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你是新創公司嗎?小心掉進「複雜度陷阱」

36氪 2017-01-04
你是新創公司嗎?小心掉進「複雜度陷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隨著企業的成長,如何把握複雜度變得尤為重要。

經歷了2016創業大年,創業者對2017年的期望只增不減。雖然創業不是數學題,沒有可循的計算公式,但是其過程中對於精準度和簡單度的取捨還是有方法可參考的。那麼就讓我們看看Eric Stormberg的經驗是什麼吧。

創立公司之初,事事都很簡單。團隊很小,交流簡單。核心產品的設計適合少數有限的螢幕。協力廠商的API集成和服務是最小的。合夥人的合約尚未超出底線。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計畫遇上了現實。銷售增長,團隊壯大,期望變高—複雜悄然而至。 當你成為一個更大的公司,複雜性和簡單價值的成本變得清晰。簡單是一個關鍵優勢,它讓團隊的交流更好、更快,並在競爭中獲得勝利。

但是你還沒有走到那一步。此刻還算早期階段,最小化的複雜性也遠低於你的優先列表。相反,你透過把複雜度帶入業務,從而使其精準。複雜和精準之間的折衷是說得通的:正如你把額外的規則加入一項功能,它就會變得更複雜和精準一樣。這是一項明智的決策,因為你想讓自己的公司變得更好。

然而,這是你墜入複雜陷阱的開始。

下面是早期公司工作時,這類陷阱的一些例子:

1. 公司指標

核心公司指標的計算,如客戶流失、生命週期、以及客戶獲取成本,即可如你所想那樣簡單,亦可很複雜。如果你很無聊,我們可以討論一個十步計算客戶流失的方法。這個方法會比透過查看取消或者關注訂閱的方法準確一點。

公司會有一段精準時期,但是如果它意味著犧牲簡單性,那對於公司來說精準期還為時過早。追蹤公司指標的複雜性成本是確切的。缺點是, 並不是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理解指標的計算方式,所以他們重新製造出錯誤的資料,導致不同的輸出。而且,還會有比稍不完美輸出更要糟糕的結果。

當我第一次追蹤我們的指標時,我和一位非常值得我學習的、有著成功電子商務經驗的老兵坐在一起。我自以為是地問了他,我們是否應該把生命週期價值折成現值?他取笑了我。即便是正在運行的規模,更加精準帶來的少量價值是不敵它所帶來的複雜性的。

結果正如沃倫·巴菲特所主張的那樣。投資銀行101教育我們必須將現金流貶值到當下來推動估值。可是當問及貶值現金流時,巴菲特說,他不這麼做,因為「如果公司價值沒有向你尖叫,那還是太近了。」

2. 合夥關係

建立新的合夥關係時,為了簡單而渴望精準變得緩慢,因為雙方都想強調他們自己想要什麼。發明雙方都沒見過的新東西,過度優化合約定義看起來像是正確的舉動。

然而,特別是 當你和大型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時,簡化是你們的敵人。儘管主談判人可以理解新的術語和定義,但是大公司要求10人以上的簽字,甚至有更多潛在簽字。你在該公司的連絡人可能理解了每一項的細微差別,但是他們的老闆怎麼辦?或者,老闆的老闆呢?或者,他們的跨職員工?

複雜讓電話遊戲變得難以溝通,因為每個不同層次的人刪除了他們不理解的術語。這就使得內部交易,如停止一項事情,或者完全組織一場對話,難以實施。

3. 產品邊緣情況

對早期微軟公司而言,擔心小的邊緣情況不算是的好主意。邊緣情況是影響少數客戶群的事情。在功能上,末端輸出(軟體)更加精準,它就會給代碼庫和產品範圍帶來複雜性。工程師們必須保存這些邊緣情況,而且產品經理必須理解它們所有的走向。

再者,這些情況有一個整理過程,但這個時期不是更迭高峰時,而是產品市場契合的公司早期。

拓展業務時,掉入複雜化的陷阱會過度複雜你的業務。複雜性和成'ˇ融合,產生了公司必須償還的技術,組織,和產品債務。

公司擴張的自然過程會產生足夠的複雜性,所以在其最小化時儘早停止便可以產生效益。你需要在你創新的主要區域限制它的複雜性,並將它從其他大部分情形消除。

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難的角色不過是決定何時可以為了簡單化犧牲精準度。但是當產生懷疑時,就該採取最小化複雜度的策略。

延伸閱讀:

身為產品負責人獨立負責一款產品時,你該如何入手?

如何打造成功產品?LinkedIn執行長教你5種方法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译东西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