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獲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KuickDeal 目標打敗 ClearSlide

36氪 2016-12-29
獲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KuickDeal 目標打敗 ClearSlide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KuickDeal CEO崔超告知36氪,已於今年10月份完成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零一資本和真格基金。而此前,KuickDeal 曾於2015年7月獲得過來自真格基金、極客幫的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Kuick公司成立於2015年5月,最開始做多方會議,2016年初轉型銷售領域,產品更名為KuickDeal,力拼美國SaaS公司ClearSlideInsideSales。從產品形態上來看,KuickDeal主要有三部分功能:遠端展示、資料跟蹤、網站訪問行為分析。

遠端演示更多是應用在電話銷售環節,可以結合企業自己的呼叫中心,邊打電話邊展示檔案、影片、圖片、H5等形式的材料。接下來就是資料跟蹤,銷售人員把材料上傳到KuickDeal的App或者PC端,在發給客戶後,KuickDeal就可以追蹤到客戶的打開時間、停留時長、所在城市等。最後當潛在客戶訪問產品網站時,KuickDeal還可以隨時提醒銷售人員,並且對客戶的訪問路徑進行追蹤。此外銷售人員可以通過KuickDeal將資料的某一部分鎖定,需要填入資訊才能繼續查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説明銷售人員發現潛在客戶。

要實現上述的追蹤效果,需判定打開素材的和訪問網站的是同一人,崔超告知,KuickDeal是透過標記客戶打開時的瀏覽器來進行判斷。而對於PC、App跨端之間的資料打通,一來是基於同一個帳號判定,再者用戶的手機和電腦通常會連結同一wifi,透過這類行為資料也能猜用戶。

在這個過程中,KuickDeal的資料來自兩方面,一是企業自己的CRM或者呼叫中心,二是KuickDeal收集的使用者行為資料。當企業有特殊需求時,KuickDeal可能會輸入合作廠商資料來判斷客戶的購買力。

也就是說,KuickDeal提供的銷售線索,不是透過機制「拉新用戶」,而是「翻新」現有客戶。

在這裡,使用環境也是關鍵。崔超強調,由於KuickDeal主要適用於電話銷售,所以他們挑選目標企業客戶主要在軟體、教育、金融等行業。企業銷售一般分B2B、B2C兩種,在B2B中,單價越高的大訂單一定是透過面訪的形式,KuickDeal自然不適用;而在B2C中,單價越高的產品,使用者決策週期就越長,就需要銷售人員不斷的push客戶,典型的像教育行業,這塊市場KuickDeal就比較合適。

至於收費模式,KuickDeal按使用人員數量收費,1個銷售1年付費1000元。產品的交付分三種情況:對於自己定制CRM的公司,KuickDeal可以提供標準化的外掛程式,資料在1天內基本對接完;對於沒有CRM的公司,KuickDeal提供自己研發的一套輕量級CRM,可以滿足一些基本的需求;此外,KuickDeal還在跟市面上的通用型CRM捆綁銷售,例如銷售易就是其合作夥伴,他們的組合關係就像Salesforce跟InsideSales的關係。

崔超算了一筆帳,拿教育行業舉例,年銷售額在1億以上的公司,至少有100家,如果可以幫他們在現有用戶中「翻新」出1個點,就是100萬的銷售額,所以企業的服務費意願極強。「企業的難點在於,銷售總監管理著龐大的團隊,不敢有任何改變,因為擔心業績下滑,」崔超坦言,所以KuickDeal在推廣時,會鼓勵銷售團隊分A、B組進行測試,一組使用KuickDeal,一組保持原流程。

據悉,KuickDeal團隊現在有27人,一半為研發人員,預計明年年中實現盈虧平衡,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招募資料分析師,以及拓展海外市場,之後會直接與ClearSlide競爭。

本文授權自《36氪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