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行業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發展節奏快,快到當某項技術突然火起來時,相關的技能卻還沒有具備,無人車就是其中的一個。
隨著新老公司蜂擁進入無人車研發的行列,相關的人才完全供不應求,於是被稱為「無人車之父」的 Sebastian Thrun 決定推出無人車學習課程。Sebastian Thrun 最先領導Google無人車項目團隊,後在2014年離職與人一起創辦在線教育的新創公司Udacity。他希望幫助饑渴的無人車研發企業培養相關人才,而且有全額退款保證:如果學員找不到相關工作就不收錢。
從2007年開始,Sebastian Thrun 就在Google領導開展了無人車的研究。據他在接受Recode採訪時說,當時的主流汽車企業都不拿他當一回事。但是10年過後,情況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下子冒出了5、6家無人車新創公司,而且各大車企也在竟相投入到這場無人車大戰當中。
這場大戰最關鍵的是什麼:人。
於是不缺錢的各大公司紛紛砸下重金去獲得人才和技術。成立僅僅半年的 Otto 被 Uber 以 7 億美元收購,GM 以10億美元收購了另一家成立只有2年時間的無人車新創團隊 Cruise。這些收購的主要目的都是衝著人來的。Otto 總共70名員工,這相當於挖一個人的行情是1000萬美元。
而且這個行情未來似乎只漲不跌:因為玩家只增不減。Uber跟volvo已經開始在匹茲堡測試無人車。NuTonomy更是在新加坡推出了無人車共享乘車試點。到2020年,至少將有10家公司會公開測試無人車。
但是人才方面卻跟不上趟。據Thrun說,就算是全球目前唯一推出機器學習課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Uber甚至連卡內基梅隆大學整個機器人實驗室都挖空了),其人才生產速度也仍然滿足不了業界需求。所以Google、蘋果、Tesla、Faraday Future等公司才會經常相互挖角。
鑒於此,Thrun 的 Udacity 決定跟滴滴出行、梅賽德斯奔馳、Nvidia 以及 Otto 合作,設計推出了一項無人車的「納米學位」計劃。這是一項多學科交叉(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智能系統、人工智能等)的課程,雖然Udacity的這門9個月的課程計劃並未取得正式認可,但是會授予學員希望就業公司所需的特定認證,而且有退款保證:如果學員找不到工作的話全額退錢。
當然Udacity也不怕,因為這門課程設計的核心就圍繞著一個問題:要想在這些合作的公司拿到一份工作的話,畢業生需要掌握什麼?
其次是課程的師資力量也有保障。上課的要麼是Udacity的員工,要麼就是合作夥伴公司的專家。他們會共同設計項目,讓學員攻關。比如其中一個項目是讓學員利用一輛 Udacity 的車開發出自動技術。
自從上週二開放申請以來,Udacity的這項課程計劃已經收到了4000份申請。但這次只會接收250名學員。不過Udacity表示未來會擴張招生計劃。
據 Thrun 估計,光是技術產業對無人車工程師的需求就將近5000人。如果考慮全球範圍需求的話,大概需要20000人左右。
傳統車企也許認為無人車人才的需求飆升有炒作的成分在裡面,但是Thrun並不這麼看。他認為這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問題,從無人機到VR/AR,隨著新興技術變成熱門,技能短缺永遠都會成為問題。對於像 Udacity 這樣的在線教育公司來說,這就是巨大的機遇。
本文參考了多個資訊來源:www.recode.net,授權載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