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一杯咖啡的啟發,STARTBOARD創辦人:台灣新創如果要走向國際,留住「國際人才」是關鍵

feature picture
STARTBOARD提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幾年東南亞市場對台灣新創來說是個極具魅力的市場,剛剛宣布完成第三支基金募資的AppWorks早已將目光放到東南亞市場,合夥人劉侊縈也表示東南亞才是與台灣更接近的新創生態圈,而政府更在2016年推出新南向「產業創新合作」旗艦計畫,希望台灣的產業創新能夠開發東南亞市場。

產官一致的佈局並非沒有道理,根據Google、淡馬錫控股(Temasek)與貝恩管理顧問(Bain & Company)的研究報告 《2020東南亞數位經濟》(e-Conomy SEA 2020)中指出,儘管疫情肆虐——或者說拜疫情所賜——東南亞的網路產業正飛速成長,光是2020年就新增了4,000萬人首次使用網路服務,使得使用總人口來到4億人,整體市場大小也來到1,000億美元,更預估2025年有望來到3,000億美元。

成立於2017年的STARTBOARD是個專注東南亞與印度地區的孵化器,提供創業所需辦公空間、創業家簽證、法律諮詢輔導等服務,目前已經協助30間以上的新創,並與50家國際夥伴合作打造生態系,而這一切始於STARTBOARD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致孚(Uniform Lin)一位印度朋友的傾訴。

從「改變台灣」到「將國際人才留在台灣」:印度工程師一杯咖啡帶來的啟發

STARTBOARD
STARTBOARD

大學時期就讀光電工程的林致孚對未來的職涯規劃感到惶恐,不滿足於單一領域知識的他因此在本科以外旁修了許多學程,「科技法律」即是其一:「那時候我覺得法律很有趣,而且不需要一直待在辦公室做實驗。」林致孚說,自己畢業後就讀了北科大的智慧財產所,並且認識了改變自己一生的貴人陳春山教授。當時陳春山教授正在規劃成立全球品牌管理協會(GBMA)的事宜,並找了他一起加入,「陳教授當時對我說,他希望台灣不再是代工製造,而是擁有自己的國際品牌,希望透過這個協會改變台灣。」林致孚說,這點燃了他心中那份熱血的靈魂,於是一頭栽入了品牌管理協會的工作。

這段期間林致孚逐漸理出了「走出國際」所需要的資源與頭緒,也就是國際人才。「那時候我們發現在台就讀的東南亞跟印度學生多達三萬人左右,如果他們能在台灣先實習並取得工作簽證、理解台灣文化之後,就有機會把台灣品牌帶到東南亞國家去。」於是林致孚從CSR角度出發,推出了GGC計畫(Global Young Leaders for Global Markets and CSR),邀請企業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他也因此建立了不少人脈,包含許多東南亞學生。

STARTBOARD
Uniform與東南亞學生之間保持緊密的互動與關係。 STARTBOARD

然而以社會企業的形式運作難以盈利,陳春山教授鼓勵林致孚再去探索自己的職涯與更多可能性,最後他來到萬國專利商標事務所,並持續鼓勵公司實踐社會企業責任,陳昭誠所長非常認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也樂意提供新創們法律的諮詢,而這也成為他進入新創生態圈的鑰匙。

於此同時,他也接到了一個咖啡之約,來自一位在台灣唸書的印度朋友。

「我那位印度朋友是個拿了六年全額獎學金的交大電腦科學博士,因為簽證申請都是以中文為主,法律上又沒有人可以協助諮詢,所以他不得不放棄在台灣創業的想法,畢業後前往半導體公司擔任工程師。」林致孚回憶,原本以為這位印度朋友就算沒能圓夢,但是在大企業上班應該也能擁有平步青雲的職涯發展,豈料兩年後卻迎來了道別,「他說他要去澳洲的大學教書了,但是心中覺得惋惜:自己在台灣唸了六年的書、做了兩年的工作,卻仍然像個過客般離開台灣。」這份惋惜的情緒感染了林致孚,也讓他注意到許多東南亞學生的困境:在台灣唸書的東南亞學生其實很願意留在台灣工作甚至創業,卻因為法律和簽證上的種種不友善,讓他們根本無從啟動,而台灣辛苦栽培了這樣的國際人才,然後又流失了這些人才,這樣的情況對台灣與東南亞學生來說,都是很可惜的。

於是在2017年,林致孚決定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與各國校園的人脈連結還有想要改變台灣的初衷,也在萬國事務所陳昭誠所長的支持下,成立了STARTBOARD,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國際人才知道在台灣工作與創業的選擇與風險,同時也為台灣新創如何走出國際鋪路。

鏈結國際資源,得益於STARTBOARD勤於打造生態系

對外籍的學生來說,想要留在台灣就職或創業,首先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簽證,一來過去都是以中文為主,二來職責歸屬的不明也加大了取得簽證的困難度;對於中小企業或新創來說,想要招攬外籍人才的壁壘在於資本額的限制,首先資本額必須達到500萬以上,而且第二年的營業額更要達到要1,000萬以上,「這對新創來說根本難如登天。」林致孚表示。

針對外籍學生簽證的問題,STARTBOARD幫助學生們將學生簽證延長一年成為尋職簽證,在這一年的期間找工作或是尋找創業的合作夥伴,若有需要,一年後也可以轉為成創業家簽證。「因為我們是國發會認同的單位,由我們向勞動部跟移民署擔保他在台灣的簽證,」林致孚說,只要確認學生的創業意圖,STARTBOARD就可以幫忙核發創業家簽證,且每三個月會查核一次該學生的處境。除此之外,STARTBOARD也會定期到學校舉辦講座,與學生們講解留在台灣工作或創業的各個流程與細節;當然,STARTBOARD並沒有忘記活用線上資源,他們還以出書和影片等方式作為解釋的工具。

STARTBOARD
來自印度和泰國的人才正準備在 STARTBOARD 的幫助下成立自己的公司。 STARTBOARD

至於人力聘用,無論是台灣的新創團隊或是在台創業的外籍學生,只要進駐了STARTBOARD孵化器,就得以免除「資本額500萬以上、第二年營業額1,000萬以上」的限制,甚至提供企業與在台就讀的學生直接媒合的機會;另一方面,林致孚並沒有忘記自己在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的使命,所以STARTBOARD也反向提供各種東南亞的資源給予新創團隊和中小企業,例如產業人脈或外國大使館的諮詢協助等等,幫助台灣走向國際。

這些人脈資源,得益於STARTBOARD勤於與社群互動,三月份剛結束的印尼之夜就是一個例子。「因為我們對於東南亞學生的照顧,所以東南亞國家的大使館都與我們關係良好,之夜的活動都會參與。那時候印尼之夜有個台灣企業詢問了在印尼拓展生意的問題,印尼大使立刻就安排了會後的諮詢,像這樣的互動是非常直接而且有效率的。」致孚分享。

STARTBOARD
印尼駐台北經濟貿易辦事處代表Budi Santoso先生出席了STARTBOARD的印尼主題之夜。 STARTBOARD

國際學生佔比近四成,這是台灣經營國際品牌的優勢

大使館的資源不只是幫助台灣新創或中小企業打入國際市場,同時間也會幫助想要在台灣發展的外國企業尋找在台合夥人,而隨著生態系的成熟,林致孚發現了另一個可以提供的資源——東南亞的產業專家。

「我們在七月開始了新的NETA計畫,找了在台灣深耕十餘年的東南亞企業家,希望他們提供諮詢服務,」林致孚說,過去台灣新創要進入進東南亞,只能依靠當地的台商,然而台商的產業與新創相去甚遠,幫助效果有限;如果台灣新創要去海外市場,先理解當地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這些企業家正好可以彌補大使館與STARTBOARD所欠缺的在地市場視角,例如我們或許會以為馬來西亞的華人市場是個大餅,但是用什麼語言溝通,其實是個重要的微小細節。

STARTBOARD持續深耕耕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的社群,林致孚認為其中一項數字是台灣要注意的:現在大學聯考的台灣學生大約是20萬,外籍學生已經有13萬,其中6萬是東南亞來的,這提醒了我們國際人才在台灣的比例,對台灣而言是個趨勢,也是個優勢,「台灣如果要從製造業傳產轉往品牌服務創業,就必須去了解當地文化語言與消費習慣,也需要當地的專業資訊,才有辦法發展事業與經營品牌;這幾年發展下來,STARTBOARD發現自己的外交使命,我希望我們可以成為東南亞第一品牌。」林致孚期許。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