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從「獨角獸」到「1美分」,Jawbone隕落的背後是穿戴式裝置的集體困境!

鈦媒體 2016-08-11
從「獨角獸」到「1美分」,Jawbone隕落的背後是穿戴式裝置的集體困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由於持續陷入財務危機,近日有報道指出,穿戴式裝置生産商Jawbone正計劃出售,而Jawbone的主要貸款方BlackRock將該公司的股票價值從原先的5.97美元/股下調到不到1美分/股,而這對於打算進軍穿戴式設備的新創團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反思。

衆所周知,2011年左右,以矽谷爲中心,穿戴式裝置以運動手環爲切入點開始商業化的進程,而Jawbone藉此一度登上這波浪潮之巔。爲此,《Wired》雜誌在2014年甚至撰文稱,從設計的角度來看,Jawbone的新創意或許足以勝過蘋果,這也正是它對蘋果的威脅所在,蘋果應當收購Jawbone。

然後僅僅2年多的時間,走入死胡同的卻是Jawbone,蘋果當然也沒有收購Jawbone而是發布自己的智慧手表。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Jawbone從巔峰到谷底?除了像外界所言的缺乏創新及對手競爭的主觀因素外,和穿戴式裝置産業本身的客觀因素是否有關呢?

其實我們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除了Jawbone外,其他看似在穿戴式裝置市場風光的企業並未像表面上看起來那般風光。

例如作爲目前穿戴式裝置市場老大(按出貨量計)的Fitbit,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Fitbit的活躍用戶,從上一年的670萬增加到了1690萬,成長率超過150%,但Fitbit的總用戶數是2900萬,這意味著Fibtit的活躍用戶只佔58%(1690萬),有42%的用戶買Fitbit後卻很少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Fitbit的境遇頗具代表性。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的統計,約有40%的運動手環用戶在購買這類設備後6個月選擇停用。

穿戴式裝置.jpg
穿戴式裝置市場目前已經是緩慢的增長期,而能否創新無疑會是其中最大的因素。 Lily Monster

至於在穿戴式裝置(手環類)排名第二的小米,雖然其在2015年實現1,200萬部穿戴式裝置的出貨量,相比在這前一年的110萬部,暴增951.8%,市場佔比也從4.0%上升到了15.4%。

不過,從2015年全年各季市場佔比數據變化來看,小米曾在2015年第一季達到市場佔比的峰值,到了第4季卻下滑,而小米之所以銷量成長迅猛,主要得益於其價格戰略,其健康手環的售價普遍在11美元~20美元之間。

不知穿戴式產業的關注者從上述統計中看到什麽?我們看到的是,儘管表面上看,穿戴式裝置的出貨量在增長,但由於價值(運動、睡眠、飲食這些數據,以及與朋友互動)所限,且很多功能在使用時,還得依靠手機統計和分析,才能獲得健康監測數據,實際上用戶對於可穿戴設備的黏性並不高,而這勢必導致表面出貨量的增長實際上是在低價格的情況下取得,對於廠商而言,高出貨量帶來的價值(從營收和利潤的角度)也不高。

這點從Fitbit今年第一季利潤大降77%的是和小米官方對於其手環營收可以忽略不計的言論中可見一斑。

相比之下,我們看到的卻是很多智慧手機集成了運動健身功能。也就是說, 僅配備運動傳感器、功能單一的手環將不再受歡迎,智慧型手機將逐漸取代這些簡單的設備,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即運動手環等穿戴式裝置最終將被集成低功耗傳感器的智慧型手機所取代。

而最終,能夠存活於市場的運動監測設備,必須具備更先進的硬體特性,且這些設備必須具有超越智慧型手機的性能,否則很難存活。

提及穿戴式裝置(例如手環)的功能(與智慧型手機相比),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發布的研究表明,智慧型手機的計步應用精度已經足夠高,在精度上完全可以媲美穿戴式裝置,甚至更優。研究報告中對多款App的計步功能進行了統計,誤差在-6.7%~6.2%之間,而穿戴式裝置的誤差在-22.7%~1.5%之間。

最後該研究小組給出的建議是,考慮到有超過65%的成年人隨身攜帶智慧型手機,而穿戴式裝置的普及率不足2%,手機可以作爲通用的健康追蹤設備使用。也就是說 穿戴式裝置非必需品

除了上述與智慧型手機相比,性能和功能的不足外,單就穿戴式裝置廠商自己産品本身在創新上也存在著不足而導致價值的縮水。

例如加州州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布研究報告稱,Fitbit手環的心率追蹤器數據嚴重不準確。該大學研究人員使用Fitbit旗下的Surge手表和Charge HR手環對43名健康的成年人進行測試。受試者測試時將被連接到能夠製作心電圖的BioHarness便攜式生理訊號測量系統,來記錄用戶的心率數據,從而與Fitbit設備獲取的數據進行比較。

透過用戶靜止和運動狀態下的心率數據對比,研究人員發現當用戶在高強度運動時,Fitbit的設備會誤測用戶的心跳數據,平均每分分鐘增加20次之多。因此,Fitbit設備不能用於提供有意義的用戶心率測算。

目前穿戴式裝置涉及到健康方面的精密測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lihailiang

無獨有偶,印第安納州波爾州立大學和WTHR電視台在今年年初發布的一份獨立調查顯示,Fitbit Charge HR計算用戶心率的數據並不精確,平均誤報率爲14%。該報告稱,在心率問題上,每分鍾誤報20次或30次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心臟疾病的用戶。

如果說上述佔據穿戴式裝置市場大部的手環類廠商和産品表面鳳光背後存有促進産業發展實質性隱憂的話,曾經被穿戴式產業寄予厚望的穿戴式裝置爆發的智慧手標索性連表面的風光都難以維持。

根據IDC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錶出貨量爲350萬塊,較去年同期的510萬塊下降了32%,爲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其中蘋果的市場佔比從72%下降至47%,銷量則下降超過一半僅爲160萬塊,相比之下,其他所有廠商的出貨量都不到100萬塊。

對此,美國主流網絡媒體BI認爲,從目前看,失敗的不僅僅是蘋果手錶,而是整個廣泛意義上的穿戴式裝置市場。迄今爲止,除了小衆的運動愛好者之外,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給出了令消費者難以拒絕的理由,去購買一款智慧型手表或運動手環。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Jawbone的隕落絕不能將其看成是企業自身競爭力不足這般簡單,其實整個穿戴式裝置市場均面臨針對市場和用戶需求痛點,甚至是基礎性創新和提升實際價值(用戶和廠商自己)的挑戰。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現在就加入「創業小聚 Line@-數位創新與創業的社群平台!
你的參與讓觀點更多元、新創資料更加完整「 創業社群交流平台 MeetHub

本文授權自《鈦媒體》,作者:孙永杰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