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Spotify正式登台,2000萬首音樂免費聽

稱霸歐洲數位音樂市場的串流服務Spotify,24日宣布正式進軍台灣。Spotify共提供2000萬首音樂,在台灣推出兩種收費模式,一是免費版本內含廣告,另一是無廣告、可跨裝置聆聽的收費版,每月收費149元。
目前Spotify已在32個國家推出服務,在全球共有2400萬名使用者,其中付費用戶達600萬人,付費比達25%。今年四月首度跨入亞洲市場,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推出服務,Spotify亞洲區總裁Sunita Kaur表示,台灣是華語流行音樂重鎮,因此選擇台灣作為亞洲第四個市場,未來也希望有機會能打入日、韓。
Spotify目前在台灣推出兩種模式,免費版本只能在PC使用,內含聲音廣告及Banner,聲音廣告每小時最多三分鐘。收費版也就是Spotify稱呼的Premium模式,月費149元,不僅無廣告干擾,還能在PC、手機、平板等各種裝置上聆聽音樂。
不過對比Spotify在國外的月費為10美元,台灣收費大砍一半,149元這個數字也讓人聯想,是否針對頭號競爭對手KKBOX的收費標準而來。談起定價策略,Sunita Kaur表示,Spotify在各個市場都會針對當地特性調整收費標準,149元正是台灣消費者的甜蜜點,是台灣用戶最願意付費的價格。Sunita Kaur也認為,目前台灣還沒有免費的音樂串流服務,這也將是Spotify吸引台灣使用者的最大優勢。
目前Spotify的全球歌曲數量高達2000萬首,每月還以新增2萬首的速度增加。雖然曲目數量比起KKBOX的千萬首多出兩倍,但Spotify並未透露華文歌曲的占比,僅說會加快與台灣唱片業者合作的腳步。若以在地化歌曲數量來看,KKBOX還是佔有優勢。
為了進軍台灣市場,Spotify也做了一些在地化調整,包括在搜尋時會優先顯示台灣熱門歌曲,同時在台灣採取跟在地夥伴合作的方式推廣市場,Sunita Kaur透露,過幾天便會正式宣布台灣的合作夥伴,未來也希望尋求和台灣電信業者或硬體廠商合作的機會。
成立於2008年的Spotify,雖然魅力席捲歐美,目前外界估值達52億美元,但仍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國外媒體報導,Spotify在2012年的營收為5.7億美元,雖較2011年的營收2.5億美元,成長超過一倍,但2012年仍虧損7790萬美元。原因在於公司高達七成營收,都將支付給著作人作為版權費用。
Sunita Kaur表示,Spotify至推出以來,已為著作權人帶來5億美元的收入,希望在2013年底達到另一個5億美元,也就是共10億美元的版權費用。雖然Spotify離獲利還有一段路要走,但Sunita Kaur認為,比起單曲下載模式,Spotify所相信的音樂串流模式,將成為未來數位音樂市場的主流。