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灣就找Jonathan!」在台美社群中,被視為「里長伯」的Jonathan Liao,由於父母皆為台灣人,因此擁有台裔身份也精通中文。過去在國外生長、求學並就業的他,2010年時決定搬回台灣,雖然擁有台裔身份,但他發現自身的入籍程序無異於外國人,流程繁瑣且複雜,時常求助無門。
「台灣對於外國新進者而言,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友善。因為自己經歷過,所以特別能感同身受外國人的處境和無助心情。」當Jonathan成功入籍後,便開始為來台的外國人釋疑,名字也在社群中傳開。
四證合一優惠措施吸引國際人才,金卡辦為申請者解決各式問題
2018年2月,行政院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上路,其中最受矚的就屬「就業金卡」。
政府為延攬國際高端技術人才,針對具科技、經濟、金融等8大領域特殊專長者,經各部會審核、核發就業金卡。就業金卡具備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其中,重入國許可讓金卡人即便在疫情期間、仍能不限次數出入境台灣的重入國許可,四證合一的特性對外國人而言是十分優惠的措施。金卡持卡人入境台灣即可加入健保,並得以自由求職、兼職,在工作上享有高度彈性。此外,就業金卡的效期為1-3年,視申請者需求而定,期滿則需重新申請。
第一位獲得就業金卡的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目前在首次申請3年期滿後,已經申請到第2張就業金卡。「矽谷台灣幫」除了陳士駿以外,連續創業家徐旭明、曾設計經典遊戲吉他英雄(Guitar Hero)的黃中凱也都擁有就業金卡,這些矽谷菁英來到台灣,帶來的不只是人才,還有資源、矽谷觀點和創業經驗。除了科技菁英齊聚台灣外,愛台的香港影帝黃秋生也申請獲得就業金卡,以便其往返港台。
然而因為就業金卡審理機關分散在不同部門,若外國人想要找尋相關資訊過程較繁雜,所以Jonathan便熱心地在民間為有興趣申請的外國人解惑。
2020年10月,國發會公開招標「台灣就業金卡計畫」,Jonathan團隊經公開招標流程順利拿下案子,除了總算有對外的統一窗口外,也能代申請者聯絡各部會,提高申請效率。「每個人申請金卡的速度不同,主要是因為受審的機關和所需的文件不同。」Jonathan解釋,申請金卡需要資格證明,但不同領域各自有不同的標準,有時缺件也會延誤申請的時間,因此他們提供解惑與諮詢的服務,希望提高資訊透明程度。
「其實外國人順利拿到金卡後,後續還會衍生很多問題,」舉凡生活上的食、衣、住、行、育、樂,小至各區域垃圾車出現的時間,大至設立公司的程序,還有最大的障礙:語言和文化差異衍生的溝通問題,都可能讓獲得金卡的外國人士無所適從。Jonathan表示,目前金卡辦在為他們釋疑的同時,也在蒐集前人遇上的問題,後續將以幕僚身份統整問題給國發會,國發會未來也會努力優化每個環節,讓外國人在臺灣的生活更加便利。
疫情刺激就業金卡申請數,科技、經濟領域占8成
疫情牽動著就業金卡申請數的起伏,去年全球疫情嚴峻,但台灣抗疫成功,因此從12月至今年2月金卡申請數達到巔峰,6月時數字驟降,但8月時再次回溫。
截至8月底,國發會共計已核發3,278張就業金卡,其中經濟領域為最大宗,占比67%,次多則是科技領域,占比15%。經濟領域申請數遠高於其他7類,可能和其專業人才定義有關,由於申請者只需符合曾經或現在月薪達新臺幣16萬元,或是具在台有研發中心、營運總部、跨國公司的高階主管等門檻,即符合資格。此外,截至目前獲卡者有37%來自美國,14%來自香港,6%來自英國,其餘則來自東北亞、東南亞、歐美等地區。
「部分申請者確實是因為台灣抗疫有成,舉家遷居台灣,因為小孩開學才返國。」Jonathan分享,台灣對外國家長而言,治安良好是吸引力之一,有些家庭返美後,會驚覺兩地治安差異顯著。
然而,雖然就業金卡成功吸引專業人才來台,但台灣整體的就業環境和國外大不同,舉凡薪資待遇和職場生態差異,像是銀行開戶、設立公司等規範等,都成為這些擁有就業金卡的外國人進入台灣後需要面對的挑戰;要想長久「留著」這些人才,除了降低進入門檻外,落地台灣後的許多制度面的問題,都有待完善。
由於個資問題,目前國發會並不會定期追蹤持金卡的外國人的動態,原先金卡辦為促進外國社群在台連結,欲定期舉辦的現下實體活動也因疫情延宕。對此Jonathan表示:「70、80年代移民的後代都長大了,這些人才很願意幫助台灣,但沒有個契機或管道。」
金卡辦盼疫情趨緩後,可以召集還在台灣的金卡人,「這群人對台灣而言是最好的代言人,」金卡辦也希望藉此蒐集他們對於台灣的各方面的意見回饋,透過這些互動,逐步建構對國際人才更友善的環境,促進台灣整體產業的正向循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