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AI瀏覽器Comet全面開放下載!6個超實用功能讓你捨不得回去用Chrome

AI瀏覽器Comet全面開放下載!6個超實用功能讓你捨不得回去用Chrome
Perplexity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瀏覽器的故事,目前普遍被理解成一場「AI 介面」之戰。AI 瀏覽器自 2025 年起從邊欄走向主舞台,不僅是設計語言的流行,更是「誰能更快把頁面上的知識轉化成動作」的工程競賽。而 Perplexity 的 Comet 正是在這條賽道上,最早全面開放大眾使用的選手。

AI 瀏覽器 Comet 於 7/9 小規模發佈後, 官方於 10/2 全面開放下載使用 。從封測到全面開放,使用情境將被拉長、拉廣,現在要看的是它是否真能改變人們的上網習慣?

Comet是什麼?怎麼用?

Perplexity 官方表示,使用者下載 Comet 後,「第一天提問數」增加 6–18 倍。 換言之,Comet 對於使用者行為的顛覆,是把「問題變成入口」,讓資訊獲取的路徑脫離 Google(但用戶仍可預設使用 Google 搜尋) 。接下來 Perplexity 要證明的是:這樣的提問密度能否持續,而不只是短期新鮮感。

畢竟 AI 瀏覽器的賽道十分凶險,前有 Dia、Arc 與 Edge 等「把 AI 放進瀏覽器」的不同嘗試;後有最強大的老大哥 Google Chrome,才於 9 月宣布將旗下 Gemini 深度整合至 Chrome 瀏覽器,目前已在美國開放,估計很快就在台灣等地解鎖「Gemini in Chrome」。

但在老大哥出手之前,不妨先看看 Comet 做了哪些嘗試——它如何借鏡 Dia 的分頁讀取功能,打造出領先於 Chrome 的 AI 瀏覽器?

Comet 免費下載連結:請點我

Comet 六大功能介紹

亮點是 Comet Assistant:「option+A」一鍵喚出

Comet Assistant 是可以在 Comet 的每一個新分頁中立即打開的側邊欄 AI 助手(預設快捷鍵為 option+A)。據官方表示,可協助研究、會議、寫程式與電商等任務。 但它真正的重點不在「能做什麼」,而是無論你做什麼它都能「隨時介入」。

這種「隨處可用」的配置減少上下文切換,提升專注與回應品質。唯一要注意的潛在限制是:避免過度自動化造成誤判或忽略來源脈絡。例如,要求 Comet 的代理人買車票,它仍可能看錯時間;又或請它消化動輒上百頁的 PDF 檔,它在解讀洞察上仍可能出錯。

言而總之, Comet 是一款把多種日常任務交給 AI 的新型瀏覽器,主打「你的個人助理」,把搜尋、整理、寫作與處理事務整合在瀏覽器內,一次完成。 亮點功能如下:

一、自動摘要與資訊萃取

利用 Comet 側邊 AI 面板,只需選取網頁重點內容,然後輸入「三點摘要」或「列出優缺點表格」,AI 就能自動整理資訊並以條列式、表格或自訂格式呈現,不用手動複製貼上。

小技巧:瀏覽冗長文章或 PDF 時,在欲總結的頁面上按快捷鍵「option+S」,Comet 就會總結重點內容,萃取核心重點、關鍵數據、表格、建議,省下閱讀時間並迅速掌握重點。

自動摘要
目前AI瀏覽器最實用的功能就是自動摘要,讓你不用花時間去看冗長內容。 數位時代編輯部

二、我的快捷鍵

「我的快捷鍵」是 Perplexity 內建的自訂鍵盤快捷功能,讓你以固定按鍵在任何對話或搜尋欄位中快速觸發常用操作與提示。核心目標是提高查找與提問效率,減少滑鼠操作與重複輸入。以編輯工作中常見的「快速事實查核、彙整重點、改寫標題、抽取引述、補充來源」為例,都可綁定成快捷鍵,一鍵套用。

小技巧 :在 Perplexity 的設定中新增或調整「快捷鍵」,為每個動作指定按鍵組合與對應的提示模板; 打開輸入框或選取文字後,按下「/」即可選擇並套用。

我的快捷鍵
目前AI瀏覽器第二實用的功能,是透過快捷鍵管理收納常用的提示詞,對於批次性質的工作很有用。 數位時代編輯部

三、情境式持續對話

Comet 能記住搜尋脈絡。例如你先問「2025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誰」,後續再問「白話解釋他們的獲獎原因」,AI 會延續前提給出相關解答,實現真正多步推理,適合長篇資料整理與深入主題研究。

小技巧 :看完任何文章後直接問「有沒有更白話的解釋方式/請用高中生能聽懂的話幫我解釋」,助理就會切換論述方式。

白話解釋
目前AI瀏覽器第三實用的功能,是把艱澀的內容快速化繁為簡。 數位時代編輯部

四、篩選來源

可依需求選擇搜尋來源,如限定只從學術資源、YouTube、Reddit 等特定來源搜尋,以過濾雜訊;適合學術論文、深度研究、影音整理。舉例而言,詢問「Gogoro 財報表現」可指定 Finance;詢問「2025 最熱門手搖」則可打開社群來源。

小技巧 :特定來源是為了更有效率地找到特定領域的知識。例如:「只取一手來源:官網、招股書、監管/法院文件;排除論壇與未署名部落格。每條附原文連結+發布時間。」

若要查證新聞可信度,可以提示:「同題交叉驗證:列出兩個以上權威來源與一個主流媒體,標示一致與矛盾處,矛盾處附原文段落。」

解讀財報
Comet可以指定搜尋範圍,例如想了解Gogoro財報,就可以指定Finance。 數位時代編輯部

五、多分頁比較

跨分頁打開多個商品評測,只需在側邊欄提問「兩款耳機哪個最好?」,AI 會自動比對規格與價格,整合優缺點、一鍵製表並提供購買建議,協助解決網購決策困難。

小技巧:把同主題的分頁丟進側欄,生成「摘要+差異+引用連結」,形成你的學習地圖。

購物助手
Comet可以一次讀取多個頁面,讓AI幫你比對產品資訊。 數位時代編輯部

六、Gmail+Google Calendar 整合

Comet 能自動摘要 Gmail 郵件以協助撰寫回覆,分析行程並同步至 Google Calendar。亦即在你授權後,助理可讀取並回答關於 Gmail 與 Google Calendar 的問題,提供行程與郵件相關的智慧回應,屬於讀寫授權的整合能力。

小技巧 :採用固定主旨格式。主旨用「事件|日期 時間|對象」,例如:「會議|10/20 14:00|與小王」。這樣之後 Calendar 會更容易自動辨識並預填事件細節。

結論:AI 瀏覽器在早期,勝負難論

說到底,AI 瀏覽器的勝負不在誰的口號更漂亮,而在誰能用更低延遲、可驗證的流程,把「問題 → 答案 → 行動」接成一條可重複的生產線。

目前,Comet 把「提問」變成默認入口,確實讓人更快抵達資訊與工作流。但接下來要看兩件事:一是長期數據——提問密度在全面開放後的第 30 天、第 90 天是否仍能維持;二是錯誤邊界——在郵件、行程、支付與長文理解等場景,代理人犯錯成本是否可控。

在那之前,建議先把高風險事務留在真人身上,並嘗試把高頻、低風險的整理與比對交給 Comet;固定指令格式、保留原始來源、設定可撤回的流程。若它能在你的日常裡穩定省下 15–30% 的時間、又不增加事故率,那就是值得留下的新工作流程。

資料來源:PerplexityTechCrunch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李先泰,原文標題:AI瀏覽器Comet開放免費下載!Comet教學:6大好用功能+小技巧,快學起來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