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朱宜振] 蘋果研發中心落腳深圳對台灣的影響

朱宜振
朱宜振 2016-10-14
[朱宜振] 蘋果研發中心落腳深圳對台灣的影響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時間正值中國第二屆的創客週以及雙創週主站場落在深圳。中國力推雙創已經有許多人探究了各種原因或者不得不的理由,我們在此也不多探究雙創的理由,反而對於台灣人情感上比較有意義的莫過於Apple竟然在深圳設了研發中心。

身為一個熱愛檢討自身的台灣人,立馬可以在網路上臉書上看到許多檢討我們自身的貼文或者文章。

大多數的論點都會來檢討為何這不會發生在台灣,事實上這樣的狀況在多年前Intel開始不在台灣舉辦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不就已經該知道是這樣的局面了嗎?

我們做了什麼能夠留住科技大廠嗎?

國際大廠設置研發中心確實有其意義,所以我們可以思考我們做了哪些事情讓國際科技大廠願意把研發中心放在台灣呢?

千萬別說稅制、補貼等,只要是這一類外顯或者說硬體資源,永遠可以有人比你補貼的好。加上可能還有我們沒有的資源,例如「龐大的內需」。拿錢補貼更不用說了,永遠有人可以比你拿更多錢出來勾引這些業者。

人才地圖與需求不對稱

回想過去為何DELL,HP,IBM,INTEL這些外商為何都會在台灣設置大的研發中心。然而新的高大上的國際企業如Facebook,Google等不設置規模大的研發中心在台灣?

答案倒也可以說簡單,除了政府可以提出的硬體資源外,人才地圖與他們需要的不對稱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這人才可以說是軟體人才&互聯網人才。

Tim Cook via shutterstock_475490443.jpg
shutterstock

而Apple把研發中心放在中國,如果你是 Tim Cook 那不正是一個再合理也不過的一個決策嗎?甚至很有可能從來沒有台灣這個選項或者其他國家的選項。

我們從別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還是倚賴類似Apple的研發中心,那是否也代表著某種的代工心態的延伸呢?
總不能一邊高喊著要有自我品牌,要有自我研發能力,卻又一邊希望國際大廠來拯救我們的代工生態。

改變現況的唯一解:Keep working

Apple的動作已經做下,你也毋須去試著改變。我們更可以思考的是:「如果現在深圳就是真正的亞洲矽谷了,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Jump ahead到下一個階段取得未來的制高點。」

策略性的思考就是得不斷的往前看並且看更遠,而非去探討為何我們過去的地位被深圳搶走了,這並不能改變現況,能夠改變現況的思考是我們現在開始做些什麼,能夠在下一個未來產業崛起時我們已經在那。

這答案也可以說極度簡單,依然就是「人才」二字。

人才培育仍是根本

台灣過去能夠有輝煌的電子業,肇因於早年第一批從事電子業的前輩們。如果我們認為未來是網路是資訊軟體等。企業或許有自己的原因無法變革並且只看三五年的回報,政府該看的就是十年以上甚至可以說是二十年以上的事情來回頭做設計。

記得與大河馬的交流中,他提到了一個我很喜歡的觀點其實已經是策略,與其花錢在各項被罵臭頭的硬體建設,還不如把錢直接投資在1000個去國外念我們指定的最優秀的學校的系所,一個人投資1000萬台幣,整個方案就是人才回來與否都會對台灣有所助益,回來台灣的一起建立下一個未來產業,留在國外的最好能夠成為該國的社會中堅,依然可以幫到台灣。

只要、只要、只要我們能夠真心想改變,不要以為這樣叫圖利,不要以為這樣投資人才叫做肥貓,我們身為公民真的要有自覺不要一邊酸政府不投資一邊又罵政府的不作為。

只要沒想清楚不以人為本,那我們就是繼續蝕本。
朱宜振

一千個頂尖人才能夠帶來多少改變?我們就看看當年出國的優秀前輩們創造出來的電子業榮景,那就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未來了。

絕對,絕對不是創造個物聯網園區就可以達到的,只要沒想清楚不以人為本,那我們就是繼續蝕本。

若我們真的能夠上下一心投資在未來的人才,那麼Apple把研發中心放在深圳又有何干?

本文授權載自:數位時代

推薦閱讀:

連馬雲都在關注的方向,未來這 5 點可能會改變世界!
轉職創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8 個沒人告訴你的新創公司真相!
他們比你想的更多元:千禧世代的消費者除了要求速度,更重視信任!
管理者應該摒除KPI的思想,「社群型」創業公司應該是這樣的!
明明是自家的主打業務,可為什麼馬雲會說「電子商務」這個詞可能很快被淘汰?

TAGS: # Apple
本文作者 朱宜振 朱宜振

人稱朱拉麵,南星創速器(SSX)創辦人。第一代的互聯網人(成功大學夢之大地創辦人),卻走上嵌入式硬體產業,十五年以上軟硬體經驗。現從事新創孵化/加速事業,關注智能硬件、醫療器材及互聯網項目。自詡為新創志工,期待為下一代帶來更多的改變。LinkedIn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