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軟銀做紅娘,印度兩大電商 Snapdeal 和 Flipkart 的合併不會是印度電商結局

鈦媒體 2017-04-08
軟銀做紅娘,印度兩大電商 Snapdeal 和 Flipkart 的合併不會是印度電商結局
鈦媒體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日,印度本土兩大巨頭 Flipkart 和 Snapdeal 合併的報導十分火熱。

外界報導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本次合併由 Snapdeal 的主要投資方軟銀推動、Snapdeal 的兩位創辦人套現2000萬美元離場、軟銀堅持合併但 Snapdeal 的其他投資人卻表示反對、軟銀將會從 Snapdeal 的其他投資人處收購股份等方面。

當前,圍繞本次合併的最終決議各方仍在博弈,但即使兩家電商合併成功,恐怕只是印度電商市場大變化的開始。

關於合併交易的更多細節

印度時報引用內部人士消息稱,本次合併由 Snapdeal 的最大投資方日本軟銀推動,軟銀掌門人孫正義更親自介入。孫正義只給了 Snapdeal 三個選項:1.和 Flipkart 合併;2.和 Paytm 合併;3.軟銀對 Snapdeal 的投資減計為零。

這樣的方式直接呼應去年 12 月,當時有媒體問孫正義會否繼續向 Snapdeal 投資,他表示這取決於 Snapdeal。這也許就是過去幾個月來,不時有媒體報導 Snapdeal 和Paytm 以及 Flipkart 就合併事宜進行談判的原因了。

從交易細節來看,Snapdeal 無疑與在這之前最高峰時 65 億美金的估值相去甚遠。有消息人士向印度媒體 Business Standard 透露,軟銀計畫以每 10 股 Sanpdeal 的股份換 Flipkart 1 股的價錢達成合併交易。按此標準,Snapdeal 最終的交易價格恐怕不到 10 億美元。

要知道,作為本土第二大電商平臺,Snapdeal的頂峰時期的估值為65億美元。這也是 Snapdeal 董事會強烈反對與 Flipkart 合併的最重要原因。

報導指出,軟銀計畫向兩家電商合併後的新公司投資 15 億美元,換取 15% 的股份。作為 Flipkart 的最大投資方,美國老虎資本會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 10% 的 Flipkart 股份給軟銀(老虎手上共有 Flipkart 30% 股份)。

Snapdeal日子不好過,被迫賣身可以理解

雖然在去年 2 月獲得了 2 億美元投資,估值達到 65 億美元峰值。但那已經是一年以前的事情,面對激烈競爭的印度電商市場,Snapdeal 深陷燒錢怪圈和巨額廣告支出,無法自拔。據 Snapdeal 自己披露的資訊,2016 財報公司損失達到 296 億盧比(約 140 億新台幣)。

面對競爭對手 Flipkart 和 Amazon 的強大競爭壓力,特別是資金充足的 Amazon 從 Snapdeal 那裡搶走了大量市場。Snapdeal 的前景開始變得不明朗,過去一年,Snapdeal 多次嘗試融資未果。一年未獲得融資,虧損面不斷擴大,資金出現困難。

根據印度財經媒體 Livemint 報導,截至 2017 年 2 月,Snapdeal 的母公司 Jasper 的銀行帳戶裡還有 110-120 億盧比,其行動支付平臺 FreeCharge 的帳面上還有 30-40 億盧比,這些資金僅夠公司營運 8-10 個月。

在此背景下,Snapdeal 被迫開源節流,提高工作效率。Snapdeal 兩位創辦人Kunal Bahl 和 Rohit Bansal 還在公司內部發郵件通知,公司創拜人將無限期減薪 100%(在這之前 Snapdeal 兩位創辦人的年薪共計超過 8 億 4000 萬盧比),各領導層也將按照一定比例減薪。

Bahl 承認自己在過去兩三年犯了錯誤,今後將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爭取在未來兩年內成為印度第一家實現盈利的電商。

此後,Snapdeal 宣佈裁員 600 人,未來裁員人數或將達到 1500 人(員工共 8000 人),公司的部分工作人員還從 50 萬平英尺的大辦公樓裡搬到了聯合辦公空間。

公司創拜人 Kunal Bahl 在向公司內部發送的郵件裡稱,公司的團隊規模遠大於實際業務需求,今後將重組 Snapdeal,減少多餘環節、消除非核心項目,使之成為一個更加精煉、更加專注於盈利的創業公司。

在其郵件中還提到基於業務流程優化,公司的物流成本已經降低了 35%。同時,由於與私有雲解決方案公司達成合作,資料託管成本降低了 75%。此外,公司的固定成本也降低了 25%。

合併交易面臨多方挑戰

雖然力推合併的軟銀在 Snapdeal 的持股比例達 33%,在共有 9 人的董事會裡佔有 2 個席位。但也許是認同 Snapdeal 的改革措施和盈利前景,公司董事會的其他股東並不同意合併交易。

特別是 Snapdeal 的早期投資方 Kalaari 和 Nexus,他們認為公司目前的商業模式正趨於健康,並希望看到 Snapdeal 在兩年內 IPO。而且雖然電商業務在虧損,但平臺的物流部門 Vulcan 和行動支付平臺 Freecharge 卻很有盈利前景,FreeCharge 更是印度第二大移動錢包。

Kalaari 和 Nexus 也非常不滿軟銀對 Snapdeal 的估值,軟銀出售 Snapdeal 的價格不到 10 億美元,如此低價是其他投資人不能接受的。為此,已有報導稱軟銀將從 Snapdeal 的股東那裡收購股份,但尚未達成任何交易。

此外,Snapdeal 兩位創辦人 Kunal Bahl 和 Rohit Bansal 也對合併交易不滿,有報導稱,他們可以套現 2000 萬美元離場,但兩人要求的價碼為 1 億美金。

即使合併交易成功,兩家公司在合併上也存在難度。Snapdeal 自營部分較少,整體更接近於淘寶加天貓的交易平臺模式。而 Flipkart 走的則是京東的重物流重倉儲模式。商業模式如此不同,合作起來存在困難。

印度最大的兩家本土電商平臺合併將是印度電商產業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特別是有了孫正義撐腰的 Flipkart 在面對 Amazon 時會更有底氣。

除了 Amazon,還有阿里巴巴支持的 Paytm,阿里對印度市場的野心絕對不小。也許 Flipkart 和 Snapdeal 合併只是個開始,未來 Flipkart 被阿里收購也不是沒有可能。印度電商市場的格局正在不斷擴大,Amazon、軟銀、阿里都已經對印度市場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

本文授權自《鈦媒體》,作者:竺道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