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SPAC上市總額破紀錄,許多人卻不看好,濫竽充數會導致市場泡沫化嗎?

SPAC上市總額破紀錄,許多人卻不看好,濫竽充數會導致市場泡沫化嗎?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快速、便捷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正促使大量獨角獸湧向上市之路,這以不合常理速度崛起的上市模式,也不免受到投資者擔憂,是否只是又一場現代版的鬱金香狂熱,這個泡沫究竟何時會泡滅,目前似乎也初現端倪。

SPAC浪潮從2020年開始掀起,因為新冠狀病毒(COVID 19,俗稱武漢肺炎)的衝擊,導致整個市場趨於保守,按照正常流程上市的難度陡增,高門檻加上資金因疫情更加不寬裕的情況下,早已行之有年的SPAC因而進入新創及投資者的目光。

這一股浪潮進入2021年後變得更為澎湃,根據監測網站《SPAC Research》的資料,邁入2021年後短短3個多月來,SPAC上市案件數累積達到307件,總金額為995億美元,無論數目或金額都已經超越2020全年度的成績。

SPAC Research
過去幾年的SPAC上市案件數及總金額。 SPAC Research

不僅如此,目前正在尋覓投資標的的空殼公司更高達400間以上,總資產超過1,400億美元。近期東南亞乘車巨頭Grab也同意與空殼公司Altimeter合併上市,估值上看400億美元,可望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SPAC紀錄,超越電動車新創Lucid Motor今年2月締造的240億美元。

傳統的IPO過程中,新創必須發布財務報告,並交由外部審計單位核實,經過約1至2年的籌備才會正式上市,然而SPAC省去了這繁複的步驟,只要準備3到6個月──幾乎是IPO 4分之1的時間就可以掛牌上市。

延伸閱讀:遍地開花的 SPAC 會取代 IPO 成為主要上市方式嗎?投資人與外國媒體這麼說!

2021年SPAC案件數、金額暴漲,卻是大量濫竽充數

對新創而言,SPAC省去準備IPO的大量成本,而對投資者來說,這也是個更快速套現的獲利管道,自然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寵兒,但低門檻也意謂著龍蛇混雜,許多SPAC公司上市後的表現都不如預期,且從各個數據來看,這股熱潮似乎正漸漸消退。

金融數據公司路孚特的資料顯示,SPAC案件的數量與金額都在邁入3月時出現顯著趨緩,交易數驟減了50%以上,總金額也下滑了30%以上,但這究竟是一時的放緩還是泡沫破滅的前兆?

Grab
東南亞乘車巨頭Grab本週同意與空頭公司合併上市,預計將創下有史以來最大SPAC案例。 shutterstock

而另一個讓投資者憂心的則是SPAC公司上市後低迷的股價表現。《路透社》指出,3月第一週推出的SPAC中,高達93%公司股票上市後都低於參考價。投資公司貝恩資本更指出,大約有50%的SPAC在完成合併後股價下跌,並有40%的股票交易價格低於慣例的10美元基準。

財經媒體《CNBC》追蹤50支最大SPAC股的SPAC 50指數,近一個月來大幅消退,甚至低於2021年初的水準。GameStop軋空事件要角、SPAC支持者帕利阿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前陣子也坦承,SPAC市場受到了打擊。

延伸閱讀:SPAC投資「新股神」!他如何從難民之子、變成一位讓華爾街豎耳傾聽的投資者

歸根究底,原因在於SPAC的公司參差不齊。比爾蓋茲就曾表示,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品質低劣的SPAC,「我會專注在高品質的SPAC公司上。」這位科技界大佬投資的電池新創QuantumScape、安全技術公司Evolv Technology都是藉由SPAC上市。

外媒《GeekWire》指出,線上房地產交易平台Zillow前執行長史賓塞.拉斯柯夫(Spencer Rascoff)也認為,「現在市場上的SPAC太多了,但優質的卻寥寥可數。」

延伸閱讀:疫情下早期投資多、方式逐漸多元,過去一年預示未來哪四大投資趨勢?

巴菲特左右手、宏碁陳俊聖都直言,SPAC正在走向泡沫化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左右手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更痛斥要是沒有SPAC,「這世界會變得更美好。」這種收購目標是什麼都還不確定,就先籌集資金的投資作法,在蒙格看來簡直是種禍害。

蒙格直言SPAC只是投機性的投資工具,是個終將破滅的泡沫,「只要狗屎賣得出好價錢,投行專家們就會賣狗屎。」並預言這股SPAC熱潮只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但還不確定這個日子何時會到來。

蒙格的看法與台灣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的看法不謀而合。陳俊聖在出席旗下展碁國際上市典禮時評論,SPAC就像玩福袋一樣,先上市才來尋找併購目標,「這個太誇張了!」聲稱旗下子公司都不會考慮SPAC。

宏碁
陳俊聖在展碁國際上市典禮時評論,SPAC正在走向泡沫化。 王郁倫攝影

陳俊聖也認為,SPAC正在走向泡沫化,但強調等到大家察覺不妙的時候,早就已經來不及回頭。目前全球正處於通膨,帶動SPAC投資大量發生,然而一旦政府為抑制通膨升息,劇烈的波動可能導致碰到泡沫的企業受傷。

延伸閱讀:華爾街SPAC熱過頭了!宏碁CEO陳俊聖:不妨考慮新開放的創新板

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首席市場分析師奎西.克羅斯比(Quincy Krosby)就評論,SPAC中的公司大多屬於「投資未來」,當利率上升時,這些財務狀況不夠強健、甚至根本還沒有做出生意的公司,會比成熟的科技公司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

資料來源:SPAC ResearchCNBCQuartzBusiness Insider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