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在台灣愈來愈火熱,家中的閒置機車和人力也可以充力利用,顛覆傳統物流業。看準台灣64%人口擁有機車,全台也有1,500萬輛機車,繼香港貨運快遞GoGoVan來台後,另一香港貨運快遞EasyVan(改名為啦啦快送(lalamove))也選擇進軍台灣,推出機車快遞服務,1月30日App正式上線。獲得中國天使投資人的1千萬美元投資,目前已進軍香港、新加坡、泰國、中國和台灣,2015年重點在東南亞市場,擴展至廣州和深圳。
lalamove共同創辦人暨台灣區執行長陳少勤,其實是foodpanda(空腹熊貓)台灣區的業務總監,他在foodpanda期間接受專門投資電商模式的德國創投Rocket internet洗禮,負責物流、電商及異業合作,也是開拓foodpanda台中業務的負責人。他的電商經驗讓他被lalmove延攬加入lalamove,負責台灣區業務,也成為共同創辦人。
陳少勤說,香港的貨運司機通常會加入電招站,媒合貨車和司機,很少有像黑貓這樣的快遞公司,往往是有很多司機但訂單很少。lalamove創辦人周勝馥看到Uber的模式,便決定創立lalmove。
(圖說:lalamove共同創辦人暨台灣區執行長陳少勤(右)指出,lalamove讓司機收取所有費用,要在最短時間搶下市占率。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費用全給司機,代購還有服務費
lalamove也受限台灣法規,轉而在台灣發展機車快遞服務,模式跟GoGoVan很像,但策略完全不同。使用者可用LBS服務搜尋最近的司機,司機在接單1分鐘內一定要打電話給對方,雙北市約有十幾個區,不能跨區接單,但保證半小時到1小時內到貨,2個月來已招募900位司機。
陳少勤說,「其實消費者最在意的是最短的時間達成任務!」所以在lalamove App中也有代購功能選項,使用者必須額外付給司機每筆40元的代購費用。若是急件也可自訂服務費,讓司機願意接單。此外,lalamove有評分機制,可以讓司機和使用者互評,lalamove每筆媒合服務都會打電話給使用者,問使用者滿意度。
運送物品5000元以下,而貨物運送發生意外,會由lalamove負擔,最高賠償5000元。至於司機保險,一般快遞都未提供保險,lalamove正在評估需求。每一筆交易都會開立發票,接下來將會推出電子發票功能。
免費商業模式,強調先顧好品質
前1-2年lalamove完全不抽成,費用全給司機。陳少勤說,在台灣的策略重點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吃下市場,達到市占率,到一定程度再來討論如何收費。
GoGoVan和lalamove同時進軍東南亞市場,除了lalamove先進到泰國市場之外,雙方在每個市場都是競爭者。陳少勤說,所有的電商模式都要走國際化路線,因為電商被複製的速度太快,進入門檻低,要存活下來的難易度很高。在香港,很多公司複製lalamove的模式,但lalamove得到1千萬美元資金後,也讓一家走不出香港的公司決定關閉事業。
陳少勤說,「我們跟GoGoVan模式很像,但策略完全不同。他們在各市場重『量』,擴張全台灣衝司機數,然而台灣每個地方的物流不同,而lalamove偏質,會先把雙北市做好,再慢慢擴展到其他城市。」
陳少勤並不擔心跟GoGoVan競爭,他認為有平台跟你競爭,表示你的模式有市場,競爭才能逼自己走入消費者,了解消費者在想什麼。未來也許連走路配送也可以算,也打算和有牌照的司機合作,陸續把貨車加進選項中。2015年的策略是年底前擴展到中南部,包括新竹、桃園、台中、高雄,希望雙北市可達到1萬名司機。
GoGoVan和lalamove服務模式比較圖
(圖片來源:郭芝榕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