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工程師只需要寫好程式就好!矽谷公司的反官僚管理機制!

Arun Rao & Piero Scarruffi 2016-09-12
工程師只需要寫好程式就好!矽谷公司的反官僚管理機制!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競爭力的科技公司不僅需要創新的技術,還需要創新的管理。眾多矽谷的偉大公司都有著自己的創新管理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名目繁多,形式多樣,但他們的提出卻都是基於一個共同的心態:對官僚體制的深惡痛絶。

最早的矽谷創業者幾乎都是受過官僚體制傷害的人,從休利特和帕卡德到摩爾和諾伊斯。他們把反官僚、反傳統的管理文化留給了矽谷後來的年輕創業者,使後來的Google、Twitter、Facebook一直都把這些理念付諸行動,做到了極致。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從史丹福大學畢業後,帕卡德先是去了通用電子公司。但是他恨透了那裡的官僚管理體制,在生產車間,他的工作是降低汞蒸氣整流器的故障率:他由此學到了「在走動中做管理」。

與休利特創辦惠普公司以後,兩個人共同把「尊重個人、尊重員工」作為企業裡的第一準則。在惠普發展成為2000人的公司規模時,他們甚至還能認識公司裡幾乎每個人。

1946年,由於戰後美國經濟的低迷,惠普不得不從200人裁剪到80人,這讓休利特和帕卡德非常痛苦,這也讓他們在此後30里的多次更加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從來沒有裁過一個人。

此外,惠普還為灣區奠定了把員工福利做到極致的傳統,休利特和帕卡德引進了諸如彈性工作時間、靈活上班時間以及週五下午提供啤酒等管理方式(在現在的企業中,至少週五下午提供啤酒這一點還沒幾家能做到)。

1956年,曾是晶體管的發明人之一的威廉·肖克利回到灣區的老家,他招攬人才的能力很強悍,但管理上卻很糟糕,結果不到一年,他一手培養的「八個叛徒」集體辭職,成立仙童公司,或許是因為受到肖克利的傷太深,這八個人在仙童竭力營造了一種輕鬆隨意的企業文化。

但是,沒過多久,曾是「八個叛徒」成員的戈登·摩爾和羅伯特·諾伊斯還是忍受不了遠在東海岸的仙童總公司董事會的官僚風氣,一起另立門戶,創辦了intel公司。

在公司創立之初,他們就立志要做一家員工人人平等的公司,堅決不搞管理人員的特殊待遇:沒有給高層人員保留停車車位,沒有管理人員的餐廳,每個員工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股權獎勵。即使現在看來,甚至很多世界500強企業仍然沒有做到這些。

近乎偏執的扁平化

在新世紀的開端,矽谷公司的一些新的管理試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賴利·佩吉作為Google的總裁,上台伊始就同官僚體系做鬥爭,甚至曾把Google的中階管理者全部掃地出門。但是此舉以失敗告終,但問題很快接踵而來,工程師們蜂擁來到賴利·佩吉的辦公室,問一堆諸如費用報告、意見衝突的問題。他不得不收回成命,重新聘用了那些業務主管。

即便如此,Google還是才去了很多措施,來儘量讓組織實現扁平化。在Google每個員工都有相當大的自由來獨立展開一個項目。團隊負責人也不會花太多時間考慮提拔的問題(因為層級太少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團隊成員的職業發展和項目執行的效率上。

正如哈佛商學院教授戴維·蓋爾文(David A. Garvin)總結的:

「這(Google)是一個由工程師建立、也是為工程師而建立的公司......我們的時間應該花在設計和除 bug 上,而不是不停地與上司打交道,或者監督別人的工作。」

Twitter奉行的原則是「等級制度的目的在於消滅不好的官僚體系」,其創辦人之一多爾西曾在一次訪談中說:「我從來沒把Twitter當成一個公司在看,它就像珊瑚蟲會集結成珊瑚一樣,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現在最有效率的形態是公司,200年前可不是,100年以後也不一定是。無論是什麼形態,都是為實現想法(服務)的。」

一群前Twitter員工轉戰Obvious 孵化器創立了Medium,他們把源於intel的結果/目標導向管理模式發展為全員共製的管理模式,徹底消除了管理層級。他們在公司中盡力做到每個人自主性的最大化,沒有管與被管的關係。

當一個人的工作量變得過大時,他們就會再僱一個人,使公司保持有機擴張。公司內部的決策權力儘量分散化,不鼓勵人云亦云。這一切管理方式的目標都是:排除一切無關的干擾因素,讓員工能夠專注於工作中。

在線鞋類銷售商Zappos公司是矽谷的一位創業老手創辦的。他採用了全員管理模式,用各種委員會代替了所有的經理。其CEO謝家華一直在著力推行一套自主組織的架構系統。

在這一體系推行之初,他曾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要求員工「在月底之前消除管理層」,無法做到這一點(實現自我管理)的員工將被辭退。

只讓員工做好自己擅長的事

許多的初創企業意識到DIY(自己動手)模式並不總是富有成效的,甚至還令工程師苦惱不堪,他們更願意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情。因此出現了DIFM(為我而做)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工程師們只需做好自己擅長的事,其他的生活瑣事則由公司包攬。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才有了Google、Apple、Facebook等公司為員工提供的超乎想像的辦公室福利。

而且,Google式的辦公室福利在其他行業也在持續傳播擴大,矽谷之外的其他企業也開始對此關注起來。遊戲桌、植物牆、屋頂露台、啤酒桶、午睡房、高爾夫模擬器、流動餐車、各種奇葩服務甚至一個符合全美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標準的籃球場,似乎已經成為矽谷公司的標配。一家公司如果沒有這些配置,已經很難在矽谷找到合適的人。

經濟學家科斯曾說,組織的邊界取決於交易成本。相較於分散型農耕經濟時代,工業時代層級制的官僚體系是一種進步,提升了效率,擴大了組織的邊界。

而當新技術降低了訊息溝通的成本,新創公司的商業模式更加倚重於人而非機器時,官僚體系的層級制度已經變成了一種阻礙。

如今的矽谷企業,其優勢已經不只是在產品和技術上,更體現在不易被人看到的反官僚、反層級的管理模式上。在惠普公司1939年在矽谷創辦以來,這一模式已經被一代代的矽谷公司踐行和發展了70多年,這或許也正是矽谷產生如此眾多的領袖企業的秘密之一。

本文授權載自:鈦媒體,作者:夏迦,原文摘編整理自Arun Rao & Piero Scarruffi的新著《矽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

TAGS: # 矽谷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