年代才有可能變成最好的年代。」就讀政大新聞系,是個愛說話、喜歡胡思亂想的少女!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