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新創公司需要怎樣的運營?這是點擊破10萬的好文!

章魚怕黑 2016-08-08
新創公司需要怎樣的運營?這是點擊破10萬的好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有一個好的想法或者產品當然很重要。但你也一定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這句話,所以如何行銷和營運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部分。而對於團隊來說,你需要一個怎樣的營運人員?這篇文章一定要認真閱讀。

  既然問的是這個問題,那麽大膽推測一下,你應該是打算創業或者是正在組建團隊,總之,團隊當中應該是沒有運營角色的人;

  那麽你需要一個什麽樣的運營:

  答案:

  1.強大的願力推動戰略執行

  2.運營理念融入到產品需求當中;

  3.能組建並管理運營團隊;

  4.基本上精通 BD、內容運營、用戶運營、品牌運營、PR 等各種角色工作的運營,即能親自做又能培養新的團隊;

  5.擁有人脈,簡單來說就是行業資源豐富。

  其中,1 是必要條件,2 至 5 的重要性依次降低。

   一、強大的願力推動戰略執行

  佛法講修行人有兩個法寶,一個是願力,一個是智慧。智慧先不去說,因為還有善根、福德、因緣等種種因素決定。先說願力, 修行,一定持戒,持戒之後,依法就可以逐步的得定,什麽是得定,就是形成穩定而強大的能量場,這個能量場與宇宙相通。這個時候,你發什麽願,就能依靠強大的能量場來實現。

  「天之力莫大於日,地之力莫大於電,人之力莫大於心。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改朝換代,為民謀福,懲治貪墨漢奸,又有何難!茍其公忠體國,百折不回,雖布衣下士,未始無轉移世運之能也。有誌之士可不勉哉!」

  這是中國大陸一篇流傳甚廣前的《心之力》,對於願力的描寫。直接的意思就是,有了強大的願力何愁大事不成。

  你所需的運營人員就需要有這種願力,這種 「願」就是願景,跟妳目標一致擁有共同的願景,堅信事情可以成,同時也有非常強的決策 「力」。普通的運營人員,只有經歷了大量的選擇與被選擇,經歷了大量的決策與被決策,經歷了成敗,擁有過失去過,最終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並能為這個目標豁出去,其實就是有 「願力」 的一種表現。

  即便沒有一分錢預算,暫沒有一個用戶,但你只要有實足的意願,你仍舊能成功。

  大家一定知道最近中國大陸的滴滴出行收購Uber這一行業熱門事件。可是你知道嗎,2012年6月,滴滴創業初期的目標是兩個月內安裝 1000 個司機端。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跑了一百多家出租車公司,沒有敲開任何一家出租車公司的門。

  當時的每間出租車公司都問一個問題:你有沒有交通部的合同文件?沒有的話,憑什麽調度出租車?這是北京市調度中心的管理範圍。我不跟你合作,我們不差你這個錢,也不靠你調度掙錢,你沒有政府文件,我容易犯錯,沒理由跟妳合作啊。所以滴滴的員工受不了了,覺得這事不靠譜。可是滴滴CEO程維卻對大家講,再堅持一下,如果跑完 189 家,沒有一家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就認了,放棄。

  這個就是滴滴創始創始團隊&地推團隊的願力。

  所以不管什麽階段,不管這個人是否適合做運營,只要有這樣的願力,堅持下去一定能有成績!

   二、運營理念融入到產品需求當中

  即便到現在,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我們的產品並沒有經過太多的推廣,我們並沒有專門的運營人員,但是產品仍舊引爆了。

  2014年6月,臉萌走紅之後,面對 “一夜成名”,臉萌 CEO 郭列稱沒有做任何推廣,真是走了 “狗屎運”。

  言下之意,沒有做運營,但是產品卻非常火。

  看看臉萌在各應用市場的變現,以及接受的媒體采訪,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推廣?

  2013年11月,臉萌團隊推出公測版,上線伊始就在 360 應用商店、91 手機助手、小米應用商店、豌豆莢等應用商店當中都獲得了首頁推薦的位置,甚至獲得了 APP Store 的精品推薦。

  同時,最美應用、36kr、ifanr、AppSolution、騰訊科技、鳳凰新聞等知名媒體都對臉萌進行了報道推薦,在ifanr于2014年2月12日中文章中提到,郭列透露臉萌的總下載量已將近 80 萬,雖然高於之前 10 萬的預期,但臉萌並沒有瞬間火爆。接下的幾個月臉萌的用戶數穩步增長。

  5月22日,臉萌應用排名才298,但到5月31日,臉萌突然沖到了 iPhone 總榜免費榜的第 5 名,5月30日,臉萌的 iOS 和 Android 平臺下載量分別為 9 萬、4.5 萬;5月31日分別為 12 萬和 9 萬;6月1日為 19 萬和 11 萬;6月2日達到了 34.8 萬和 20 萬。 6月3日,臉萌在 Appstore 中國大陸地區登陸榜首。第二天,在香港和澳門地區也升至 top1。6月14日臉萌用戶即突破 3000 萬,短短的兩周臉萌迅速引爆互聯網,成為當年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

  而從根本上來說,團隊中可以沒有運營這個崗位,但是其它角色的人必須有一種意識,這個是可以是產品經理也可以是 CEO,它是一種快速低成本獲取有效用戶的意識,運營通過推廣能獲取用戶,產品通過口碑傳播仍舊能獲得用戶。

  你招一個媒體運營天天去發推文是運營推廣;

  你設計一個有快播性的產品讓用戶自發去傳播,獲得用戶增長,也是運營推廣的一種形式;

  以上的推廣算是早期積累了種子用戶,回頭再來看看臉萌做過其它什麽有助於用戶增長的:

  5月16日、5月31日,臉萌進行了兩次重大更新,當時臉萌新加入了一位成員,他將所有素材重新畫了一遍,使得用戶做出來的頭像與本人的相似度有了提升,圖像升級為矢量高清,在卡通形象五官、發型、特征等定制元素的基礎之上,增加發色、膚色等細微元素,讓卡通跟真人近似度更高的元素,表情、氣泡等元素更讓人物有了多樣性。

  數百萬已用的臉萌用戶更新了 App 之後,再次拼畫圖像,驚奇的發現,與自己的相似度提高了很多無論是想表現自己的 “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奔放洋氣有深度,簡約時尚國際範” 還是 “外猛內柔女漢子,賣萌都嘴剪刀手,憂郁深沈無所謂,狂拽炫酷吊炸天” 等各種風格均可拼出來,用戶將拼出來的圖像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社交媒體之後,不斷的獲得身邊朋友的點贊,通過獲得的點贊評論等內容得到了正向反饋之後,這批用戶又比紛紛的給身邊的朋友拼圖,進行二次傳播,並利用微信、手機 QQ 進行傳播,在第一輪傳播中,臉萌頭像更多地是通過點對點分享傳播,微信、手機 QQ 點對點傳播占到七成左右,主要是集中在 “萌不萌”、“像不像” 的認同,而經過點對點的傳播中,又因為認同朋友推薦的產品相對靠譜好玩的方式又加入了進來。

  新更新的產品,因為極大了提高了頭像與本人的相似度,觸發了用戶極大的認同感,使早期的種子用戶有意願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中進行點以點的傳播,所以引爆了產品。而實際運營做的推廣,就是利用人的各種心理增加產品的口碑傳播!

  所以一個高級運營並不是在內容、用戶、推廣三方面做到極致,而是能將運營思維融入到產品到中。

  一個高級運營,能識別用戶使用產品的運功是什麽,並能跟產品溝通支持並鼓勵這種動機。

  動機,包括,但不限於:

  身份表達,在產品當中滿足用戶的形象表達。

  彰顯個性,讓用戶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撰寫影評,標榜文藝。

  互惠心理,Yelp 上面的,現在該你來評論了,暗示互惠,其次把你稱為美食評論家。

  聲譽,塑造自己的聲譽,知乎點贊數,關註數,收獲的贊,感謝數,被收藏。

  成就感,有效的完成任務,比如 KEEP。

  掌控感,控制其個人信息的展現和分享,個性化的內容推薦,自己掌握看誰的朋友圈,對誰可見之類的。

  擁有感,擁有自己的在線內容,Myspace,我的空間,YouTube,你的地盤,稟賦效應,人們傾向於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的評價更高,因為擁有產生了一種責任大吃一驚 ,比如妳的主頁,你的群組,都有擁有感。

  群體歸屬感 ,人們希望找到誌同道合的人,未來見面互動幫助的可能。

  娛樂,參與本身就很有趣,加上有意思的遊戲互動元素等等,高級運營洞悉人性,它們的運營戰場不在渠道之爭,不在內容之爭,面是在產品暫沒有上線的時候,就構建了運營增長引擎;

  他們明白了解用戶動機比用戶增長重要、構建產品氛圍比內容增長重要、構建產品口碑比拉新數量重要、構建用戶關系鏈比關註用戶活躍度重要、增加用戶離開成本比流失率本身重要、他們的工作就是掌握核心,而非運營本身。

  所以在內容運營上面,他們懂得,先構建內容生產引擎,即用戶為什麽生產內容;

  在用戶運營過程中,他們懂核心用戶,懂用戶流失的原因,也懂用戶為什麽來的原因;

  在做推廣的過程,他們懂每個渠道用戶的屬性,以及大致效果,而不是微信在幾點轉發;

   三、能組建並管理運營團隊

  產品不同階段組織什麽樣的團隊

  產品發展的早中晚期的運營配置是什麽樣的。產品早期,推廣需要做什麽渠道的推廣,是重 BD 談合作引談,還是在微信/微博/FB/Line上面布局;種子用戶需要拉多久,用戶玩成什麽樣的算是建立起了氛圍,內容運營,怎麽快速建立內容生產機制,各個不同方向的配比是什麽樣的。

  各個團隊如何配合?各個團隊的目標如何定?各個團隊的計劃如何定?各個團隊的 KPI 如何定?其實這都需要你一手操辦。

  怎麽招人

  組建團隊是你依靠 HR(甚至那時可能都還沒有 HR ),怎麽組建,團隊沒有名氣度,產品叠代中拿不出手,工資跟知名企業相比,沒有競爭力,怎麽招人。

  管理團隊,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四、運營技能

  A.內容運營

  制定內容細分方向、制定內容運營的目標,計劃,確立核心指標、制作內容推薦標準規劃內容審核流程等、規劃依據公司要求制定內容的相關目標、構建內容生產引擎、內容盈利機制的探索內容趨勢分析……而這只是最宏觀的部分,再往下才是標題怎麽寫、內容怎麽寫、視頻怎麽拍等基本內容運營的工作。

  B.用戶運營

  產品的用戶如何定位、產品如何進行冷啟動、如何獲取種子用戶、測試期的種子用戶如何運營、推廣期的種子用戶如何運營、用戶引導、註冊轉化率的改進、用戶增長引擎的搭建
、核心用戶的核心要素、如何利用用戶心理,互惠,社會認同,權威,網站效應,平臺效率獲取用戶。此外你還需要做到,如何確立用戶生命周期,確立單個用戶獲取成本的上限?如何定義用戶流失,如何防止流失?如何找出產品的心動時刻用戶喚回的機制流失的用戶?

  如何喚回:流失定義——流失原因分析——流失用戶群劃分————短信到達率(其它方式的打開率)——短信打點率——回訪率——流失用戶承接——增加用戶活躍的機制

  註意以上解決的是一個機制問題,而非實際操作

  再往下,是具體的執行

  比如種子用戶,拉身邊的朋友,FB傳播、微博、微信滴好友,就需要具體到郵件怎麽寫,標題,措辭,等等細節

  C.推廣運營

  明確一點,需要在哪些渠道做推廣,如何做推廣,渠道千千萬。

  用戶無非兩種,一種是使用互聯網產品的,一種是不使用互聯網產品的,使用互聯網產品用戶的註意力通過在產品上,而非互聯網用戶的註意力通常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戶外廣告、地鐵廣告等傳統的媒介。

  使用互聯網產品的用戶通常在哪裏?目前集中在三類產品上,Web端產品、移動端產品、客戶端產品。Web端產品,查看 Alexa 排名,從上到下進行排序。例如在台灣依次是Yahoo、Facebook、Google、痞客邦、東森新聞雲、Youtube等(參考數據來源於2015年,排名變化應該不大),運營過程根據需要,你可以需要不斷的往下排。

  移動端則比較復雜,用戶除了主動獲取產品外,還會被動獲取產品,比如你新買的Android手機,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小米、三星、HTC,裏面都有預裝的軟體,這些手機在經過經營商的環節還會被刷機安裝新的軟體,到用戶手中時已經被安裝了不少產品,所以相比之下iPhone就容易統計的多。

  其次,移動端的產品是有下載安裝的過程中,應用市場成為用戶獲取產品的源頭,App Store、Google Play、豌豆莢、應用匯等。緊接著才是各種有海量用戶的應用,如微信、QQ、微博等裝機量,從上往下進行排序。

  PC 客戶端,PC 客戶端客戶端與移動端相似,即有裝系統時自帶的軟件,也有軟體應用市場,同時還有裝機量高的產品從上下往排序,例如大陸的QQ、360 安全衛士等軟件。

  而非互聯網用戶可以使用地址位置,如寫字樓、商場、火車站、展廳、村頭來劃分,利用地推、廣告、刷墻的方式來覆蓋到,還能利用學校、協會、俱樂部、公司等按照不同的單位進行劃分。

  從線上到線下 360 度全覆蓋,基本能把所有的目標用戶含蓋進去。然後根據產品的用戶定位,篩選出用戶匹配度較高的渠道進行運營,用戶便會接踵而至。

  當然可以進一步細分再到低級運營、具體活動怎麽談、話術怎麽寫、指標是什麽等等。

   五、人脈,行業資源

  這裡其實就是各種事情都能搞定。

  以上也是純屬經歷過多個創業團隊的總結,偏頗之處,還請大家指點。

  本文來自讀者投稿,作者章魚怕黑,原文來自其在知乎上的問答。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