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跌倒了,大不了重新站起來就好。不過如果沒有跨出去的勇氣,連跌倒的資格都沒有。我想世界的運轉就是如此的公平,人人都有一個心中的夢想,可很多人卻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但我們要知道,成功來自於失敗的經驗,我們唯有不斷嘗試,失敗之後再嘗試,才有機會成就那些美好、偉大的夢想。
本文作者Mark Suster本身曾有過兩次創業,公司後都被收購,現為Upfront Ventures合夥人。這也是他創業建議系列文章中的一部分,以下為正文部分,文中的「我」即是作者Mark Suster本人。
大概十年前,我在一個倫敦的會議上聽到Bruce Dunlevie(漢譯:布魯斯·鄧萊維,他是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 Capital的普通合夥人)說這些話:「好的判斷來自於經驗,但這些經驗卻也正是從那些不好的判斷中所積累。」於是我就馬上將他抄了下來,(其實在會議上我通常都是不怎麼專心的,因為大部份說的可能都是狗血式的雞湯)並且我這幾年都在持續的思考著,雖然後來我知道這句話他也是從其他出處所引用(可能是十三世紀),但無論它來源何處,我只想去散播這句有用的話。
一個矽谷的民間小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投資第一次的創業家,當你看到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拉裡·佩奇(Larry Sergey),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引誘顯而易見(不論是這樣或者是要投資像祖克伯一樣的人)。
但實際上這不是我的方式。我絕對不排除第一次創業的人,我剛剛才投資了一個我超級感興趣的新創。很多人說,如果你有一個好的團隊,就可以預見你的成功,我認為是沒有道理的。Fred Wilson在他的“Swinging For the Fences.”裡面有強調過,他強調聯合廣場上有很多的新創跟已經獲得連續成功的團隊。
我沒辦法反駁Fred,畢竟他有這麼多的數據資料佐證,而我只是一個新手。我前陣子被問到:「我比較想要支持第一次創業團隊,還是有失敗經驗的創業團隊。」很明顯的這要依據團隊的陣容以及想法,但如果排除其他所有可能,我會選擇支持一個有失敗經驗的團隊。
我喜歡說我在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搞砸了所有事情,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有了更多的成功,我們修正了中期的路程,我也相信偉大的創業家們都是這麼做的。投資人很喜歡看到團隊在做類似「支點」這樣偉大的事,用最少的人力來實現最高的效率。所以我看到一個曾經有92位員工,30組合作承包商的團隊在一天內變成只剩38人的團隊,到最後只剩33人。
所以在我的觀點來說,我相信我獲得的好的判斷都是來自於我從前不好的經驗。我們最後會獲得一個成功的方式,或許它不是一個大眾喜歡的方式,但我相信這會幫助我在創立第二間公司的時候提供成功的經驗。
看那些創業家們如何面對困境、處理困難的決定就支點了,他們教會了我很多事情,讓我知道如果我投資了某團隊,我應該跟誰一起工作。聽他們對於失敗的學習經驗分享,讓我學到非常多,我非常期待他們可以做一個真正困難的決定(比如說狠K自己的朋友一頓,當然這是很無聊的事)。
我看待名人觀點的方式是一些我們天生就具備的特性,例如你的父母親在你十五歲分手的時候告訴你不要那麼的傷心難過,因為你會在將來遇到更多的人。我們可能覺得,當時那個環境下對我們最特殊的人就要這樣離開我們的世界。但是,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我們也常常被告誡不要喝太多的酒,但我們卻還是常常在午夜、在派對上喝得爛醉。告誡不能帶來智慧,但經驗可以。
這也是為什麼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Is it Time to Earn or to Learn”,希望人們去思考他們想從現在的工作或者正在面試的工作裡面獲得什麼,我不是在鼓勵大家都要成為CEO,只是鼓勵大家學習。
我當了兩年半的創投,也看了超級多第一次創業的人們。但當我跟創業家們在我的辦公室聊天,仍然會因為他們所述說的失敗經驗而感到驚訝,在人們創立他們的公司之前我與他們討論過非常多次,包括會發生什麼事情、該強調什麼,並且我認為在談話期間的啟發一定會持續影響到18個月之後。
有些人我並沒有準備好要跟他們合作,於是我會說:「我願意找一個辦法嘗試跟你合作,不過我希望是你的下一間公司。」我想這樣他們會從中明白我的苦心。
我喜歡第二次,甚至是多次的創業團隊,當然也喜歡跟已經成功過好幾次的人合作。我不害怕創業家們第一次就失敗,因為我希望跟這些有從失敗經驗中獲得更多好的判斷的人合作,所以我才會說:「好的判斷來自於經驗,但這些經驗卻也正是從那些不好的判斷中所積累。」
所以大膽的出去好好學習吧!
文章代表圖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作者為 Mark Suster,譯者為張均谷,原文編譯自〈 Good Judgment Comes with Experience, But Experience Comes from Bad Judgment 〉

就讀交大電機系四年級,從小生長在醫師家庭,看著老爸醫治病患,對於帶給人們溫暖與快樂這件事非常嚮往,立志要當一個帶給世界溫暖的人。未來想朝傳統產業再創新發展,所以積極在這塊領域耕耘,目前與朋友共同創辦“厝位文化有限公司”,透過保存文化古蹟,融入年輕人喜好的模式,進行商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