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MEET深圳]從高中職教育談國家人才競爭力

李經康/黑快馬科技董事長 2015-08-10
[MEET深圳]從高中職教育談國家人才競爭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本篇為黑快馬科技董事長李經康先生參與2015年6月《數位時代》主辦的MEET深圳對於台灣與深圳兩個地區的創客在創新與創業經驗和思惟的有感分享。

由《數位時代》安排的一趟MEET深圳交流活動,我有感而發談談台灣的創新研發競爭力。

創客在中國總理李克強的參訪「Seeed柴火創客工作室」,讓創客熱鬧起來,形成了人人都可做創客的代表意義。創客也已是中國國家的重點支持政策(另外還有互聯網+,也是影響資訊科關發展),不論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的獎勵、補助政策,也有城市規劃在科技園區中,區分出幾棟大樓,讓創客團隊免費(或極小額付費)進駐創客大樓,提供完善的工具讓創客實驗創新研發,許多大企業也都成立孵化器給創客進駐使用,研發項目真是百百種,我看到深圳(中國)將有數不清的雲端科技及物聯網創新,當然,這代表了深圳的競爭力。

當我參訪完深圳多個創客園區及孵化器、加速器(台灣叫做育成中心)後,直接連結了台灣的競爭力可以從創客教育開始的想法:

「創客,不就是技職業學校裡的電子、電工科在做的事呀!」

想當年,我就讀高職一年級電子科時,就常跑到中華商場(後來火災後拆掉了,就是現在的中華路)、萬年大樓、西寧電子廣場、新生南路的光華商場(當時光華商場是在橋下,現在橋拆了變成新生南路通松江路的大馬路),自己去找電子料件,電路板回來焊接電阻電容,我DIY了一整組的音響擴大器、喇叭,還有其他電子產品如蜂鳴器......中技職學校的電子、電工(工科)就是現在創客的初始。而今天的創客和當年的DIY的電子創作的「創新思維」是相同的,差别在於,當年創客沒有軟體、網路、智能的環境,而現在的創客在網路環境中加入對軟體互動智慧、網路的雲思維,一旦硬體加入軟體及雲思維後,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物聯網」,「萬物聯網」,是創客才能實現的世界,創客將引發未來的各種難以想像的軟+硬+雲的智慧創新產品,未來世界產品智的慧,不可思議。

我認為,創客的養成,應該先從技職學校工科類的課業中增加「創客課」,進而啟發普通高中都應加入「創客課」的課程,促使創新思維擴及到高中教育(例如:科技結合文創,就不是工科類,加入了工業設計…等原素)。當「創客課」進入技職體系術科後,指導老師是請業界的實務的創客者來做課座講師,指導及分享自己的經驗帶動創新項目,讓高中職學生了解創新的由來「發現自己的創客力量」,更明瞭創客的創新的意義,引起學生對創新和自己與創客的連結,不論在學校裡的創新是由0到1,或是從1延伸創新到N,都是新奇且讓學生實做參與,學期結束就是創客作品為學期末的加分數項目,讓「創客課」跳脫了「只為考試而讀書」的傳統教育體制。

高中技職體系加入了創客課後,不會影響原有的教學課程系統,因此讓學生在原有課業學理的基礎進修上,增加「創客課」的DIY創新知識。進而延伸到大學的理工科系,也應把「創客課」列為必修課程,文科則列為選修課程,因為現代的產品創新都是智慧型產品,連結了軟+硬+雲的「演算法及雲端運算」的程式撰寫,對於理工學生而言,是邏輯力最佳的訓練,對文科學生則是以「科技+文創」的創客創新。如果,我們能夠從高中職的技職開始教育加入「創客創新課」,國家可以從教育體系建立及培育國家人才競爭力。當別的國家還用社會人士及企業投資做創客及創新時,我們從高中職體系就開始培育「創客」創新,比其他國家提早了七~八年的創新學習,使台灣成為最有創新競爭力的國家,提升了國家人才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
[MEET深圳]創客樂園,讓智慧硬體創業更簡單
[MEET深圳]創業資源,國際對接— 前進全球硬體創新軍火庫
[MEET深圳]創客創業與創客就業

TAGS: # 創客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