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 創業小聚舉辦 Meet Global Salon 國際沙龍系列活動,其中邀請三位連續創業者舉行爐邊對談,分享他們的矽谷經驗與學習,以及給予台灣新創走向國際的誠懇建議。
如果 Google 來做你們的題目,你會如何應對?
回顧三位創業家的創業歷程中,連續創業家徐旭明(Jameson Hsu)對於這個問題具有相當深刻的印象,因為在 2005 年第二次創業、創立 Mochi Media 的時候,Google 表達開價1,000 萬美元想要收購他們的意願。
「當時我就想,『天,我的最少值 5,500 萬吧!』」因此,徐旭明與合夥人拒絕了 Google 的提議,原以為 Google 會提升價碼,豈料他們直接對徐旭明他們回覆:那我們自己來做吧!
「我那時候覺得死定了,不該跟他們玩心理戰的。」雖然面臨直接與 Big 4 之一競爭,不過徐旭明說,這其實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因為連 Google 都感興趣,這證明了這個題目是有價值的。隨後 Mochi Media 也靠著這份 Google 的「興趣擔保」,在灣區的兩輪風險融資中籌集了 1400 萬美元,並且於 2010 年以 8000 萬美元的價格將 Mochi Media 出售給盛大遊戲。
Race Capital 合夥人陳信生(Phil Chen)以投資人的角度出發,笑說自己就是會問出「如果 Google 來做你們的題目,你會如何應對?」這問題的人,陳信生分享,自己在 2016 年於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的經驗,曾經一次投資了三間公司,其中,Impossible Foods、Modern Meadow 這兩個團隊題目明確又亮眼,非常吸引陳信生,然而第三間團隊卻讓他一度有些後悔,因為他們在做的事情 Google 在做、微軟也在做,「那時候覺得實在是太蠢了。」陳信生回憶。
不過這個團隊卻跌破他的眼鏡,他們在去年上市後到今年,市值成長了二十倍,「那間公司就是 Zoom。」陳信生指出,儘管他們在做跟 Big 4 相類似的服務,但是他們卻非常地專注在自己的產品上面,甚至也會研究 AI 等等,提升自己的服務。「也許投資人自己也該讓自己想得年輕點吧,不要讓視野與想像力被限制了。」陳信生笑說。
XREX 產品負責人 Jordon Forssman 順著這個話題補充,他認為就算 Google、微軟他們想要跳下來搶你的題目與市場,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他們不見得做得好。」Jordon 笑著說,Google 他們雖然做很多題目,但也有不少是做得很不好的。
Jordon 以自己的例子說明,他於 2006 年加入的 阿碼科技 Armorize Technologies,是一間網路安全公司,他們的反垃圾郵件技術讓他們成為這個領域的霸主,「雖然之前他微軟他們也在做,不過他們很快因為覺得『無聊』而不再鑽研;後來像是 pdf 文檔和惡意 URL 中出現惡意程式時,只有 Armorize 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微軟他們想要補救的時候為時已晚。」
Armorize 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專注在自己的核心領域,就像 Zoom 一樣,「有時候那些看起來『無聊』的題目,反而藏有大商機。」Jordon 說。
在矽谷,新創團隊們關注創投資訊如同體育那樣的狂熱
對於這次疫情,Jordon 提到 Taiwan can help 這個事件,其實已經幫助台灣走入了國際的聚光燈底下;台灣也很幸運地,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工作模式、生活型態,乃至參加 Global Salon 這樣的多人聚會活動,世界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朝這個方向前進。陳信生則認為,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太可能回到之前那樣,「遠端」將會是一個趨勢。
不過話鋒一轉,提到台灣新創團隊如何走向國際時,陳信生指出台灣新創可以更好的地方:「有些台灣團隊似乎沒有準備好走向國際,大家都知道 Horizons(Ventures),不過在台灣,似乎沒有人知道。」陳信生說,尋找投資人並不是以量取勝,而是要找到對的投資人,才有可能合作。他建議團隊應該要去閱讀投資人的最新動向、曾經投過哪些案子,會很有幫助。
徐旭明補充自己在矽谷的經驗,所有矽谷的團隊對於創投的每一分資訊都不會錯過,「就好像在看籃球比賽一樣,他們知道場上球員的狀態、候補球員有誰、教練的調度⋯⋯他們每天更新每一個細節。」徐旭明說在矽谷可以感受到大家對於新創的那種興奮與熱忱,但是在這裡似乎比較欠缺。
Jordan 則說,應該要先思考究竟你的產品可以幫助到哪些人、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此外,Jordan 認為賣產品就是在賣你自己,「你要讓投資人知道他們要投資什麼樣的公司、跟什麼樣的人合作。」快速找到合適的投資人,對於團到的幫助才會最適切。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