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台灣人才與新創只能輸出國外嗎?Anchor Taiwan創辦人Elisa:建立生態系是翻轉關鍵

feature picture
Anchor Taiwan提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矽谷,台灣新創無不嚮往的聖地,從 Google、Apple 到 Uber、Airbnb,已經孕育無數改變世界生態的新創公司,台灣也一直以矽谷為主要標竿,無論技術、趨勢、投資人想法,凡事看矽谷;現在是個軟體當道的年代,台灣隱隱成為一個穩定的技術人才輸出國——但真的只能輸出嗎?

「過去世界並不認識台灣,因為沒有人在『經營台灣』,」Anchor Taiwan 創辦人 Elisa(邱懷萱)說道,「把國外人才與資源帶回台灣,也是國際交流的一種方式。」這是她創辦 Anchor Taiwan 的初衷,也與她的個人經歷不無關係。

Anchor Taiwan 透過許多活動與圓桌會議媒合國內外的企業家、新創與投資人,企圖打造一個台灣與國際的新創生態系,包含來自 Y Combinator、Intel、Uber 和 Dell 等都參與過 Anchor Taiwan 的活動,更在 2019 年建立了 Anchor Venture Partners的投資計畫,希望將國外的資源帶進台灣。

Anchor Taiwan 打造台灣新創生態系
Anchor Taiwan 打造台灣新創生態系 Anchor Taiwan

資本可以幫助新創,而新創需要生態系

回台灣之前,Elisa 曾在香港摩根大通(JP Morgan)及歐洲最大信貸避險基金高就,掌管過億資金,雖然看似是穩定美好的人生,Elisa 卻覺得與自己的人生目標相去甚遠,甚至產生厭惡資本的想法,2013 年決心辭去工作,足跡踏遍七十幾個國家,甚至一度嘗試擔任戰地記者。2014年搬到矽谷之後,Elisa人生中那一扇獨特的窗,終於被打開了。

「矽谷的人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Elisa 同樣眼帶光芒地說,在矽谷的感受與香港是完全不同的,當地的新創社群對世界充滿著嚮往、對工作充滿熱忱,這股風氣點燃了 Elisa,或許「新創」對她來說才是她的天命,「遠離了資本世界才發現,我的天命還是離不開資本,因為資本對新創的幫助是非同凡響的。」Elisa 笑著說。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Elisa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Elisa Anchor Taiwan

或許是環境所致,Elisa 最初的概念與他人無異,就是帶著亞洲新創接上美國的地氣,然而這並不容易,因為矽谷已經存在完整的生態圈,要注入新能量串連一切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另外一個催化劑是「影響力投資」,新創團隊帶著改變世界的熱忱起床,Elisa 自己也好奇:這些幫助新創的事情,能不能也讓它在家鄉台灣發生、甚至打造台灣自己的生態系?

沒有生態系,再多的優勢也是枉然

相比讓亞洲新創落地矽谷,讓國際資源落地台灣是更困難的,「那時候做 Anchor Taiwan 根本沒有人看好,」Elisa 說,2017 年回到台灣後,推動 Anchor Taiwan 是窒礙難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知道台灣是誰,當時甚至還是個外國人會「台泰」不分的狀況,「我相信台灣是有國際優勢的,但正是要靠我們去建立與打造,這些優勢與潛能才可以被世界看見。」

為此,Elisa 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建立資料庫,包含台灣的產業優勢與資源,累積在各大海外新創生態圈的活動中曝光,並且利用自己的人際網絡,才促成第一期的活動,當中除了投資人,也有來尋找資源的新創團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行程與活動。

Anchor Taiwan 將台灣硬體供應鏈介紹給國外團隊
Anchor Taiwan 將台灣硬體供應鏈介紹給國外團隊 Anchor Taiwan

「從帶亞洲新創去矽谷,到將國際資源引入台灣,我有三個原則是始終如一的:追尋跨境連結、創新精神與使命和價值導向!」Elisa 說,國際資源並非想來就可以來,必須經過 Anchor Taiwan 的篩選,包含他們前來台灣的原因、過去的實績、是否能為台灣帶來積極的影響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品格,「他們在台灣尋找資源的過程中,代表的是 Anchor Taiwan,代表是整個計畫。」維護台灣新創圈的能量,也是 Anchor Taiwan 非常重視的。

密集的能量攪動,為台灣創新生態圈敲開國際大門

2017 年至今,Anchor Taiwan 已經不只提供國際企業合作的服務,還有許多建立台灣創新創業生態系的週期性活動與論壇,以及投資事業 Anchor Venture Partner。

「打造生態系是沒有捷徑的,」Elisa 說除了需要時間,更需要固定的攪動能量。Anchor Taiwan 定期舉辦為期一個月的駐點創業家(Entrepreneur Residency)計畫,讓外國企業可以長期在台灣尋找合適的資源與人才;此外還有短期密集的創新衝刺(Innovation Sprint)活動,邀請國外的高階專業人才進行主題式分享,從未來運輸、區塊鏈到獨角獸如何做國際市場等等,藉以提供台灣新創具備國際視野。

儘管疫情影響,Entrepreneur Residency 目前處於暫停狀態,但是 Anchor 仍有許多固定的帶狀活動,包含 Meet the Anchors、Women in venture 和 Corporate Venturing:

  • Meet the Anchors
    提供場地讓所有對於新創有興趣的人做連結,無論是尋找人才的創業家或尋找新題目的人才,Anchor Taiwan 在短短一小時內讓三十位夥伴進行密集對談。
Meet in Anchor
Meet in Anchor Anchor Taiwan
  • Women in venture
    集結台灣的女性投資人,透過圓桌會議相互分享投資的資訊與消息。
Women in Venture
Anchor Taiwan 的 Women in Venture 活動 Anchor Taiwan
  • Corporate Venturing
    也就是所謂的企業創投和企業創新活動,透過連結台灣企業的創新事業的部門以及科技產業,共同討論企業創投與創新的內容。

「其實台灣企業不是沒資源,也不是沒人才,但是為什麼矽谷看不到台灣?所以我想透過不斷的連結與互動敲開這條路。」Elisa 說,希望透過這些活動,知道彼此的需求、維持長期合作的關係,更要做出台灣自己的價值。

打造長期的正向循環,以期待政府角色轉換

經過多年的參與和觀察,Elisa 也注意到台灣的創新生態圈中獨特的角色:政府。「跟 2017 年比起來,台灣的新創真的更國際化了,政府的就業金卡政策也為台灣注入了新能量,」Elisa 認為政府已經慢慢找到方法幫助新創,這對台灣來說具有正面影響。

另一方面,相比台灣政府給予不少「從旁輔佐」的資源,矽谷則是更自由開放的一個新創環境,台灣的新創是否有可能在這些政府限制中找到更多創業題目,也是我們在走向國際的時候值得思考與關注的地方。

Silicon Valley
Joseph Sohm via shutterstock

雖然營收規模並非 Anchor Taiwan 的設立的主要短期目標,但 Elisa 認為自己從資本市場角度,是更看重長遠性的獲利的,「我喜歡誠品創辦人在自傳說的,『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再怎樣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就算只有少少的資源,我也可以先做出一些小火花,我相信最終會有正面循環的力量出現。」Elisa 表示。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