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與新創一起創造 LINE 一日生活圈!「新星計畫」關注5大領域,布局叫車、電商事業

數位時代 陳君毅 2020-04-08
feature picture
蔡仁譯攝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從通訊、購物、交通到支付,在台灣擁有2,100萬用戶的LINE,已經成為幾乎全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平台。為了持續滿足廣大使用者的多元需求,LINE除了仰賴內部開發團隊的研發動能之外,也將汲取創新與創意的觸角向外延伸。

2015年12月,LINE提出新星計畫(PROTOSTAR),由企業策略部門負責管理,鼓勵新創團隊申請加入,主要關注5大領域,包括:O2O(Online to Offline)、娛樂內容、IoT(物聯網)、FinTech(金融科技)和AI(人工智慧)。

LINE新星計畫門檻不高,只要經過簡單申請,幾乎都能加入。而凡是申請加入計畫的新創團隊,都可以獲得免費官方帳號、內部的技術資源,以及外部合作夥伴提供的顧問服務(包括勤業眾信開設財務知識、股權結構等課程;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提供諮詢窗口等),協助他們在LINE平台上開發各類服務;並在經過定期評估、考核後,有機會成為LINE的優先投資標的。

台灣LINE企業策略資深總監唐欣表示,透過這些協助,新創開發的服務,平均6~9個月就能推出上線。

LINE投資版圖
數位時代

唐欣表示,新創團隊加入新星計畫後,每一季都會有一次績效評估。拿官方帳號來說(以服務型為主),LINE會觀察有效訂單、轉換率、點擊等指標數據,也會關心公司的財務狀況。

評估必問4大問題,觀察創業家人品操守

在做評估時,唐欣一定會提出4大問題,藉此看出經營者對LINE的了解及敏感度: 第一,想在LINE上做什麼?第二,跟LINE合作後,會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第三,為什麼覺得LINE會讓你不一樣?第四,你喜歡LINE什麼服務,希望LINE推出什麼服務?

此外,比起創業家的專業能力,唐欣認為,人品、操守更重要,「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看出來的」,因此,LINE團隊會在業界打聽經營者風評,作為重要參考指標。

整體而言,LINE目前在台灣的投資策略,可分為「直接投資」、「透過VC間接投資」兩大類,都是以能「加速LINE生態圈成長」為主要標準。至於如何決定是否投資新創,LINE內部已有一套標準。

以直接投資來說,第一步,必需先跟韓國、日本的母公司、總部討論,確立當年度台灣市場的發展目標,接著以該目標為核心,尋找適合的新創標的。

以2017年為例,當年度LINE將「電商」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便收購擅長電商導購的新創嚮網科技,成為台灣LINE首樁併購案,促成現在的LINE購物服務。

另一個案例是2019年完成投資的TaxiGo,這款LINE平台上的原生應用,早在2017年開始,就透過官方帳號提供叫車服務。適逢LINE也想發展交通服務,認為TaxiGo在LINE上發展的服務非常成熟,因而決定透過入股投資的方式,將LINE TAXI的平台和品牌授權,委託給TaxiGo經營,完成LINE在交通服務上的布局。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唐欣說,「有時候,新創公司可以快速實現我們想做的事情。」

TaxiGo執行長陳泰成則表示,當時是為了把業務擴張到中南部,開始思考與LINE深度合作的可能性。「我們是LINE上的原生服務,串接了很多API(應用程式介面),合作會是最直接的方式」,再加上雙方理念相近,最後決定讓LINE入股。

過程中,陳泰成也得到不少幫助,例如克服技術上的限制,成為第一個在官方帳號中,串接LINE Pay服務的業者;與LINE內部行銷、技術團隊合作,大幅改善使用者經驗和界面,更獲得LINE生態系中的龐大流量,官方帳號的活躍用戶數,也從合作前的40萬,成長到現在的300多萬。

至於透過VC間接投資,LINE跟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心元資本都曾有過合作。舉例來說:LINE透過中華開發,投資了TapPay(喬睿科)與FunNow。

LINE新星計畫負責人唐欣
LINE新星計畫負責人唐欣認為,比起專業能力,他們更看重創業家的人品、操守,在合作前也會在業界打聽經營者風評,作為參考。 蔡仁譯攝影

合作順暢,「交往也不一定要結婚」

加入新星計畫的團隊,結局未必都是獲得股權投資。唐欣用感情來比喻:「雙方交往得好,結婚不一定是最好的結果,也可以一直不結婚。我希望新創不要抱著『一定要被LINE投資』的想法,也許想得到的資源,透過商業合作就能實現。」

像是FunNow,因為產品本身已經很成熟,就算參加新星計畫,LINE能提供的資源也有限,這時,團隊就會評估直接與LINE生態系合作。新服務「LINE SPOT」,就與FunNow策略聯盟,透過預訂票券,串聯線下實體商家。

延伸閱讀:網購跑得比藥局快!口罩實名制升級、兩週領9片,SOP與14個關鍵QA整理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陳君毅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