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丶中國臺灣網和中國互聯網協會所共同主辦的2015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於7月21日下午在北京以「打造兩岸"+"平臺、開啟眾創新時代」為主題,分別就互聯網+金融丶互聯網+創業生態丶互聯網+商業等子題,展開兩岸業者共十多位講者的分享和交流。
《數位時代》發行人、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在會中以「互聯網+城市 城市的數位力策略」為題,呼應今年三月中國將網路產業的發展計劃,拉高到國家戰略層面的「互聯網+」概念,以台南為例來想像,一個城市的發展若是以數位力的策略來整體思考,將能夠為城市全然不同的面貌和未來。
詹宏志說,如果把互聯網拿來加上一個城市的管理或行銷,可以產生什麼樣的面貌?北京、杭州、深圳或許無需想像,因為它們已經是互聯網最成功、最發達的城市;二線、三線城市則更值得想像。
他拿台南市為例表示,台南曾經是臺灣的文化古城,現在是六個「直轄市」之一,有臺灣最多的古跡,有大量的文創活動,還有非常有名的小吃、美食,過去曾是富裕的地方。台南是很重要的觀光城市,但今天我們要問的是,它有沒有數位力?城市在數位上應該怎麼服務、照顧遊客或市民?
比如日常見到的停車繳費單。我們在停車的時候會發現車上多了一張繳費單,其實這是不友善的。那個繳費單放在汽車窗前,需要拿下來保存,再去繳費點繳費。可是,通常停車在路旁是因為趕路,這個停車繳費單放在口袋裡匆匆忙忙到下一個地方,很可能就忘記了。假如可以用手機,針對繳費單上的條碼,拍一個照就能完成了繳費,車子就可以開走,那就完全不需要記得手上還有這麼一張單子。
這件事對普通市民來而言,它的功能不只是繳費的方便,還是經過各種繳費之後可以從手機上查看記事簿,查看各式各樣的支付清單。它同時也是生活日記,可以提醒過去所發生的所有事情,由此生活上的管理也變得可能。
(編按:目前有85%市民選擇在超商繳納停車費,各家網路銀行及金融機構提供之行動或線上付款功能,便利性均不足。無法隨時隨隨地及時支付,容易逾期付款而產生民怨)
詹宏志發問,行動支付雖然已經存在,但跟政府的功能、服務是否有串接起來?如果他想把公司從臺灣互聯網事業最發達的臺北搬到台南,或者搬到臺灣另外一個較小的地方,新的地方就需要有一些工作場所和好的網路環境,以及一個不太遠的近距離的物流倉庫,臨近地區最好有好的大學、好的工程師來源,而且還很需要有一種熱烈的網路創業氛圍。
他繼續分享事例。當年facebook想要仿照google或者yahoo,把它的辦公室搬到矽谷。舊金山市長親自出面,提供了辦公樓和好的網路環境,成功留下可facebook。顯然,全世界到處都有成功的創新基地的故事,城市設法創立條件讓公司有意願留在當地。大陸的廣東深圳、北京中關村,都是好的例子。
詹宏志詮釋,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城市的數位力,指的是它是否常常使用數位做服務:
.是否普遍用數位溝通
.是否儘量在數位環境中溝通以及作為與居民、市民溝通的方式
.是否習慣使用數位做生意
.是否習慣使用數位做發展(譬如觀光推廣)
.是否有充分的數位教育
.是否打造了一個整備的數位環境
.是否有一種蓬勃熱鬧的數位產業
此外,當前臺灣有很多分享性的經濟和法律起了衝突,比如Uber、airbnb的服務,這些衝突一下子沒有辦法解除。如果地方政府可以在某種狀態下對某些先進的服務提出一個簡單的框架,讓它暫時進行直到最嚴格的法律規範有了調試、改進的時候,再讓它全面性使用。這會變成讓所有新創服務都可以先嘗試,會變成一個有吸引力的數位環境。
也許可以從幾個面向思考再經營:
.生活的城市(來生活,不要來瀏覽)
.美食的城市(傳統精神及其延續、場所創造)
.節慶的城市(牛肉麵節及山形影展啟發)
.故事的城市(威尼斯駐市作家、歌曲、電影)
.體貼的城市(從陌生人眼光出發)
.帶領的城市(照顧附近、照顧農業)
新聞資料來源: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