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Fail fast 不是壞事? i-TEAM 執行長:所謂創業者,是能破壞既有平衡的人!

feature picture
Rawpixel.com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學生選擇創業題目時,時常會著眼於周遭的問題,因為是他再熟悉不過的議題。 台灣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台科i-Team Program執行長郭庭魁說:「這卻未必是好的事業。」他屢屢告訴他帶領的團隊,把經驗當作是練習,如果預見失敗,不需要太掙扎,就 fail fast(快點失敗)。

曾有學生告訴他的老師郭庭魁,他想開設一家咖啡店。郭庭魁向學生提出質疑,他是否有比同業更優秀的沖咖啡技術?還是有更低廉的成本?倘若都沒有,競爭優勢微乎其微,創業者直闖市場,只是更容易遭到淘汰。

郭庭魁任職於台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曾協助新創團隊多次取得募資,他引用熊彼得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的研究,指出當前社會強調的創新創業,與過往經營小生意的創業,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謂的創業者 (entrepreneur) ,是能破壞既有平衡的人。」郭庭魁說。

創業目標再修正

青創之島

Colorgy 便是一支試圖破壞結構的創業團隊。Colorgy 團隊由八名就讀台灣科技大學的學生組成。他們觀察發現,學生在大學階段必須使用原文教科書時,多數人都是向代理書商下單、選購,再前往指定書店取書。書局幫書商收單、教科書送達時,書籍則先寄放在書局裡。書局與書商魚水互幫,數十年來維持相同的商業模式。

由於原文書由多家書商代理,學生查找購書資訊十分不便。書商間更缺乏整合的聯繫窗口,學生須個別向書商聯繫,容易發生疏漏、延遲收書等事。因此,Colorgy 企圖成立公開透明的網路平台,學生只要留下訂單資訊,書商便能出書到學生指定地點。藉由跳過書局的步驟,縮短學生購買流程。

從結果看,Colorgy 邁向創新創業的第一步失敗了。最終,代理書商與書局,因簽訂經銷合約,不願出書給 Colorgy,導致學生無法及時收書,怨聲四起,嚴重損害 Colorgy 自身的品牌聲望。

平台不重要,重點是要有運轉平台的能力。」電商平台 Gold Rush 創辦人、隨後加入 Colorgy 行銷部門的胡丁友回憶。如今,隨著技術及工具的簡化,工程師能輕易打造出網站或 App,當時一心認為這是偉大創業題目的他慨嘆地說,「除了會架 App 之外,學生還有什麼能力打得過市面上的產品?」

儘管 Colorgy 重重跌了一跤,他們想找到站起來的路。Colorgy 調整為廠商及學生之間的橋梁,扮演類似廣告代理商的角色。由廠商提供預算,Colorgy 再依照各校規模,協助規劃資金的分配,達成最好的曝光效果,學生活動也能得到贊助,一舉數得。Colorgy 也提供具有線上課表及聊天等功能的 App,增加使用者黏著度,維持創新優勢。Colorgy 漸漸摸索出商業模式,只是一路走來,相當艱辛。

修課創業 V.S. 真實創業?

醜蔬果同樣也是以創新方法解決問題,並嘗試創業的團隊。他們主要是協助小農,將長相歪斜、表皮破損、賣不出去的蔬果,販售到消費者手中,以便向社會大眾推廣格外品的概念。醜蔬果再透過平台的共同協作,提供更多小農自主上架農產品的服務,縮短產地與消費者的距離。別出心裁的理念,成功為醜蔬果打響名氣。

「原本想要藉由醜蔬果,顛覆現有農業的產銷模式。」醜蔬果共同創辦人劉宇瑄表示。經歷市集擺攤及群眾募資的過程,他們發現因醜蔬果而起的影響力並沒有想像中地大,不出一年的時間,團隊成員面臨畢業、就業的壓力,幾經討論,決議不建立平台。劉宇瑄說,現階段「我們低度參與醜蔬果的各項計畫,當作是生活中的 side project(小計劃)。」

「我們沒有拒絕創業,但也從沒有決心真正開始著手。」醜蔬果另一名共同創辦人張可盼說。醜蔬果停留在產品概念 (product concept) 及概念驗證 (concept verification) 階段,也是許多學生創業團隊遭遇的窘境。尤其是校園創業,大多還停留在這個階段,團隊成員就要畢業了。

空降新創團隊 ScoreMaster CEO 的林懷宇,對此感觸很深。「從外面看新創團隊都是光鮮亮麗、充滿機會。」即將退伍之際,他向主打線上解題服務的 ScoreMaster 申請實習。他加入之後,才發現團隊裡的組成已經鬆動,最初的成員畢業後相繼離開、團隊內甚至沒有工程師。「不是因為大家真的想創業,所以聚在一起,是因為修課,與真實創業的情境還是有落差。」林懷宇說。

學生選擇創業題目時,時常會著眼於周遭的問題,因為是他再熟悉不過的議題。郭庭魁說:「這卻未必是好的事業。」他屢屢告訴他帶領的團隊,把經驗當作是練習,如果預見失敗,不需要太掙扎,就 fail fast(快點失敗)。

年輕人缺乏經驗 所以不怕嘗試

青創之島

搶在失敗前,趙勇翔緊踩煞車,是另一個值得認識的創業青年。他是 Fitrip Travel 創辦人,藉由網路的串聯,打破旅行社販售既定行程的規則,讓消費者在網站上揪團、自由安排旅遊行程,再向旅行社協商。在 Fitrip Travel 成立公司後,趙勇翔發現,他本人其實缺少營運網站的技能,對旅遊業的認識也相當不足。

於是,趙勇翔選擇暫時終止公司的營運,並於配有高業績獎金的旅行社上班,磨練自己的銷售能力。他在心中,默默給自己兩年的時間,讓自己浸淫在與創業題目 Fitrip Travel 相關的場域,不致脫節。

「缺乏經驗」讓創業中的青年多繞了路,但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同時也是 FLUX 共同創辦人暨行銷長的林士生認為,這也正是青年創業的優勢所在。由於沒有過往經驗,於是思考可以不受框架侷限。「年輕的團隊不怕死或是不怕嘗試,內置成功創業應有的體質,接受改變,接受失敗。」他說。

但郭庭魁用囚鳥比喻,在升學主義下,他眼中企圖創業的青年,因為追求標準答案的慣性,反而容易成為創新的羈絆。「將一隻鳥囚禁在籠中十年,牠不覺得自己會飛;你告訴牠可以飛,牠也不會馬上就擁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氣。」郭庭魁說。

「標準答案可以是基礎,」曾指導 Fitrip Travel 營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鄭至甫說。他十分認同鄭勇翔的作法,他認為現階段的趙勇翔不是失敗,而是在體驗創業過程,更了解自己的需要。他開設創業課程,當學生習得基礎智識後,便能夠天馬行空地幻想,並且有機會實作,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培育創業精神

近幾年大學校園掀起創業教育的潮流,郭庭魁認為,大學以後才開始培養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 ,已經太晚了。倘若將創業精神落實於學校教育中,應當從小開始,而且依程度設計課程,既往通識教育發展,也不排除菁英教育。如同體育課程的規劃,每個人都有權利接受教育,而特別喜歡、特別擅長的人,能加入「校隊」,鑽研更深的知識、完成更好的作品。

然而,鄭至甫則抱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創業精神「不是一項學科,不能用學科的概念來規範。」既不適用於通識課程教授,也不該是菁英教育的篩選結果。一來,通識課程會讓不情願學習的學生,有義務修課,但學習成效不好,可能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投入;二來,菁英教育雖然有機制,選出具有創業精神長才的學生,但只是基於外在判斷,也許學生對創新創業根本沒有興趣。

教授創業課程的老師對於課程設計,莫衷一是。有些團隊索性走了出去,參加各式各樣創業比賽,積攢獎金,致力得名。

本文轉載自:青創之島,作者:譚竹雯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青創之島/譚竹雯 青創之島作者 青創之島/譚竹雯

作者譚竹雯 / 史蒂芬妮 · 譚 (Stephanie Tan) ,目前於電視台擔任品牌行銷與媒體公關,經營《青創之島 Start-up Island》。從創業精神出發,藉由筆與麥克風的持續創作,期許能夠推動一點社會的改變,過無悔的人生。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