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聽過泡泡瑪特,但你一定有聽過LABUBU。自韓國人氣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在其社群媒體分享關於LABUBU的收藏後,迅速引起全球各地的粉絲對LABUBU的關注,進而掀起搶購風潮。短短數月,泡泡瑪特的股東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過山車之旅,泡泡瑪特的市值甚至一度飄到超過4,200多億港元(每股約326港元,約為新台幣1,298元)。然而,狂歡的泡沫迅速破裂,股價在近日一度下探至228港元(約新台幣908元)附近,市值自高點蒸發已超過千億。
這場劇烈的漲跌,不僅是市場情緒的顯現,更是一次對泡泡瑪特商業模式的壓力測試,同時,也揭示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個曾將泡泡瑪特送上神壇的爆款IP模式,是否正在成為其最脆弱的阿基里斯腱?在深入探討此問題前,若水先為讀者們拆解其商業帝國的基石──「以IP為核,以盲盒為刃,再以社群為網」的精密組合拳。正是這套模式,在LABUBU身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引爆了市場的樂觀預期,卻也為如今的劇烈波動埋下了伏筆。
IP為核、盲盒為刃、社群為網的商業模式
泡泡瑪特(POP MART,股票代號:09992.HK)成立於2010年,為中國潮流文化娛樂公司,其業務涵蓋全球藝術家挖掘、IP孵化、推廣及投資等,核心產品大致可分為四種,包含主要IP盲盒、藝人或IP聯名、玩具配件及主題系列活動產品等。
發展至今,旗下已有至少23位合作的藝術家。根據2024年年報揭露,公司目前持有多達1,608項著作權及1,218項商標,除了自有藝術家IP,泡泡瑪特也積極拓展授權IP業務。除了THE MONSTERS系列的LABUBU,泡泡瑪特主要熱門IP還有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不過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幾款IP角色設定上並沒有太多複雜的背景故事,更多時候是根據主題系列進行設計,像是MEGA SPACE MOLLY 100×emoji™、DIMOO心動特調、CRYBABY眼淚工廠系列等等,這種去故事化的IP讓消費者有更多的空間為角色賦予情感,增強IP與消費者之間的共鳴。
當然,這些IP的爆紅都脫離不了「盲盒」、限量的銷售模式。泡泡瑪特透過盲盒的不確定性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及賭徒心理,讓單純的消費行為變成一次未知的體驗,這種體驗所帶來的情緒波動會巧妙地讓人上癮,消費者為了滿足收集癖好或是持有限量稀有款的特殊心理,會不自覺進行重複購買的行為,從而強化消費者對於IP的黏著度。
而社群媒體病毒式傳播則是擴大這種銷售模式的主要推手,泡泡瑪特於2016年推出葩趣App,消費者能夠在該平台進行交流、收藏展示、二手交易,泡泡瑪特也為旗下IP角色建立社群,消費者甚至還能在平台上直接與藝術家互動。此外,泡泡瑪特會在新品發售前於平台上先行預告,種種誘因皆吸引用戶自發性的分享及討論,不僅能夠強化品牌認知、提高消費者參與感,同時也能加深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進一步促使IP知名度迅速擴散。當自帶流量的明星也成為IP粉絲社群中的一分子時,將最大程度的放大社群影響力所帶來的廣告效果。
過山車背後:單一IP依賴的致命吸引力
IP為核X盲盒為刃X社群為網──這套組合拳在LABUBU身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直接引爆了二級市場的樂觀預期,推動股價一飛沖天,然市場的冷卻也同樣迅速而殘酷。受社群媒體影響,雖然讓泡泡瑪特的營收有顯著成長,但營收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過去幾年的營收由MOLLY、SKULLPANDA、DIMOO及其他藝術家平均支撐,但2024年起THE MONSTERS營收占比受到LABUBU風潮影響開時大幅增加,截至2025年06月第二季季報,THE MONSTERS已佔了泡泡瑪特營收超過三成。
營收過度集中於一個IP上,不禁讓人擔心隨著LABUBU風潮退燒泡泡瑪特要如何維持業績的穩定性,下一個爆款能否無縫銜接?泡泡瑪特於2025年10月21日公佈第三季業績,整體收益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5倍,然而市場如同反映對於熱門IP退燒的擔憂般,股價一路下修。
賽道擁擠:護城河正在被侵蝕?
在泡泡瑪特應對內部IP迭代焦慮的同時,外部的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接下來想帶讀者來比較一下這幾間潮玩品牌之間的差異:
在經歷過泡泡瑪特掀起的盲盒風潮後,TOP TOY及52TOYS也趁著中國穀子經濟熱潮註,相繼加入潮玩市場搶佔一席之地,目前兩家也都已向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不過就IP、產品類型及銷售通路上其實可以看出這兩間與泡泡瑪特還是有蠻大的差異。TOP TOY主要是針對大家熟悉的大型IP如迪士尼、蠟筆小新、三麗鷗等角色進行設計、二創,在銷售方面則是利用母公司名創優品(MINISO)現有的通路達成快速擴張,自2020年成立以來已經成立293間門市;52TOYS於產品類型上則有更明顯的差別,除了類似泡泡瑪特的絨毛玩偶及公仔,還有機甲類的拼裝模型及發條玩具,而銷售通路則主要是透過經銷商擴散。
註:是指圍繞二次元文化,如動漫、遊戲、偶像等衍生的周邊商品所形成的經濟形態。
儘管泡泡瑪特在自有IP孵化和全球化佈局上仍具先發優勢,但競爭者正在從不同維度稀釋其市場關注度。當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時,對單一品牌的忠誠度必然會受到挑戰。這也意味著,泡泡瑪特需要投入更高的行銷成本和更快的創新速度,才能維持其領先地位。
成也IP,敗也IP
泡泡瑪特此次的股價過山車,是市場給所有依賴爆款模式的消費品公司上的一堂公開課。它的成功,是抓住了時代情緒與Z世代消費心理的典範;而它的脆弱,則源於這種成功本身的高度不確定性。成也IP,敗也IP。這場風波的核心是泡泡瑪特必須回答的終極問題:它究竟是一家不斷追逐潮流的「網紅公司」,還是一家能創造並穿越IP生命週期的「品牌公司」?
未來的挑戰已然清晰:
- IP矩陣的健康化:如何擺脫對單一爆款的依賴,建立一個更穩定、更多元化的IP組合?
- 價值的深度挖掘:如何將IP價值從單一的盲盒玩具,延伸到內容、授權、線下樂園等更具長期價值的領域?
從飆漲到暴跌,市場已經用真金白銀劃出了重點。泡泡瑪特想穩固其千億萌主的地位,就必須將創造一時多巴胺的能力,轉化為建立長期的品牌信仰。這趟過山車,或許才剛剛駛出站台。
參考資料:POP MART (CN)、AEMPS、POP MART (HK)、HBR、HKEX NEWS1、HKEX NEWS2、EsquireHK、商周、經濟學刊、數位時代
本文授權轉載自《若水數位評價》,原文標題:從飆漲到暴跌:深度解析泡泡瑪特在千億萌主光環下的甜蜜與危機
《若水數位評價》
當「若水數位評價」於2012年創立之際,便秉持「上善若水」的理念,不斷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企業股權評價、無形資產評價以及新創輔導等多元服務。本公司匯聚了眾多持有國際評價師證照(IACVS)的專業評價師,透過他們獨到的專業視角,引導人們深入了解當今時下的併購案例以及新創公司的估值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