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新創團隊 PM 該懂的「項目管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花生醬先生 2018-07-20
新創團隊 PM 該懂的「項目管理」
lOvE lOvE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的恐懼往往不是來自於失敗,而是毫無頭緒的失敗。你的焦慮往往不是來自於成功,而是莫名其妙的成功。

一、專案管理是什麼?

可能你現在對專案管理沒有概念,或者覺得它是一個很玄的東西,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你的專案還沒有大到一定程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有人承擔起了專案經理的角色。但我覺得,產品經理是一定要懂專案管理的,否則在各種團隊專案緊急的情況下,是難以攻堅的。

舉個我自身的例子來講:

1年左右,我對產品經理的認知是: 產品經理為結果和效果負責,如果結果達不到預期,就是執行人員的問題。

後面我發現這種想法並不能讓我成長,因為我忽略了最終結果很大一部分影響因素:過程。

我原來以為就是把文檔寫好,把需求講好,驗收做好,就可以保證結果好。但其實尤其是隨著團隊規模的上升,過程的變數也越來越多,關聯方也越來越多,隨波逐流式的工作方法已經捉襟見肘,往往當你沒有預期規劃去做某些事的時候,就是你被牽著鼻子走的時候,也是你感覺到累的同時,對結果毫無掌控力的時候。

於是現在,我把我的認知修正成為: 產品經理是結果導向,而結果導向的前提是過程控制。

這不單單是怎麼跟專案的問題「跟」很像籃球比賽裡的盯防,可能可以靈活放手單人,但面對複雜的擋拆就毫無辦法,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的意識,打一些全局聯防,花一些時間來梳理,有章法去做事,才不至於失敗。

二、我要講什麼?

當然每個團隊的問題、氛圍、規則制度都不一樣,而最合適的方法永遠都是來自於你對自身團隊問題的梳理。所以我在這裡的分享有三點目的:

  • 1.意識到專案管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 2.給專案管理提供一種思路。
  • 3.傳播專案管理的視角和心態。

三、專案管理解決了什麼問題?

一開始,我的工作流是這樣的,我覺得需求的產出和規劃比較重要,所以對於自己的文檔和表達無比自信,我覺得我只需要做好下面的事情:

  • 1.知會各個團隊需求意向
  • 2.開會對需求
  • 3.寫文檔提需求
  • 4.對接開發講需求
  • 5.每兩週追一下進展

但團隊、需求多了之後,我發現精力捉襟見肘。已經不是那種畫原型追求精益求精、文檔錙銖必較的情況了,方法和工具更多地成為了溝通的載體,簡潔高效才是他們的目標。

於是催生了更多的問題:

  • 1.明明溝通過某些事,但是對方還是說不知道。
  • 2.明明做了一些事,但回頭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
  • 3.明明有一些成績,但是領導卻不知道。
  • 4.明明很用心在做事,但是團隊氛圍卻越來越差。
  • 5.明明目標很明確,但中途總會偏航。

這些問題數不勝數,於是我把它們一一梳理了一下,看了一下事情來龍去脈,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總結出了如下內容。

四、專案管理怎麼做?

首先,你要有邏輯地去做一個決策,然後根據結果去驗證這個邏輯,這個過程全程才能讓你有方向有進步。你可能亂拳打敗過老師傅,但你要練的是每一次都能打敗老師傅。而我已經總結了我認為的專案管理的三大類問題:

  • 1.溝通方式和同步的問題
  • 2.團隊氛圍和推動的問題
  • 3.彙報機制和記錄的問題

為什麼總結成這三個方面呢?還要再加入一個概念,碰巧也是三,這次是三大角色。

其實仔細想想,所有的專案無外乎是三個角色之間的互相作用。這三個角色是這樣劃分的:

  • 1.責任人:責任人是每個團隊的主管,可能不是leader,但是每個團隊負責這個專案最核心的人。
  • 2.關係人:關係人是次於責任人的參與者,包括各個團隊的研發、設計以及營運。
  • 3.利益相關人:利益相關人是不直接參與項目,但與專案的結果、過程建立了聯繫的角色,比如大領導、資源部門等。

那麼對於這三種人,分別該做到什麼事情呢?

  • 1.責任人左右了專案的方向和進展,如果責任人停滯不前,關係人是沒有方向和源動力的。
  • 2.關係人左右了專案的品質和速度,他們在一線做事,最後的實現程度是他們的考卷,雖然責任人會把控品質,但他們才是輸出者。
  • 3.利益相關人左右了專案的前景和價值,更多的關注和理解可以放大專案的價值,而默默無聞,是無法給專案補充能量的。

所以對於這三者,對應上面的三大類問題,專案經理其實又有了三種解決方案:

1.對於責任人

應該做好溝通和同步,溝通的話包括面對面、電話影片、郵件E-mail等。越當面直接的溝通,會帶來更多的訊息碰撞,但只有文字溝通才能帶來訊息保留,所以當你不確定要不要開會的時候,問自己「現在是需要溝通問題還是同步問題?」,如果是溝通,越直接越好,再難的會也要約;如果是同步,就用文字。可能有的人會問,文字我不確定他看到了啊,這個時候就需要建立一個很古老的機制,叫「收到請回答」。從溝通、到同步、到確認同步,是可以確保責任人方向無誤的。

2.對於關係人

應該做好團隊氛圍和推動。關係人是不建議像責任人一樣頻繁花時間在溝通上的,因為這樣會大幅度削減他們的輸出,對整體專案的品質有很大風險,所以責任人要做好對關係人的同步。所以對於關係人來講,其實是沒有專案整體概念的,因為溝通的斷點,導致他們對專案的認知是存在斷點的,這也就導致如果沒有好的團隊氛圍和推動,關係人會陷入無所事事的境地。所以需要責任人做好對關係人的進度把控,而不是關係人和其它角色之間混亂的直接溝通。

3.對於利益相關人

專案經理要做好彙報日曆,比如對於營運,要提前給出推廣計劃安排;對於財務,要提前提好預算和流程;對於領導,要安排好彙報的時間節點,比如雙週、月報等,方便提前準備。對於利益相關人的彙報要專注於結果,而不是溝通過程,因為這個彙報和輸出其實主要是單向的,附上過程選看即可。

五、專案管理的意識

所以總結起來,我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第一步,確認專案的三大角色,記好每個角色的職能範圍和需求;第二步,確立跟每個角色的溝通、同步、彙報機制和時間節點;第三步,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安排工作,出現偏差時做好同步和再安排。

做好這三步,並不斷循環下去,專案會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同時,專案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遇到事情和問題,不要抱怨,因為只有遇到問題才能讓你看到改進的空間。所謂默契,就是機制下不再需要重復的默默訂下的契約,有默契的團隊,一定是每個人都舒服的。

專案管理是有章法的,我們懼怕的不是成功或者失敗,他們並不代表任何事情,而那些背後的原因才是能讓我們成長的。你的恐懼往往不是來自於失敗,而是毫無頭緒的失敗。你的焦慮往往不是來自於成功,而是莫名其妙的成功。

按部就班管理好專案,和團隊一起進步,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花生醬先生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