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經濟模式之爭走向新階段,阿里巴巴公佈七項資料支援「新實體經濟」

ifanr愛范兒 2017-01-04
經濟模式之爭走向新階段,阿里巴巴公佈七項資料支援「新實體經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上週末的「2016 民營資本投資江蘇大會暨江蘇省浙江商會成立十周年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這樣回應了宗慶後、董明珠對於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等經濟模式的質疑。這一爭論也成為了中國商界 2016 年的最後一波小高潮。

馬雲的回應還只是阿里證明「新實體經濟」可行性的第一階段。今天,阿里巴巴在 2017 年第一個工作日公佈了七項資料,希望用這些資料證明阿里集團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

2016 年納稅人民幣 238 億,帶動納稅超過人民幣 2000 億

阿里巴巴透露,2016 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全年納稅 人民幣 238 億元。

由於消費者透過阿里巴巴旗下電商平臺消費還會為物流、批發等偏向實體經濟上游的企業帶來收益,這一部分價值同樣會轉化為稅收。資料顯示,2016 年,因為阿里巴巴平臺產生消費增量而帶動的上游生產製造與批發增量、物流增量等所產生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了 2000 億人民幣。

阿里巴巴暫時沒有公開與其生態圈有關聯的合作廠商軟體服務商、代運營服務商以及平臺商戶創造的稅收。事實上,目前以支付寶為核心的很多服務其實都是由 ISV 開發的,比如餐飲行業廣泛使用的支付寶 / 微信收銀系統。

考慮到以支付寶旗下口碑網為主的新管道即將成為阿里巴巴在 2017 年建設「新零售」概念的重點,圍繞這些新管道開展業務的獨立軟體發展商(ISV)、代運營服務商也有可能貢獻一筆不小的稅收。

創造 3000 萬就業機會

這個資料來自於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阿里零售平臺帶動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該研究利用投入產出法對阿里平臺的就業帶動效果進行計算,結果顯示:以 2015 年為例, 阿里平臺整體為中國社會創造 3083 萬個就業機會 ,其中交易型就業 1176 萬、支撐型就業 418 萬(電商物流 203 萬,電商服務業 215 萬)、帶動(衍生型)就業 1489 萬,主要包括上下游製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反哺傳統產業超過人民幣 1000 億

受到電商行業影響最大的傳統產業莫過於製造業、零售業和物流行業了,而在過去 1 年裡,阿里在零售業和物流行業多次進行了大手筆投資與合作。

今年 10 月 18 日,蘇甯雲商宣佈其全資子公司南京蘇甯易購與關聯方阿里巴巴中國擬共同出資 10 億元設立重慶貓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貓甯電商)。在出資比例上,南京蘇甯易購出資 5.1 億元,持有貓甯電商 51% 的股權,阿里巴巴中國出資 4.9 億元,持有貓甯電商 49% 的股權。這項合作是繼 2015 年 8 月阿里 283 億元戰略投資蘇甯,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以來又一次重要的戰略合作。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累計投資傳統產業超過 1000 億元,其中重大投資專案超過 20 個。

雲端計算發展氣勢持續

每一年天貓雙 11都是對阿里資料處理能力的極大考驗。今年雙 11 結束之後,又有消息透露阿里雲端計畫在迪拜、德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建立四個新的資料中心,建設完成之後,阿里雲端在全球範圍內的資料中心將達到 14 個,其中境外 8 個,超過國內已有的 6 個。

資料中心的膨脹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阿里雲端的業績增長,根據阿里財報數據,阿里雲端業務已經連續 6 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普惠金融服務 6 億消費者

阿里還公開了螞蟻金服集團普惠金融、信用查詢、保險等服務的業務資料:

截至 2016 年底,已向全球 6 億消費者使用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大資料信用體系累計提供信用查詢和服務便利 5 億人次;
透過螞蟻金服保險平臺服務的互聯網客戶超過 3.3 億,據統計為保險行業新增 1 億新保險客戶。

全球最大移動經濟體

從 2017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2016 年 11 月)開始,阿里就不再公佈集團總交易額(GMV)資料,不過 GMV 仍然是衡量阿里規模的一個重要標準。 阿里表示其在 2017 財報年實現的 GMV有望衝擊全球前 20 大經濟體,意在到 2036 財報年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延伸閱讀:

阿里CEO談新零售:懂貨的百貨公司沒幾個,人、貨、場的關係要重構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兩大電商決戰東南亞!

馬雲:創業是一場長跑,有時你必須要學會跪著才能生存下去

本文授權自《ifanr愛范兒》,作者:麦玮琪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